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故事“驴造瓦器”,讽刺了那些只注重表面现象的人

我爱文言文 2022-08-07 16:41:30

原文

昔有婆罗门①师,欲作大会,语弟子言:“我须瓦器②以供会用,汝可为我雇请瓦师,诣③市觅之。”

时彼弟子,往瓦师家。时有一人,驴负瓦器,至市欲卖。须臾④之间,驴尽破之,啼哭懊恼。

弟子见已⑤,而问之言:“何以悲叹懊恼如是?”

其人答言:“我为方便⑥,勤苦积年,始得成器,诣市欲卖。此弊⑦恶驴,须臾之顷,尽破我器,是故懊恼。”

尔时弟子,见闻是已,欢喜念言:“此驴乃是佳物,久时所作,须臾能破,我今当买此驴。”

瓦师欢喜,即便卖与。乘来归家,师问之言:“汝何以不得瓦师将来⑧,用是驴为?”

弟子答言:“此驴胜于瓦师。瓦师久时所作瓦器,少时能破。”

时师语言:“汝大愚痴,无有智慧。此驴今者适可能破,假使百年,不能成一。”

——出自古印度·伽斯那《百句譬喻经》

注释

婆罗门:印度古代宗教。

瓦器:用泥土烧制的器皿。

诣:前往,去到。

须臾:片刻,极短的时间。

已:用于句尾,相当于“矣”。

方便:方法,诀窍。

弊:坏,低劣。

将来:带来。

译文

从前有一个婆罗门法师,想召开一个大法会,对一个徒弟说:“我需要一些瓦器来供法会使用,你去给我雇请一个瓦师来,你要到集市上去寻找。”

这个徒弟就前往瓦师家。这时有一个人赶着一头驴,驴背上驮着瓦器,要拉到集市上去卖。但片刻之间,这头驴子就将背上驮的瓦器都给摔碎了,这个人痛哭流涕,十分懊恼。

徒弟看见了,就问他:“你为什么如此伤心烦恼啊?”

这个人回答说:“我使用了各种方法,辛辛苦苦一整年,这才做成了这些瓦器,本想到集市上卖掉。这头可恶的驴子一下子全给摔碎了,所以我才如此烦恼。”

这个徒弟听完他说的话,十分高兴,自言自语道:“这头驴子可真是个好东西,很长时间制作出来的瓦器,它片刻间就能全部打破,我现在就应该买下这头驴子。”

瓦师听说他要买这头驴,十分高兴,立即就将毛驴卖给了这个徒弟。徒弟骑着驴回到了家中,法师问他:“你怎么没有把瓦师请来,骑这头驴回来做什么?”

徒弟回答说:“这头驴的本领要胜过瓦师,瓦师花很长时间做成的瓦器,它很短的时间就能全部打破。”

这时法师说道:“你真是愚蠢至极,没有一点儿脑子。这头驴现在是能摔碎瓦器,但即使给它一百年的时间,它也造不出一件瓦器啊!”

禅机故事:要懂得知足

有位年轻人总是不满意自己的现状,时常对别人发牢骚。

“你已经拥有很大一笔财富了,为什么还总是要抱怨呢?”一位老人问年轻人。

“我怎么会有钱?你说的钱在哪里?”年轻人大惑不解地说。

“你把你的一双眼睛给我,我就告诉你钱在哪里。”老人缓缓说道。

“不行,我不能失去我的眼睛!”年轻人大声地对老人说。

“那好吧,你把你的双手给我,我可以给你一大袋黄金作为补偿。”老人耐心地劝着年轻人。

“不,双手我也不能失去!”年轻人使劲地摇着头。

“那如果我把你变成八十岁的老人,给你一千万,你干不干?”年轻人还是摇头。

“那这样吧,如果你只剩一天的寿命,但我可以给你一个亿,你干不干?”

“不干!那我要钱还有什么用!”年轻人急切地喊着。

“这就对了,你已经拥有了这么多的财富,还有什么可不满的呢?”老人笑吟吟地望着年轻人。

年轻人顿时愕然无语。忽然,他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文言知识

说“诣”:“诣”的本义是“前往,去到”,如上文中的“诣市觅之”。

“诣”在文言文中还有以下常见释义。

指“晋谒,造访”,指到朝廷或上级、尊长处去。如《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指“符合”。如“诣理”指“合理”,“诣实”指“符合实际”。

指“学问等所达到的境地”。如“造诣”,“苦心孤诣”。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我爱文言文”。

1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