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家赵望云肖像漫画

诚艺信 2025-03-15 20:50:07

题字/华君武

题字/王成喜

水墨丹青铸山河:赵望云的艺术长征

赵望云(1906年—1977年03月29日)

【燕赵少年行】‌

1906年秋,河北辛集周家店的晒场上,一个凝视着麦垛描摹的农家少年不曾想到,他手中的炭笔将改写中国美术史。赵望云在北平京华美专求学期间,便显露出对市井百态的敏锐洞察——当同窗们临摹《芥子园画谱》时,他背着画夹穿行于天桥市集,用速写记录黄包车夫的汗珠与茶馆说书人的手势。 ‌

【新文化运动的画笔】‌

1930年代的中国正经历着新文化运动的激荡,28岁的赵望云执掌《吼虹》杂志,将木刻版画化作思想启蒙的利刃。在上海中华书局编辑室昏黄的灯光下,他编译西方美术论著时忽有所悟:中国画的革新不在全盘西化,而当如老树发新枝。这个觉醒催生了贯穿其一生的艺术宣言——"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

【烽火丹青】‌

卢沟桥的炮声响起时,赵望云与冯玉祥将军在汉口创办的《抗战画刊》,成为刺向侵略者的文化匕首。他带领创作团队在防空洞里赶制漫画,油墨未干的《血肉长城》系列通过驼峰航线空运至海外,让世界看见中国的脊梁。1946年西安城头的硝烟中,他创办的《雍华图文》更似流动的美术课堂,用年画技法绘制的《持久战图解》贴遍关中村落。

【西域天路】‌

当和平的鸽哨划破长空,这位"行走的画匣"开启三次西北壮游。敦煌壁画的飞天神女、祁连山下的哈萨克牧人、丝绸之路的商队驼铃,在他的宣纸上交融成新水墨语汇。1954年完成的《西北旅行画记》不仅是艺术采风集,更似部流动的民族志——藏民转经筒的朱砂红、维吾尔族地毯的靛蓝、黄土高坡的苍褐,都被他炼成独特的"长安色谱"。 ‌

【长安画魂】‌

在担任西北文化局副局长期间,赵望云主导的"新国画运动"如野火燎原。他带着学生蹲在终南山农户家画《春耕图》,在宝鸡钢厂创作《钢铁协奏曲》,用宋代山水画的皴法表现建设工地的脚手架。这种"笔墨当随时代"的实践,最终孕育出以石鲁、何海霞为代表的长安画派,让黄土高原的浑厚取代了江南烟雨的纤柔,成为中国画现代化的里程碑。

【遗产长河】‌

1977年春天,当这位艺术赤子走完71载春秋,他留给世间的不仅是《祁连山写生集》里雪岭的银辉,更是扎根生活的创作观。如今在陕西美术博物馆,赵望云1942年用日军炸弹皮熔铸的写生铁盒依然铮亮,里面珍藏的速写本上,铅笔痕迹穿越时空仍在低语:真正的艺术,永远生长在土地与人民的褶皱里。

[赵望云作品]

[赵望云作品]

[赵望云作品]

题字:张文斌

题图:侯晓强

策划:姜晓明

主编:宋宝库

编委:赵雪峰

樊旭辉

王雪岩

童仁生

陈为人

张志城

宓风光/作

杨新志/作

李志军/作

王立人/作

闫桂平/作

王子墨/作

徐铁军/作

宋钦日/作

海印/作

童仁生/作

郭一强/作

连英奇/作

王征/作

海印/作

张建/作

连英奇/作

冯军荣/作

饰华/作

海印/作

郭艺/作

童仁生/作

郁欣欣/作

严斌/作

冯火/作

贾永芳/作

刘国彬/作

满志强/作

由昆仑/作

徐永香/作

喻志军/作

郭艺/作

林忠业/作

王生/作

張华/作

薛彦军/作

林森/作

江先孝/作

李铁亮画群委

张晓冬画群主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