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叙利亚局势发生变化后,伊朗就陷入了内外交困中,但并未在第一时间内采取有效应对措施,而是寄希望于中俄两国的帮忙。
2024年12月28日,据参考消息报道称,伊朗外长已于27日抵达北京,就涉核议题与中国进行更多的磋商。阿拉格齐称,此次访问的主要目的,就是推进双方在国际问题上的协商性,并指出中伊两国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应继续在国际问题上进行深入合作,同时提到了两国还有一个约定——中伊“25年全面合作计划”。
显而易见,伊朗外长这是为了中东问题前来求援的,自从他们的新总统上台以来,就将恢复伊核协议,取消西方制裁列入了头等大事,此次来华,为的想要获得中国的支持,力图赶在特朗普上台之前,率先恢复伊核协议,避免美国支持以色列对伊朗开战。毕竟以色列已经相继和加沙、黎巴嫩产生多次摩擦,如今炮火又蔓延到了也门,中东局势进一步发生了恶化,伊朗也从起初的观望者成了入局者。
不仅如此,以色列总理还在叙利亚政变之际,扬言要“重塑中东”,摆明了野心不小,而早在12月8日起,阿萨德政权就在叙利亚反动势力的打击下宣告结束,如此一来,伊朗在中东的实力被大幅度减弱,反而给了以色列清除伊朗核设施的机会。再加上美国在以色列背后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将要上任的特朗普,更是不遗余力的为以色列站台。这种前有狼后有虎的两难局势,进一步加重了伊朗当局的危机感。
正因如此,伊朗再也坐不住了,伊方清楚自己的实力并非美、以的对手,故而想到了拉外援,急匆匆便向中国求援,还提出了中伊“25年全面合作计划”,为的就是敦促中方履行承诺。但从阿拉格齐回国后,伊朗方面的所作所为来看,这次的求援明显是被婉言谢绝了,以至于阿拉格齐回去后不久,伊朗就和英、法、德三国外交官,在日内瓦举行了新一轮对话。
“与三国对话的主要目的是我们要如何重返伊核谈判,以及是否有机会找到谈判的路径,来解决这一问题。”
对华进展不顺后,伊朗又将希望放在了俄罗斯方面,据俄罗斯卫星社1月13日的报道,伊朗总统将于1月17日和普京举行会谈,签署《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原本俄伊条约最早是在2022年1月提出的,但当时普京并未放在心上,直到在俄乌战争中,俄军深陷战场,普京才重视起了和伊朗的合作。
不过之所以现在才宣布签署条约,自然是为了榨干伊朗最后的价值,试图让伊朗参与巴以冲突,将美国拖下水。然而令普京遗憾的是,伊朗并未顺着他的想法去做,而是选择在巴以冲突中作壁上观,让哈马斯、真主党和胡赛等外围武装冲锋陷阵。但想法很美好,现实却又是另一种模样,随着阿萨德政权的解散,伊朗的局势并不乐观,面对美国和以色列的步步紧逼,伊朗迫切需要外界的援助,俄伊条约也就因此摆在了台面上。
本来伊朗也在试图加强同中国的合作,但伊朗始终摆脱不了墙头草的本质,一方面同中俄求援,另一方面又同欧洲三国“眉来眼去”,妄图修复关系向美国示好,进而解除美西方对伊朗的制裁,这种两头下注的作死行为,简直无药可救。明知道特朗普即将上任,对伊朗早就虎视眈眈,伊方居然还想对其示好,这不是上赶着找抽吗?
据伊俄双方透露,此次条约足足有47项条款,涵盖了合作的各个方面,但外界最关注的,莫过于军事条款。只是军事盟友的这个头衔,伊朗似乎还不够格,毕竟叙利亚危机爆发后,伊朗不仅没有及时派兵进行镇压,反而在反动势力逼近大马士革时,选择了逃跑,导致政府军士气溃散,最终瓦解了阿萨德政权。俄罗斯选择在此时和伊朗签署合作条约,显然是双方互有需要,携手合作才能冲破美西方带来的困境。
只不过就伊朗目前的局面而言,即便和俄罗斯签订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也不可能立马就扭转局势,反而会因为两头下注的行为,遭到美方的进一步制裁和打击,如果早在叙利亚危机爆发时,伊朗就果断出兵镇压,说不定还不会沦落到如今这个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