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岫岩满族自治县产业融合还存在着哪些问题?

今谭 2022-12-20 18:16:49

经过县政府和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努力,岫岩满族自治县产业融合发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表现在以下六方面。

一、农业产业化进度缓慢

(1)农村产业全产业链短,价值链低。无论是岫玉和食用菇,还是镁砂、建材石料等产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一体化模式不完善,全产业链现急需深度融合。农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不高,小规模分散生产为主,先进生产要素引进困难且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导致价值链低下,附加值不高,无法形成利益链。

(2)农产品深加工业滞后。精深加工能力低,经营方式落后,粗犷分散,大量的优质农产品只注重基础产业发展,比如食用菌、柞蚕茧、山野菜、中药材等产品仅仅销售干鲜类,在精加工和深加工方面没有科学具体的改进,产品增值空间还有待进一步的形成。

(3)缺少流通渠道。流通是农业产业发展的最重要环节。优质农产品的选择和多渠道营销是农产品产业整合的最后一道坎,在线销售和多渠道电子商务业务是新的发展趋势。岫岩满族自治县虽然与河南等省市相比,在网络电子商务销售渠道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在网络电子商务的实践和政策上还存在较大差距,缺乏对新销售模式和发展方向的记录和管理。

(4)多功能性不深入。岫岩县地域辽阔,自然生态资源多样,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发展主要以休闲农业、旅游观光和农业观光为主,但当前的产业整合还没有充分挖掘和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风土人情、旅游资源等要素不能有效转化为优势产业,很多产业整合项目资源利用不足、缺乏多样性和个性化发展。

二、农村产业融合要素供给不足

近年来,岫岩满族自治县人才、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开始向大中城市流动,这就导致农村产业要素供给能力不足,制约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推进,成为产业融合发展最大的瓶颈制约。数据上的严谨与有效。

(一)人力资源供给不足

(1)农技人员数量明显不足。农村产业的发展与科技人员密不可分,近年来,岫岩人才队伍在质量和总量上还严重缺乏,成为了制约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从事科研的具有专业资格的人员包括是高层次人才、技术创新型人才和产业化人才非常少。

(2)农民技术文化素质差。发展现代农业,不仅需要耕种的农民,还需要技术熟练、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型职业农民,目前农民仍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导致了其在产业融合方面的知识技能的欠缺。

(3)农业劳动力不断弱化。近年来,工业化与城市化吸引了有知识的农村中青年劳动力涌入城市,劳动力外流严重,很少有大学生返乡创业,老弱病留守农村,农业生产主要依靠老人和妇女,文化程度较低,接受科技能力差。

(4)村委会干部受教育程度低。村委会干部在村里客观来讲是村里的干事骨干,这些骨干当然也是由村民选举所产生的,通常都是村里的村民,这些村民不懂得科学了解农村发展规律,没有一些为村里谋求福利的规划,故步自封安于现状。

(二)资金投入不足

在资金方面,农村信贷服务水平低于城市,农业发展表现出周期长、投资高、见效慢等问题,因此银行对农业发展的金融信贷有严格标准。在提供银行金融服务方面,贷款和农业融资服务很少,体系不完善,贷款担保条件苛刻,限制多、期限短,抵押品少且手续繁琐,在没有适当担保的情况下往往会漏贷。

融资难,融资贵,农民很难获得产业发展信贷,产业融合最终错失项目发展机会。例如岫岩食品农业园内的晋宁食品有限公司,存在资金缺口,但产业融合贷款缺乏抵押品,贷款手续相对复杂,导致该企业资金不畅、到位慢,产业融合发展进度缓慢。

(三)土地流转不畅

(1)老人和年轻人不能种地,但仍然坚持将土地留在手中,结果造成土地流转相当困难。

(2)在土地利用方面,没有非农用地指标,供给不足,大片土地得不到更好利用。因此部分地区的农业规模化项目因土地不够集中而难以推进,农产品加工用地、设施农业用地存在项目落地难的问题。例如,岫岩县清凉山镇生态农庄公司在水果采摘季周末游客达700名,年观光采摘等收入约210万元,发展前景看好,受限于用地政策无法开展扩建,企业种植基地供给不足,难以发展规模种植和产品加工。

(四)科技含量低

(1)农业科技转化效率低。在农业科技方面,农村技术服务体系仅提供化肥和农药,农村科技服务水平一般,服务机制不灵活,没有科研成果转化设施,难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良种推广明显不及其他地区,科技成果推广转化难,高校研发直接以耕地为先的转化难度较大。

(2)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因地域分工等因素影响,岫岩满族自治县对于高高科技等创新要素的吸引力不足,当地传统的优势产业,如食用菌、菱镁、方解石、建材石料等,以规模和数量取胜的传统发展模式已经难以维持,亟待培育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创新。

三、产业融合主体孱弱

(1)经营主体品牌辐射力弱。一方面,经营主体品牌化方面服务能力和品牌影响力不够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足,导致市场竞争力普遍不强。另一方面,品牌意识不强。虽然岫岩县有丰富的优质农产品,但这些农产品并没有经过专业机构的认证,他们缺乏所有品牌的包装设计和创新意识,潜在价值挖掘不充分,品牌单一,缺乏创新。

例如,尽管岫岩县目前已拥有14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并且创立了滑子菇、绒山羊、辽五味子等特色农产品品牌,但知名度并不够高,品牌建设滞后,数量较少,国家和世界知名品牌缺乏,并没有实现品牌效通过规模来推动经济的增长。

(2)新型经营主体起步晚,发展慢。尽管岫岩县农产品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与发达地区相比,直销、农超对接等新型营销模式覆盖面有限,营销效率不高,尚处于追赶阶段,对产业融合的带动能力不强,规模大、辐射力强的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缓慢,又小又弱,组织松散,对农户引领作用不明显,在推进区域化、品牌化方面能力不足。

目前,岫岩县只有40%的合作社能够实现一体化经营,而且大多是营销利润低的制造和营销企业。

四、产业融合存在管理体制和政策障碍

(1)管理体制过于僵化,办事效率慢。产业整合是将多个部门共同开发的过程,在建设农业休闲、文化挖掘、历史资源、生态文化、乡村旅游和电子商务、金融、土地、农业、科技、贸易等多方面的合作必不可少。然而,在当前的产业整合中,很多部门间各自为政,而忽视了整个产业融合发展的真实需求,需要很多时间来一遍遍地办理手续,导致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2)缺乏统筹规划和安排。产业融合的演进是一个整体的蓝图,需要各部门的紧密配合,制定总体规划,统筹安排,谋划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但是到目前为止总体布局内的总体规划设计和措施手段仍处于起步阶段,不完善不成熟等一系列问题,如存在外实内虚、就事论事、泛泛空谈而缺乏详细操作的制度架构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发总体设计与行动计划措施脱节,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统筹推进难以实行,停滞不前。

(3)政府政策不健全,优惠政策少,如何更好地推动农业的融合发展,无论是在产前还是产后对产业链的优化和升级,都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政府没有出台相应的资金支持计划,也没有动用各部门资源征求意见,缺乏优惠措施来促进农业控股投资。

对中小农业企业缺乏政治支持,招商引资制度不完善,没有为企业吸引投资提供有利条件。政府对年轻农民和“精英”海归自主创业没有相应的税收政策支持和创业项目的启动资金,导致很多农民的创业项目受到限制。

五、利益联合机制松散

(1)利益联结不紧。现有的产业整合和固定利率的形式也通常是松散的,导致大部分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十分脆弱,产业链利润主要集中于二、三产业,新型经营主体获取了大部分产业发展的利润,农民主要还是从事初级农产品生产、销售,很难获得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带来的利润,农民也缺乏对产业发展的统筹协调和支持,导致其参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积极性不高。

岫岩满族自治县乡镇工业发展园区虽然很多,但这些品牌或园区与农民的联系很少。普通农民更多的是耕种自己的土地,种植他们应得的,他们对产业的整体规划和发展的实施要求不甚关注。同样,整个产业规划也很少与农民接触。

(2)利益联合机制不合理,不科学。目前制定的利益联合机制主要途径是以订单为主,主要对象为岫岩满族自治县的农民。这就导致大部分利润流到上层城市去了,留在农村的微乎其微,农民收入水平处于瓶颈期,难以持续增收。

龙头企业或产业合作社和农户在合作中地位不平等,合同单边违约成本低,合作诚信度低,导致订单违约率高,市场经济易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进而导致整体利益动因农民的经济损失和主营业务的不稳定状态,与农民风险共担、利益与共的局面还未能形成。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