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无人驾驶

谷蕊看商业 2024-07-12 06:15:02

1、为什么涨:事件催化+板块位置较低

1)事件催化:萝卜快跑Robotaxi近期进展顺利,北京市拟支持自动驾驶汽车跑网约车等信息引起市场关注;

2)板块位置低:德赛西威、伯特利等智驾板块龙头,股价均已接近1月底年前的低点,24年PE在20倍出头,反弹一触即发。

2、事件解读:并非全新信息,但市场之前关注度较低,导致存在预期差

1)萝卜快跑:Robotaxi进展迅猛,22年8月在武汉开启了全无人自动驾驶商业化出行服务,23年2月单日单车峰值已超20单。截至24年5月,萝卜快跑已在武汉投入1000辆Robotaxi,服务面积已扩展到3000平方公里。百度表示,24年底萝卜快跑将在武汉实现收支平衡,并在25年全面进入盈利期;

2)北京市:《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征求意见稿)》6月30日已经发布,当时已明确说支持自动驾驶汽车用于城市公共电汽车客运、出租汽车客运(网约车)、汽车租赁等城市出行服务。

3、Robotaxi行业:价格+安全性双重优势,瓶颈在政策端而非技术端

1)价格:Robotaxi能够大幅降低人力成本,尤其是当全车无人大规模落地之后,可以多辆车配置一名安全员,节约司机成本。另外,规模效应将带动激光雷达等感知侧硬件成本大幅下降;

2)安全:萝卜快跑累计行驶里程达1亿+公里,尚未发生过重大交通事故。根据Frost & Sullivan数据,26年Robotaxi出行服务成本有望与出租车/网约车打平,开启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3)政策:武汉政策支持力度大,开放全无人商业化试点时间最早,已实现Robotaxi城区范围内全无人商业化运营,进展最快、开放区域最广,进展远超其他城市,武汉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无人驾驶运营服务区。

【一些数据偏差】

市场对自动驾驶的关注度因众多媒体描述武汉萝卜快跑而起,遗憾的是里面的数据与真实情况差别比较大。

1、多少车?没有投10000辆ro­b­o­t­a­xi,武汉一共也就30000辆网约车(DAU角度,日均运营数量),实际情况是计划今年投放1000辆(还没投完)

2、多少订单?就几百辆车,不可能立马有500万订单。我猜猜这些人的算术:10000台车(用的前面错误的数),每天单量20单(因为新闻说过单日峰值20),所以能得出一个月跑500万单

3、UE如何?6km收4元的车费,说收支平衡,那完全不可能。假设一单5块,一天20单,100块收入,可一天的电费就100块。造车价格22万,折旧一天得110,人力(假设一个人云端看管10台车,10w年薪)一天30元,还有其他维保、牌照啥的。一天不到250的收入,就不可能收支平衡。不过你要非说在武汉收支平衡,那或者武汉给了补贴,或者22万造车成本不发生在武汉

4、定价如何?再回过头看,为啥单日峰值能有20单(还超越传统网约车),一部分用户是尝鲜,另一部分是因为价格低,坐6km付4元,跟地铁一样。那还不是因为有补贴吗?咱们且不说技术成熟度如何、监管走向,单纯考虑造车与运营成本的极限优化,ro­b­o­t­a­xi如果想跑通模型,极限市场定价能做到网约车的60%左右,而滴滴特惠单的价格能做到普通快车的70%。

【百度阿波罗调研】

1、使用车辆情况:

所有无人车大概投入2300台,当前百度无人驾驶车已经更新至5代,使用北汽极狐,5代车已经投放1200-1300台,加上改装成本约25万元。单车改装成本约14-15万元,最贵的为OrinX芯片,域控伟创力代工,使用1颗禾赛激光雷达,全车摄像头18个(华阳有参与摄像头代工),需要5G-Tbox。6代车在研,代工伙伴还在接触中,有2-3家意向车厂。

2、技术方案:

现在可以2400km接管1次,仅次于Waymo。武汉有车路协同可帮助车辆提升定位精度,其也有一定的交通调度功能。3年前算法就可以做的比较好了,现在需要不断的喂数据。高精地图方面,有底图,后续会通过众包来更新。数据处理方面百度有2万台服务器,算力较为充裕。在研6代车会取消方向盘,自研智驾芯片。

3、运营情况及未来计划:

当前运营亏损(武汉6km 4元,10km 6元,较远距离定价对标网约车)目前并不会太快的扩张。电费1km在0.5元,需要依托运营中心投资较大,远程监管中心1个人可管4-5辆车,在武汉投车较多是因为政府有补贴。

未来折摊下来希望能做到0.8元/km,长期目标替代50%的网约车。计划到27年再投放2万台车(大部分为5代车)布局70个城市,目前开城的17个城市会持续深耕。

Robotaxi当前盈利能力与传统快车对比

0 阅读:0

谷蕊看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