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君武/题
王成喜/题
主办:金华市漫画动漫协会
中国肖像漫画家在线
群委:赵雪峰 樊旭辉 宋宝库漫像
方文林/作
题字:张文斌
题图:侯晓强
策划:姜晓明
主编:宋宝库
编委:赵雪峰
樊旭辉
王雪岩
童仁生
陈为人
张志城
刘曼华/题
(中国美协漫画艺委会主任)
罗工柳(1916年1月5日—2004年10月23日),在 20 世纪中国艺术的灿烂星空中,罗工柳是一颗格外耀眼的明星。他的艺术生涯跨越了多个重要历史时期,其作品与艺术理念,深刻影响了中国美术的发展进程。从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到新中国建设的激昂年代,罗工柳始终以画笔为武器,以色彩为语言,描绘着时代的风貌,记录着人民的奋斗,诠释着艺术的力量。
1916 年,罗工柳出生于广东开平。这片岭南沃土,赋予了他对艺术的独特感知与敏锐洞察。1936 年,他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职高部,从此踏上艺术之旅。尽管当时没有专业老师指导木刻,他凭借着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开启了木刻的自学之路。然而,命运的齿轮在 1937 年被战争无情拨动,抗战爆发,杭州艺专被迫西迁。罗工柳与同学朱德群、彦涵、吴冠中、闵希文、卢鸿基等,在校长林风眠的带领下,辗转江西贵溪,最终抵达长沙。这段艰难的迁徙,不仅是身体的跋涉,更是心灵的磨砺,让罗工柳对国家命运与人民苦难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1938 年,怀揣着满腔热血,罗工柳与女友、杭州艺专同学杨筠奔赴武汉。在郭沫若领导的武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美术科,他积极投身抗敌宣传活动,用画笔唤起民众的抗日热情。同年,他还参与筹组全国木刻协会,并当选为理事,在全国范围内凝聚起木刻艺术家的力量,为抗战宣传添砖加瓦。
1938 年,罗工柳来到革命圣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学习,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刚到延安,恰逢旧历新年,他与江丰携手尝试创作新年画,新颖的艺术形式与浓郁的生活气息,深受当地百姓喜爱。在鲁艺短暂学习后,为了响应前线的迫切需求,他毅然参加鲁艺木刻工作团,奔赴太行山抗日前线,担任《新华日报(华北版)》美术编辑,全身心投入版画创作。在这片战火纷飞的土地上,他创作了《李有才板话》《小二黑结婚》等一系列深受群众喜爱的作品,这些作品以生动的画面、质朴的情感,展现了根据地军民的生活与斗争。他还绘制了许多劳动英雄的肖像画和大幅人物故事画,甚至亲自制作布画,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也激励着军民的抗日斗志,深受老百姓和军队指战员的欢迎。在冀南平原工作期间,罗工柳克服重重困难,建立起水印木刻工厂,大量生产新年画等木刻作品,同时培养了大批美术干部,为革命文艺事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他的工作成果得到了朱德与彭德怀的高度赞扬。
1942 年,罗工柳回到延安,担任鲁艺美术系教员。5 月,他有幸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毛泽东讲话的情景深深烙印在他心中,成为他日后艺术创作的重要指引。这次座谈会,让他更加明确了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方向,为他 1951 年创作油画《整风报告》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抗战胜利后,罗工柳奉命重返太行山。从 1946 年至 1949 年,他先后任教于北方大学和华北大学文艺学院,并担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主任。在武乡,他目睹了武乡窑洞保卫战的遗迹,这些战争的痕迹深深触动了他的内心,成为他日后创作油画《地道战》的灵感源泉。新中国成立之初,罗工柳随华北联大进入北京,1949 年参与创建中央美术学院,并在学院中担任领导工作,为新中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奠基与发展贡献力量。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罗工柳毫不犹豫地放下刚刚完成的《地道战》,再次奔赴前线。在炮火纷飞的朝鲜战场,他用画笔记录下战争的残酷与志愿军的英勇,创作了大量速写和素描,这些作品成为那段历史的珍贵记录,展现了中国军人的坚韧与无畏。
1955 年至 1958 年,罗工柳以教授身份赴苏联留学,进入列宾绘画雕塑建筑学院深入研究油画艺术。在苏联的学习经历,拓宽了他的艺术视野,让他接触到西方先进的油画技巧与理念。回国后,他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绘画系主任、副院长,在中国美术家协会担任理事、常务理事、书记处书记,同时担任全国文联委员,后来还担任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他在艺术领域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为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罗工柳的艺术创作生涯丰富多彩。早年,他主要专注于版画创作,作品生动展现了抗日根据地军民的生活与斗争,充满了生活气息与革命激情。1949 年后,他的创作重心逐渐转向油画,以中国革命历史题材为主,积极探索油画民族化的道路。他的油画作品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还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中国油画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在长期的美术教育工作中,他主持文化部主办的油画研究班和中央美院油画系罗工柳工作室的教学,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油画人才,为中国油画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此外,他还主持了第二套至第四套人民币的设计工作,其设计的第三套人民币入选奥地利出版的《国际钱币制造者》一书,将艺术与实用完美结合,让艺术走进了千家万户。
2004 年 10 月 23 日,罗工柳在北京病逝,结束了他辉煌而传奇的一生。但他留下的艺术作品、教育理念与精神遗产,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中国艺术发展的道路,激励着无数后来者在艺术的征途上不断探索、前行。
[罗工柳作品]
[罗工柳作品]
[罗工柳作品]
[罗工柳作品]
[罗工柳作品]
全国漫画家笔下的罗工柳漫像
全国漫画家笔下的罗工柳漫像
宓风光/作
王山甲/作
牛晓辉/作
宋钦日/作
刘新国/作
海印/作
徐晨翔/作
刘嘉圣/作
郭一强/作
王立人/作
连英奇/作
杨新志/作
林忠业/作
郁欣欣/作
张建/作
喻志军/作
满志强/作
海印/作
刘国彬/作
喻志军/作
王征/作
徐铁军/作
郭艺/作
庞平/作
连英奇/作
郭士平/作
胡赞美/作
饰华/作
江先孝/作
唐如蜜/作
范超波/作
王生/作
童仁生/作
连英奇/作
肖恩/作
沈苗良/作
童仁生/作
张华/作
倪仁智/作
李绍贵/作
贾永芳/作
林森/作
冯火/作
卞增年/书
群委樊旭辉赵雪峰宋宝库与黎青老师在一起(闫桂平画)
主编宋宝库漫像/张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