下午四点钟,阳光透过窗帘洒在客厅的地板上。
我褪去了办公室的严肃,当了一天的主管,回家后只是个想和孩子好好沟通的父亲。
儿子小明却正因为电脑游戏打得不顺而心情很糟。
我试着问他:“今天过得怎么样?”得到的回应是一个不耐烦的眼神和一声无可奈何的叹气。
那一刻,我意识到,和孩子沟通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需要一些特别的技巧和方法。
《父母语言魔法清单》:2小时内提高亲子沟通的秘诀这时,我想起了一本朋友推荐的书——《父母语言魔法清单》。
书中提到,只需要两小时,就能掌握一套全新的沟通语言,让人如获至宝。
它不讲大道理,而是通过一些简单的语言策略,帮助家长和孩子建立更顺畅的对话渠道。
试想,当孩子拒绝交流时,你该怎么破除那堵无形的墙呢?
表扬、批评、提问、鼓励和反向激励:打通育儿沟通瓶颈这本书里提到的五种沟通语言——表扬、批评、提问、鼓励和反向激励,成为打开我和小明之间沟通瓶颈的钥匙。
以前的我,在孩子做得不理想的时候,说的最多的就是“你怎么这么不小心?”这仅仅会引发更多抵触情绪。
换个角度,我尝试表扬他所做得不错的地方,批评的时候给出具体的建议,而非简单地指责。
更重要的是,提问往往能引发更多的交流,让孩子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50种核心沟通方法:应对孩子各种行为的实用指南不仅如此,作者三好真史还总结了50种核心的沟通方法,涵盖了几乎所有可能出现的沟通场景。
例如,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与其批评,不如说:“我相信你已经尽力了,这次失误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原因。
这样的话语给予孩子更多接受建议的空间,也拉近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如何把书中300多句关键语句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书中甚至准备了300多句关键语句,这些句子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实用。
比如,孩子磨蹭不积极时,我可以说:“我知道你在认真的,但我们现在需要加快一点速度。”这种描述具体状况的方式,比单纯的责备要有效得多。
此外,当孩子不愿意尝试新东西时,我发现使用“这个菜看起来不错,我们一起试试吧”比“你必须吃”让小明更愿意去尝试。
下午的阳光仍挂在天边,小明和我并肩坐在沙发上,翻开那本书——边学边用。
我们谈论着书中的小技巧,他甚至开始好奇书中的内容,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小建议。
透过这样的交流,我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亲子和谐。
沟通是一门艺术,有时稍微调整方法,就能产生不可思议的影响。
我们的孩子需要倾听,也需要被理解。
而在这过程中,我们亦在成长,从父母角色转变为引导者。
通过这种全新的沟通模式,我和小明不仅增进了互动,还建立了更深的信任。
就像那本书带来的启发,让我明白,每次和孩子的对话,都是一段共同进步的旅程。
希望通过这样的方法,更多父母能够找到与孩子沟通的那把“钥匙”,打开彼此心中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