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话说的,也太伤人了吧!"
"我是不是说错话了?"
"他会不会觉得我很烦?"……
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过于在意他人的感受,而变得小心翼翼,甚至不敢表达真实的自己。
我们总是担心说错话、做错事,害怕得罪人、被讨厌,最终把自己搞得身心俱疲。
其实,最舒服的社交,就是别太在乎别人的感受,想说啥就说啥,别人爱听不听。
1、过度在意他人感受,是一种自我消耗
心理学上有个"聚光灯效应",指的是人们总是高估别人对自己的关注程度,认为自己是人群中的焦点,一言一行都会被放大和评价。
这种心理让我们在社交中变得敏感多疑,总是担心自己说错话、做错事,害怕得罪人、被讨厌。
为了迎合他人,我们不得不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最终活成了别人期待的样子。
小美是个非常在意他人感受的人,和朋友聊天时,她总是小心翼翼,生怕说错话惹对方不高兴。
即使自己有不同的观点,也不敢表达出来,生怕引起争论。久而久之,小美感到越来越累,甚至开始害怕社交。
过度在意他人感受,是一种自我消耗。
我们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与其委屈自己讨好别人,不如勇敢做自己,活出真实的自我。
2、真实表达自己,才能建立真诚的关系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求,而真实地表达自己,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在社交中,如果我们总是戴着面具,伪装自己,就无法与他人建立真诚的连接。
只有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才能吸引到真正欣赏你、理解你的人。
著名主持人金星,以其犀利的言辞和直爽的性格闻名。
在节目中,她从不避讳,想说就说,无论是对娱乐圈的乱象还是对社会现象的看法,都直言不讳。
她的这种风格虽然引来了一些争议,但同时也收获了一大批忠实的粉丝。
这些粉丝欣赏的正是她的真实与坦诚。
在社交中,当我们真实地展现自己,那些真正与我们气场相合的人自然会被吸引过来,这样建立起来的关系才更加稳固和舒适。
真实地表达自己,才能建立真诚的关系。与其费尽心思讨好别人,不如做真实的自己,吸引那些真正懂你、爱你的人。
3、别人爱听不听,是别人的课题,不是你的
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课题分离"理论,指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课题,我们要学会区分自己的课题和他人的课题,不要干涉他人的课题,也不要让他人干涉自己的课题。
在社交中,我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是我们的课题;而别人是否接受、是否喜欢,是他们的课题。
我们无法控制别人的想法和行为,所以不必过于在意他人的反应。
4、如何做到"想说啥就说啥,别人爱听不听"?
①建立自信,接纳自己。
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值得被爱和被尊重。接纳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要因为别人的评价而否定自己。
②明确边界,学会拒绝。
不要为了迎合他人而委屈自己,学会拒绝不合理的要求,保护自己的权益。
③真诚表达,尊重他人。
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尊重他人的感受,避免伤害他人。
④接纳差异,求同存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要学会接纳差异,求同存异,不要强求别人认同自己。
当然,“想说啥就说啥,别人爱听不听” 并不意味着可以毫无顾忌地伤害他人。
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要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真诚地表达自己。
真诚并不等同于口无遮拦,而是在考虑到他人基本感受的前提下,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比如,当朋友询问我们对他新发型的看法时,如果真的觉得不好看,我们可以委婉地表达:“我觉得你之前的发型更能凸显你的气质,这个新发型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来适应。”
这样既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又没有过于直接地伤害朋友的感情。
最舒服的社交,就是别太在乎别人的感受,想说啥就说啥,别人爱听不听。
这不是自私,而是对自己负责;这不是冷漠,而是对真实关系的追求。
记住,你的人生是你自己的,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里。
勇敢地做自己,活出真实的自我,才能拥有最舒服的社交。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