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止,人类发现恒星上千亿,却从未发现一个与太阳系相似的恒星系统。而实际上,有太多出乎意料的结果,是天文学家不能用已有的天文物理知识所能解释的。——麻省理工学院科学教授萨拉·西格
从伽利略制作第一台望远镜为人类打开太空探索的大门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和了解便开始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后我们科学家发明的各种望远镜更是一代比一代先进,向太空探索的广度和深度以及精度不断升级, 人类向太空探索的时代正式到来了——向宇宙进发,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探索科学,探索宇宙,水木长龙与您继续我们的探索之旅。
从前人发明各种望远镜起,科学家首先探索研究的便是我们生存的这个太阳系。借助望远镜,天文学家了解到太阳系各大行星的运行状态,行星卫星的特点,观察到了太阳黑子现象,月球上的环形山,土星光环等,还发现了更多的卫星。今天借助高精度太空望远镜,我们不但对我们的太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还能将视野扩大到银河系,银河系之外,甚至整个宇宙。
比如,哈勃太空望远镜对人类探索宇宙的贡献最是功不可没,天文学家借助哈勃太空望远镜取得的成就主要有:
(1)发现了很多奇异的系外行星,比如运行轨道非常扁圆的行星,没有母恒星的流浪行星,运行轨道不在同一平面内的行星,围绕母恒星运转时会倒车而逆向运转的行星等;
(2)探测到了或可跟踪宇宙演化历史的早期原始星系;
(3)发现了大部分星系中央存在有超大质量黑洞(思考:难道宇宙中的大部分星系中心都存在有黑洞?是黑洞诞生了星系还是黑洞在吞噬星系?);
(4)发现了宇宙的超光速膨胀现象,提供了天文学家推算宇宙年龄和大小的依据;
(5)发现了恒星刚刚诞生时的状态以及新恒星周围环绕的原行星盘;
(6)探索了生命之所以存在的可能性必要条件,
(7)拍到了彗星和木星相撞的一组照片,成为推测分析木星的组成和化学成分的珍贵资料;
(8)拍摄到了恒星生命走到终点时的最后“挣扎”;
(9)展示了银河系中最明亮的类星体以及存在的环境条件;
(10)研究了太阳系行星的气候条件并发现了一些行星的卫星;
(11)显示了恒星形成的不同过程;
(12)探测到了银河系以及银河系之外诸多恒星系,发现没有一个与我们太阳系相似。
对哈勃太空望远镜展现出来的诸多成就,最能引起我们注意和诧异的就是最后一条,为什么在探测到的诸多恒星系统(以下简称“恒星系”)中竟然没有一个与我们的太阳系相似的?
其实,不止哈勃太空望远镜,其他太空望远镜比如空间红外望远镜,空间干涉望远镜,康普顿太空望远镜,钱德拉X射线太空望远镜等,在观测到的诸多恒星系中也没有发现类似于我们太阳系的。
天文学家目前仅在银河系便已发现了上千亿的恒星系,更不用说系外的了。但在发现的数不胜数的恒星系中,却从未发现一个与我们的太阳系相似,更不要说一致了。不但不相似,甚至有的恒星系的物理现象与我们太阳系的背道而驰,这让我们科学家更是困惑迷茫,难以理解。
行星的运行轨道彼此交叉却能稳定运行。在太空望远镜观测到的恒星系中,天文学家发现,有的恒星系的行星运行规律简直与我们太阳系的行星背道而驰,用我们已有的天文物理知识根本无法解释得通。比如,有的恒星系虽然像我们的太阳系一样也带有十颗左右的行星,行星也带有卫星,但令科学家惊奇的是,行星们的运行轨道并不在同一个平面上,并不是只有一颗行星比较另类不合群——运行轨道偏偏独辟蹊径,而是所有的行星似乎都在我行我素——运行轨道只有相交没有共面。
彼此运行轨道都存在夹角并有交轨现象,毋庸置疑,这样的恒星系一定不会长久,要么行星之间很容易发生“碰车”现象,要么最终会被母恒星以及行星彼此之间的牵引力而牵引到几乎同一平面内运行。然而,令科学家不解的是,这样的恒星系推算出来的存在时间竟然比我们的太阳系还悠久,尤其行星们的运行轨道似乎丝毫没有趋于同一平面的意思。
思考:它们到底是怎么做到彼此能相安无事地运行得比我们的太阳系还长久呢?
行星的运行轨道呈扁长的椭圆形。在太空望远镜探测的恒星系中,最常见的现象是,行星的运行轨道不是像我们太阳系的行星一样接近圆形,而是呈细长的椭圆形,有的离心率在0.8以上。更颠覆我们认知的奇特现象是,有的恒星系的行星运行轨道全部成扁椭圆形,当行星运行到太阳的近日点时,比我们太阳系水星距离太阳的距离还要近很多,而当运行到远日点时,可达到我们太阳系奥尔特云距离太阳的距离,甚至更远。这就会造成几种奇特的现象:当所有的行星都恰巧向母恒星的远日点运行而去的时候,所谓的恒星系,似乎只剩下孤零零的一颗恒星(非双星系或多星系时),周围方圆几光年内可能都找不到一颗行星;而有的行星再次运行回来的时候,甚至会携带几颗卫星,仿佛从外面领回来了几个“孩子”。
思考:所谓的“孤星系统”,是否因为行星们暂时“离家出走”而只留下了母恒星孤家寡人自己的情况呢?所谓的“流浪行星”是否因为行星的运行轨道太扁长、公转周期太长的缘故而导致行星被探测到的时候正好运行到远日点附近的原因呢?
(根据太空望远镜探测到的这种奇特恒星系,让我们不由地想起了我们太阳系的“尼比鲁行星”的传说,难道尼比鲁行星的传说确h?)
比木星更大的行星运行在比水星更近的轨道却能安然无恙。太空望远镜也探测到有行星运行轨道像我们太阳系行星一样接近圆形的恒星系,但令人无法理解的是,类木巨行星不是在远离太阳的位置运行,而是在比水星更近的位置围绕其母恒星运转。比如,哈勃太空望远镜曾探测到一个河内恒星系,共有9颗行星,其中3颗比我们的木星还要大,但奇怪的是,三颗巨行星都在比我们水星距离太远更近的轨道运行,而其他更小的行星反而在离母恒星更远的距离运行。按理说,质量如此大的行星,能够在离太阳如此近的距离运行,其运行速度应该比我们水星的公转速度还要快很多才能克服母恒星的向心引力而不被拉向母恒星。但奇怪就奇怪于,三颗比水星位置更近的巨行星的公转速度还没有我们水星的公转速度快,甚至比我们地球的公转速度快不了多少。
思考:三颗巨行星运行在比水星离太阳更近的轨道上运行,公转速度却小于水星公转速度,它们是如何做到不被母恒星的引力吸过去的?难道行星之间也存在共振关系?还是我们熟知的万有引力另有解说?
斯皮策太空望远镜发现有违天文常识的“葫芦娃”行星系统。天文学家借助斯皮策太空望远镜曾发现一个“葫芦娃”行星系统,之所以被称之为“葫芦娃行星系统”,是因为该星系有7颗与地球大小相当的行星,如果换成我们的太阳系的话,它们的运行轨道全部在水星轨道内侧,围绕着一颗被称之为“TRAPPIST–1”的红矮星运转。
TRAPPIST–1距离我们太阳系约40光年,质量仅为太阳的8%,因此存在有宜居带,7颗葫芦娃行星中的三颗都正好处于宜居带,而且行星上甚至存在有海洋。因为离自己的母恒星距离太近,故此公转速度极快,远大于我们太阳系的水星。7颗行星最快的公转周期不到36小时,最慢的也只有两周多时间。
思考:如果万有引力果真存在的话,如此紧凑的行星系统,为什么7颗行星能够无视万有引力的法则而从来不会发生碰撞?更不会改变彼此之间的空间相对位置?它们到底是怎么做到和谐共处的?
(注:目前天文学家借助太空望远镜已经探测到河内河外星系成千上万亿,我们此处只探讨分析了其中四种比较奇特且令科学家也紧锁眉头的恒星系,实则还有很多奇特怪异的星系,此处我们就不一一列举探讨了,感兴趣的读者朋友可以自行查找相关资料。)
结尾思考分析:高科技太空望远镜一代比一代先进,功能也越来越强大,为什么在探测的成千上万亿的恒星系中没有一个与我们太阳系相类似的?不止没有发现生命存在的迹象,甚至有的恒星系的行星运行规律也与我们太阳系行星的运行规律大相径庭,或者背道而驰,难到我们的太阳系是经过特意设计的不成?
地球存在时间已有46亿年,考古学家在探索远古文明的过程中,发现地球几十亿年前便已存在高科技,甚至比现在我们的科技更加先进发达,难道地球几十亿年前便已存在高等智慧生物?当考古学家发现几亿年前甚至十几亿年前的类人雕刻时,不由地让我们思考到——难道人类并不是从猿猴进化而来的?考古学家推测人类曾历经了五个太阳纪元,可是,为什么很少有人类飞出太阳系的记载或发现?难道我们的太阳系真的是特意设计出来的实验场?
古书上常有记载天地距离在远古时期非常的近,地上的人只要沿江河泛舟便可以划到天上去,嫦娥奔月不到一会儿就能飞到月亮上,天空曾经有十个太阳轮流在天空当值,后因十日并出被后羿射下九个,这些传说只是传说,还是确有其事?如果确有其事的话,不由自主地会让我们思考到:太阳真的是我们所了解的氢核聚变在发光发热吗?为什么宇宙一直在膨胀,难道宇宙还在被设计者“渲染扩张”吗?如果爱因斯坦的光速论是正确的,我们想靠提高速度飞出太阳系岂不是痴人说梦?难道我们永远要被困在太阳系了吗?似乎无论怎么思考分析,都无法证明太阳系不是被刻意设计出来的,你能证明吗?你有什么感想?你怎么看?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对水木的支持。
本篇文章「水木长龙」原创,转载标明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