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今天上午9点,韩国首尔中央地方法院一场审判正式开始,尹锡悦今日受审,他作为一名刑事案件被告,必须出庭。在庭审开始时,他作为被告会被验明正身,整个受审的现场将不对外公开。这时的尹锡悦,没有总统专座、没有光环庇护,他将坐在被告席上,面对“发动内乱”和“滥用职权”这两项巨大的罪名。

“发动内乱”是韩国刑法中最严厉的指控之一,一旦成立,终身监禁起步,最重就是极刑死刑。韩国历史上,对前总统的清算从未中断,但这一次是对“在任总统”动用“内乱罪”的司法冲击,这是韩国史上一个空前的剧目。也是一场国家制度与政党权力间的正面对撞。尹锡悦的过往早已为今日埋下伏笔。他试图以“宪法秩序”为盾,将戒严合法化,将自身政治化。他要民众相信,他不是暴君,而是制度的守护者。他要法官犹豫:这一锤子落下,是判尹锡悦坐牢,还是让韩国再陷宪政撕裂? 当一个国家执政党割席、在野党围猎,司法就只能在钢丝绳上练平衡术了。
事发后不久,执政党党首韩东勋公开表示支持弹劾他,这是在尹锡悦心口捅了一刀。曾经的亲信,现在急于和他切割,这背后是保守阵营为了自保而选择的清洗仪式。而在野党在乎的也不是结果,他们更在乎这场“审判进行时”每天开庭、每天上头条、每天削权。弹劾成了战略武器,法院成了政治战场,总统则成了活教材,活生生地“被示众”。而司法,又何尝不是在钢丝绳上前行?一旦逮捕、羁押、起诉甚至判刑,必须环环相扣,不能失误。任何程序瑕疵,都会被尹锡悦律师团队拿来放大成“政治追杀”的证据。他们希望把尹锡悦从“内乱者”打造成“牺牲者”,从“强人总统”转化为“受难领袖”。这一场总统受审,不只是关乎尹锡悦,而是关乎韩国未来:总统制是否还能继续?国会掌控是否已成绝对?司法是否能在韩国的政治旋涡中自保?舆论还能保持理性范畴吗?
尹锡悦这场大剧,从“车墙围官邸”,到“被迫走出受审”,再到“是否羁押审理”,每一个节点都是历史的缝隙。尹锡悦案将从今天开始将进行多轮审理。后续已确定的庭审日期包括4月21日、4月28日和5月8日。这意味着至少在未来一个月内,该案将保持密集审理节奏。每次庭审将聚焦不同证据和证人。今天公审重点是对两名关键军人证人的质询,后续庭审将逐步展开对其他38名检方申请证人的询问。
根据韩国类似重大案件审理经验,此类案件完整审理完可能持续3-6个月,具体取决于控辩双方的攻防节奏和证据复杂程度。朴槿惠的亲信干政案从首次公审到一审判决历时10个月,李明博贪腐案审理周期为8个月。这次尹锡悦"内乱罪"这么严重,而且检方证据链涉及军政多个系统,其审理周期大可能超过前述案件。最终我们就看一下,尹锡悦会成为“被定罪的总统”,还是“翻盘的烈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