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4月11日晚,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一纸声明,将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芯片等关键电子产品从“对等关税”清单中剔除。
这一决定不仅推翻了两周前特朗普签署的行政令,甚至还允许进口商追溯至4月5日申请退税。
金融分析师侯赛因·库贝西指出,这标志着美国政府在关税政策上“180度大转弯”
那从不断向中国发出所谓的最后通牒加高关税,到悄然豁免部分从中国进口商品,特朗普为何退缩了?

此前一周,美国科技巨头市值蒸发近1.5万亿美元,10年期美债收益率飙升创下23年新高,日本资本抛售美债的消息更让美元指数跌破100大关。当关税大棒砸向全球供应链时,为何率先流血的却是美国自己?
当特朗普在4月2日签署对华“对等关税”行政令时,或许未曾料到这根关税大棒最终会砸在美国自己身上。
就在特朗普加税后的短短两个交易日内,苹果、英伟达、Meta、特斯拉等七家科技企业市值蒸发1.49万亿美元,这笔损失甚至足以买下整个越南股市。
而这场暴跌也并非偶然,要知道如今全球市值最高的苹果公司,其40%的供应链扎根中国,iPhone手机90%的组装产能分布于中国及东南亚。

苹果公司制作一部手机,成本大约580美元。但在美国宣布对华加征34%的所谓“对等关税”后,加上已有的20%关税,增加的税额将达到296.86美元。
一部手机的成本涨幅约超过了50%。
尽管库克在此前早有预料宣称推进“中国+1”战略,但越南、印度新工厂的建设周期普遍超过5年,远水难解近渴,所以在对等关税实施首日就迎来了大跌。
和苹果相比特斯拉的困境则更为典型。其在上海超级工厂贡献了其全球过半的Model 3/Y产能,而电池、电机、压铸件等核心部件同样深度依赖中国供应商。
关税加征首周,特斯拉股价跌幅超过11%,马斯克的个人财富缩水近千亿美元。

而作为国外电商巨头亚马逊也是损失惨重,根据高盛测算显示,若关税全面实施,其物流成本将飙升15%-20%,年利润损失可能突破100亿美元。
以上这些数据暴露出一个事实,即特朗普及其“关税派”团队,并不了解全球供应链的构成和复杂程度,也低估了“制造业回流”重塑产业链的困难程度。
根据波士顿咨询的研究显示,如今美国要将消费电子产业从亚洲转移回美洲,至少需要8-10年时间和数万亿美元投入。
对于亟需在2024年大选前交出经济成绩单的特朗普而言,这无异于天方夜谭。
更让特朗普政府担心的是,如今的美债收益率也在释放出的不祥信号。

在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政策之后,4月7日至11日,10年期美债收益率单周暴涨50个基点,创2001年以来最大涨幅,30年期收益率突破5%心理关口,三日涨幅刷新1982年纪录。
这意味着美国政府举债成本飙升,企业贷款、房贷利率随之水涨船高。
更致命的是,美元指数同期跌破100关口,美债价格与美元汇率的同步跳水,几乎一夜之间所有资本都对美国资产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
而上周美债被抛售,据传说与日本农林中央金库宣布抛售10万亿日元美债有关,尽管这笔泡抛售的美债数额仅占美债日交易量的3%,但蝴蝶效应已然显现。

4月12日,外资持有美债比例降至30.2%,创2006年以来新低。德意志银行报告指出,若美债年度净抛售规模达到2万亿美元,美联储将被迫重启量化宽松,而这与当前特朗普控制通胀的目标直接冲突。
如今美债压力正在逼近临界点。2024年美国将有9.2万亿美元国债到期,仅6月就需置换6万亿美元。
相较之下,特朗普关税每年带来的800亿美元收入,尚不足偿付国债单日利息。
当投资者意识到关税无法填补债务窟窿时,抛售便成为理性选择。这种预期一旦形成,或引发全球央行与主权基金跟风减持,进而动摇美元霸权根基。
如今豁免部分中国商品,算是特朗普面对现实不得不低了一次头。

而这一次低头就很有可能是“特朗普关税”将走向失败的开端,如今的美国内部共和党温和派议员近期联合民主党推动立法,要求国会收回关税制定权,直指特朗普“滥用行政权力”。
另一方面之前那些受损严重的商业集团也展开了反扑,美国商会4月10日致信白宫的警告信中,27家跨国企业联名指出“关税将摧毁美国创新领导地位”。
其矛头直直特朗普手下的贸易顾问纳瓦罗和财政部长贝森特。
而在外部。尽管此前特朗普宣称75个国家和地区获得90天关税“暂缓期”,但名单至今成谜。
分析人士认为,即便部分盟友同意谈判,也难以满足美方苛刻条件毕竟没有几个国家和地区有能力满足特朗普政府降低关税、降低本国国内增值税、取消非关税壁垒等要求。
如今虽然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已经可以宣告彻底失败。

毕竟此前特朗普宣称对等关税旨在“重振美国制造”,但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追踪发现,2018年对华关税虽使中国对美出口下降13%,却导致美国制造业就业减少0.4%。
原因在于,跨国企业为规避成本,选择将工厂迁往越南、墨西哥等第三国,而非回归本土。这种产业链“近岸化”而非“本土化”的结局,与政策初衷南辕北辙。
更要命的是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最终居然砸在了美国人自己的身上,根据相关机构测算显示,若特朗普对剩余3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60%关税,美国通胀率将反弹至5.8%,导致美联储降息计划彻底搁浅。

与此同时,中国通过对镓、锗出口管制反制,也让美军工复合体感受到供应链“卡脖子”之痛。当贸易战演变为“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消耗战时,特朗普的手中已经彻底没有了筹码。
历史经验表明,单边关税永远没有所谓的赢家。
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导致美国进口额暴跌66%,加剧大萧条;2018年对华关税使美国企业损失超1900亿美元,却未能扭转贸易逆差。
如今,面对债务、通胀、产业空心化的三重困局,特朗普团队估计又得调整关税政策了,虽然那样做只是在加速透支美国的经济信用。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