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年白崇禧女儿秘密潜回大陆,结果早被察觉,还让她带走一样东西

时光轻轻走 2025-02-18 17:08:15

桂林,是国民党新桂系两位首脑人物李宗仁、白崇禧的家乡。

新桂系,这个在中国现代史上颇具影响的军政集团,就是在桂林发迹的,而他们所控制的广西省政府,很长时间都设立在这里。将桂林称作新桂系的统治中心,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桂林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1982年成为全国重点风景游览城市,漓江风景区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1986年1月,邓小平曾前往桂林视察,并乘船游览了漓江。他对漓江的生态环境表示关注,看到漓江水质变清后,高兴地说:“漓江水变清了。桂林山水就要讲这个‘水’字,有水才看得到倒影嘛!”

而也就是同年,桂林还来了一位身份特殊的人物。

她就是新桂系首脑之一白崇禧的女儿白先慧。

上世纪20年代中期,白崇禧与桂林美女马佩璋结婚。随后,马佩璋连生女儿白先智、白先慧。

白先慧出生于桂林,幼时曾因父亲作战甚忙,难顾家事,被送往香港,后来又回到桂林。

不过1949年,白崇禧随国民党败退台湾,白先慧也随家人离开了桂林。

此后白先慧在台湾长大,后又曾赴美留学,但对桂林的思念丝毫未减,这份乡愁几乎伴随了她的一生。

白崇禧的儿子、白先慧的弟弟白先勇后来撰文更时常提起桂林,他写:“一家人在桂林生活的时候,我很小,不大懂事,不知道那时候和日本人打得多厉害。现在想起来有一段很动人的经历。有一次父亲不知是打了哪一仗回来,去乡下看我的祖母。我爸爸很孝顺的,总是带着我们兄弟姐妹一起去看祖母,在汽车上他就教我们唱歌。他会唱一首歌,是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萧萧雨歇……”

他又写,“我迷昆曲,父亲不迷,在桂林的时候他偶尔看看桂戏”,“我和父亲都喜爱吃桂林米粉,以前在桂林,他打仗回来,就让家人做碗米粉吃”……

如此字里行间,都是白家人对桂林的深深眷恋。

而作为白家一家之长,生于桂林,长于桂林,发家于桂林的白崇禧,对桂林的思念在晚年更与日俱增。

白崇禧到台湾后,过得并不如意,晚年陷于“软禁”生活,常向子女流露对故乡的思念。

1966年,白崇禧病逝台北,终年73岁。生前,他一直念叨“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份未尽的乡愁也成为了白家子女的心结。

1986年,广西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影片《血战台儿庄》,首次正面展现国民党将领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包括白崇禧参与台儿庄战役的细节,对其抗日豪情和历史功绩客观呈现,生动记录了国民党军爱国官兵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业绩。

影片一经上映,即引起强烈反响,受到各方好评,并对打破海峡两岸坚冰起到了重要作用。

起初,影片在台湾虽未公映,但通过秘密渠道传播,宋美龄和蒋经国也很快观看了影片,并请国民党中常委的全体人员观看。

白先慧、白先勇等国民党将领后代看过影片后,更产生了强烈共鸣。

白先勇称:“抗日战争八年,是全中国军民,牺牲惨重,抵御外侮,保卫国家的一场民族圣战。这一段20世纪的中国痛史,所有的中国人都应铭记于心,汲取教训。而台儿庄之役,又是八年抗战中最具关键性的一场罕有胜利……理应大书特书,载入史册。”

另外一些国民党军将领也称赞道:“中国共产党有这样的胸怀来拍摄台儿庄大战,真是了不起!”

不久,1987年,蒋经国即同意开放国民党部队老兵回大陆探亲。这也是海峡两岸隔离37年后,台湾首次开放在台人员回大陆探亲,揭开了海峡两岸公开互动往来的序幕。

而就在此之前,白先慧已经萌生了代父“重访故土”的愿望,并付诸行动。

值得一提的是,她的返乡之旅充满戏剧性,她以“普通游客”身份从台湾飞抵香港,再转机至桂林。

为掩人耳目,她刻意低调装扮,甚至未提前通知大陆官方。抵桂后,她借宿李宗仁原配夫人李秀文家中,试图以民间探亲名义规避风险。

结果当她在桂林某旅馆结账时,服务员却突然免单并直言:“白将军对广西有恩,欢迎回家!”

这一场景令白先慧大为震惊,原来大陆官方早已掌握她的行踪却未加干涉,尽管未提前报备,但有关部门仍默许了她的行程,并通过民间渠道向她传递了善意和接纳信号。

桂林民众对白崇禧的抗日事迹如数家珍,民间口述史中仍流传其治理广西的政绩。这种地方性历史记忆的存续,成为官方叙事之外的温情补充,更令白先慧归属感倍增。

在桂林期间,白先慧重访故居、母校,拍摄了大量桂林山水照片,并收集了故乡泥土。

离开时,机场安检人员亦特许她携带象征故乡的泥土与石块返台,称“欢迎常回来看看”。

凡此种种,都令白先慧颇为动容。

回到台湾后,她在父亲墓前倾诉见闻,完成“代父归乡”的夙愿。这一行为既是对家族记忆的修复,亦是对两岸血脉纽带的无声确认。

后来,桂林地方政府修缮了白崇禧故居,并将其纳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与此同时,白先慧的成功探亲鼓舞了更多同胞返乡。姐姐之后,弟弟白先勇更多次回大陆,他在文中写道:“北京华侨饭店旁边有家桂林米粉店,味道不错,我每次来北京都要跑过去叫上两碗米粉。”

如此,乡愁足以超越政治,而文化的根系终将弥合历史的裂痕。

素材来源:

[1]郑学富.电影《血战台儿庄》架起两岸沟通的桥梁[J].钟山风雨,2017,(05):43-45.

[2]白先勇,张婷.父亲去世我没有流泪——白先勇眼中的白崇禧[J].文史博览,2006,(13):10-13.

喜欢本文的朋友,可以点下“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