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指着雁门关城门说:整个中国也没有多少人认得这个字

伩蕊历史加油站 2025-03-11 14:48:40
引言

1948年,毛主席率队经过山西雁门关,看着城楼上写着的“天险”二字,突然考了考身旁的秘书叶子龙:“子龙,这字你认得吗?”叶子龙眯着眼睛看了半天,支支吾吾地说:“险”字认得,可“天”字怎么看怎么陌生。

毛主席哈哈一笑:“不怪你,放眼整个中国,估计也没几个人认得。”这字到底什么来头?原来,它竟然出自1300年前的武则天造字运动,当年轰轰烈烈,最后却全军覆没,只剩这一个字,被风吹到雁门关的城门上……

毛主席考秘书,谁能认出这个字?

1948年4月,毛主席率领党中央机关从陕北革命根据地转战至河北西柏坡,车队途经山西雁门关。

这座关隘,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不是白叫的。站在这片千年战火洗礼过的土地上,毛主席驻足良久,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城楼之上,风化的砖墙间,赫然镌刻着两个大字——“天险”。毛主席望着这两个字,突发兴致,转身对秘书叶子龙道:“子龙,你可认得这字?”

叶子龙盯着城门上的字,皱起了眉头。左边这个字,他认得,是“险”的繁体字,可右边这个字,上面像个草字头,中间是“田”,底下还有个“戈”。

在脑海中翻遍字典,也没找到这个字的正确读音。他思忖再三,只得老实回答:“主席,这字难住我了,恕我才疏学浅。”

毛主席笑了,语气里带着几分感慨:“这不怪你,放眼整个中国,估计也没几个人认得。”他随即解释道:“这个字念‘天’,整个词合起来就是‘天险’。”

一个字,竟然连高文化素养的秘书都认不出来? 这个疑问,随着春风,飘散在雁门关上空。而答案,得追溯到1300多年前的武则天。

武则天的野心:造字能改天下?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一生,就是在打破规矩。男人才能做皇帝?她偏要做!男子称“朕”?她也照样用!皇帝要留名青史?她干脆造字,连汉字体系都要改。

公元690年,武则天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周。这一年,她干了件惊天动地的事——创造了一套新汉字,总计18个。这些字,并非随意涂鸦,而是充满政治象征意义。比如:

“曌”(zhào),武则天给自己起的名,象征“日月当空”,代表她的权威。

“天”(即雁门关上的那个字),其结构复杂,包含“草”、“田”、“戈”,寓意“国富兵强”。

“地”、“人”等字,同样在当时被赋予新的笔画和形态。

那么,为什么武则天要折腾这些“新字”呢?她的逻辑很简单:皇帝是天子,既然天下是我的,汉字我也能改!新字意味着新秩序,旧字代表旧政权,只有改掉汉字,才能彻底改掉人们对旧王朝的认同感。

她甚至下令,全国必须推广这些新字,所有官员奏折、碑刻、科举考试,统统使用“则天文字”。一时间,全国书生叫苦不迭,连宫廷大臣都要拿着小册子背诵新字,生怕用错了惹怒女皇。

但问题来了:武则天可以改皇帝的称号,可以推翻李唐王朝,但她改得了人们日常的用字习惯吗?

答案是否定的。她在位时,官员们敢怒不敢言,纷纷硬着头皮使用这些字。但等到武则天去世,唐中宗李显立刻下诏,废除这些字,恢复原本的汉字体系。

唯一留下来的,只有“曌”字,毕竟那是武则天的称号,后人不好随便废除。

至于“天”这个字,就这样逐渐被历史遗忘。直到1300多年后,毛主席站在雁门关城门前,才又把它带回人们的视线。

雁门关的故事,比字更传奇

毛主席识字多、爱历史,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可他为何对雁门关上的“天险”二字如此在意?这背后,不仅仅是个生僻字的问题,而是雁门关这座古老关隘,所承载的历史。

雁门关,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北依雁北高原,南接忻定盆地,是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要塞。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这里便成了华夏抵御外敌的重要关口。

秦朝的蒙恬、汉朝的卫青、霍去病,乃至宋朝的杨家将,都曾在这里驰骋沙场。

其中,最著名的战事之一,便是1937年10月18日的雁门关伏击战。

当时,日军沿大同-雁门关-太原公路行进,准备南下进攻太原。得知消息后,八路军716团在雁门关设伏,利用复杂的地形,将日军车队堵在山道之间。

随着一声令下,数百发炮弹从山坡倾泻而下,机枪子弹扫射着公路上的敌军。整个战斗持续不到半天,日军400余辆汽车被炸毁,千余人伤亡,日军大本营大受震动。

这一仗,让日军明白,雁门关依然是他们迈不过去的一道天险。历史上,多少敌人想攻破这道关口,可结果却大同小异——不是被杀得丢盔弃甲,就是被围困到断粮投降。

到了现代,雁门关的历史价值再次被认可。2001年,雁门关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它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一张名片。

今天的游客登上雁门关,抚摸着城墙上的“天险”二字,或许仍然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字会消失,历史不会

毛主席站在雁门关前,看着这道千年雄关,看着那两个几乎被遗忘的字,心中大概已有了答案。武则天想用造字改变天下,但最后,那些字消失了,她的王朝也没能延续。可雁门关,一直在。

一个字,能不能流传下来,取决于它是否有“生命力”。同样,一座城池能否屹立不倒,不在于城墙的高度,而在于它背后的历史与精神。

武则天的野心,再大,也无法改变汉字发展的规律。她造的字,被历史遗忘了。她的王朝,也没能延续。

但雁门关,一直在那里。

雁门关见证了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见证了杨家将的英勇抗辽,见证了八路军的奋勇杀敌,甚至见证了毛主席的一句感慨。

这才是历史真正的“天险”——它不会因王朝更迭而被遗忘,它不会因文字变化而消失,它会一直在那里,诉说着中华民族的过去与未来。

参考资料

叶子龙回忆录.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