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请别再叫我石油巨头了

石油Link 2021-06-15 18:51:08

在能源转型的浪潮中,石油巨头们纷纷调转了方向。

石油公司 转型  新能源

共2420字|建议阅读时间 5 分钟

文 | 江南

改头换面之后,它们还是那个熟悉的石油巨头吗?

01、巨头更名记

数日前,全球著名石油巨头道达尔正式宣布更名,公司名称由“道达尔(Total)”改为“道达尔能源(TotalEnergies)”。

“能源”一词的加入,彰显了道达尔由传统石油巨头向多元化能源公司变身的决心。

与此同时,道达尔启用了全新的品牌LOGO。

据道达尔介绍,新LOGO以TotalEnergies中的首字母“T”、“E”为基础,绘制出了一个代表“能量之旅”的符号。

LOGO采用了7种颜色,分别代表着不同的能源,渐变的填充形式代表着,道达尔从历史颜色(代表石油的红色)为起点,迈向新能源。

事实上,道达尔的转型远不是改了个名字这么简单。

近年来,道达尔逐渐加码多元化能源业务,在彭博智库的有关排名中,道达尔在向综合能源转型中的总得分是所有国际石油公司中最高的。

它不仅拥有最多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还明确表示,在未来十年间,公司的能源生产增长将以LNG和可再生能源及电力两大支柱为基础。

道达尔的“改头换面”,只是众多石油公司迈向转型的冰山一角。

有趣的是,同道达尔一样,不少企业也正在试图通过在名称中“抛弃”石油、拥抱能源来证明转型的决心。

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的更名出现的更早。

三年前,挪威国家石油公司Statoil宣布将公司名称更改为“Equinor”,新名字中不再包含“oil(石油)”。挪油曾对此表示,更名是为了展现公司致力于成为一家大型能源公司,而不只是一家专注于石油的公司。

丹麦石油天然气公司(Danish Oil and Natural Gas)2017年更名为ØrstedA/S,新名字与丹麦电磁学创始人Ørsted的名字相关,寓意着公司由传统油气向电力迈进的新征程。目前,该公司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风电生产企业。

与在名称中“抛弃”石油相比,bp则对公司的名称释义做出了新的解释,由British Petroleum(英国石油)变成了Beyond Petroleum(超越石油)。这一改变,同样彰显着bp在能源结构调整上的决心。而且值得一提的是,bp“超越石油”概念的提出是在更早的2000年。

超前概念的提出,让bp成为了石油企业探索转型的先头军。尽管经历了早期的动荡,但如今,bp仍然率先走在探索多元能源的路上,光伏、风电、生物质燃料等产业已初显眉目。

显然,在石油行业还远远称不上“夕阳产业”的当下,大多数国际石油巨头们已经未雨绸缪,布局未来的转型之路。

02、打造一个能源巨头,共需要几步?

从“石油巨头”向“能源巨头”靠拢,已经成为了行业的趋势。但要怎么做,全行业都在积极探索。

首先,对于已经在石油天然气行业沉浸了数十年的企业而言,传统油气主业与企业命脉紧密相连,没有哪一家企业能够完全抛弃油气。但随着企业涉足项目的增多,必然会在投资上有所取舍。

如此境况之下,“油气牌”究竟该怎么打?

从目前国际油气巨头的实践来看,多数企业正在选择剥离重资产、更加关注回报率。

比如壳牌此前就出售了成本较高的大部分加拿大油砂资产,重点关注那些能够在油价低于40美元/桶的市场环境中获得良好回报的项目。道达尔则出售了英国北海的非核心资产,将重心转移到了回报率更高的中亚、南美等地区。

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油气行业的资产减计规模达到了十年来的最高水平,频繁的交易也显示出了行业正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与此同时,天然气资产在油气公司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目前全球排名前列的石油巨头中,无一例外地都将天然气业务作为未来的发展重点,在油气组合中,天然气占比正逐渐超过石油。

这与天然气高效、清洁的优势有关。天然气的清洁性使其在化石能源中具备更长远的发展前景,同时其高效、稳定的特性,又能够弥补可再生能源发电不稳定的问题。

在调整油气产业结构的同时,加大对新能源的投资力度,是石油公司转型的“进阶”阶段。

近年来,以欧洲为代表的的石油巨头们在该领域表现突出,凭借强大的资金实力和明确的转型路径,正在加速向新能源产业靠拢。

但值得注意的是,与在石油、天然气领域的投资相比,石油巨头们对新能源业务可以说是“热情有余、行动不足”。

目前,多数新能源产业与油气产业在盈利水平上存在较大差距,考虑投资回报率风险,不少企业步伐迈的较为谨慎。

因此,尽管对于新能源的投资力度正逐年加大,但就目前而言,其所占据的体量还远远无法与油气主业相提并论。

而想要成为名副其实的“能源巨头”,需要实现新能源业务与油气业务并重乃至于超越。对石油巨头而言,这一步,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跨越。

03、中国油气公司的抉择

对“三桶油”而言,转型势不可挡,但也需要对症下药。

近年来,国内油气对外依存度和消费量逐年攀高,油气供应存在明显短板,加之行业出现的“黑天鹅”事件,种种因素严重制约着我国的能源安全。

在这种形式下,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的方向不容动摇。

中国工程院院士罗平亚曾对此表示,国内应明确要求到2035年甚至到2050年,油气行业的任务是尽最大努力加强勘探开发,增加和保持油气产量和供应链。

因此,对于国内油气公司而言,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坚守油气主业,才是发展的第一要务。

但这并不与发展新能源产业相矛盾。相反地,因地制宜地发展新能源产业,将会成为国内油气企业转型的重要手段。

事实上,国内主要油气企业也已经开展了相关的尝试。

例如,中国石油凭借广阔的沙漠油气田条件大力发展光伏产业,中国石化利用钻井优势涉足地热领域,中国海油凭借海上作业经验及装备进军海上风电等。

尤其是国家“碳中和”目标提出后,三桶油拥抱新能源的态度更加积极。从国际石油巨头的更名潮看,未来,我们熟识的三桶油或许也将会变成“中国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转型从来就与风险相伴,但风险的另一面,也是机遇。

从石油巨头迈向能源巨头,并不意味着石油行业的衰退,而是又一次扩张业务的机遇。

而对于转型大潮之下油气企业而言,有所为、有所不为,或许才是突出重围的理智之选。

2 阅读:2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