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居然还分阴阳?看中医如何从阴阳辨证认识痛风

志邦的备忘录 2024-11-10 13:08:40

北中医李教授原创人文医学科普第626篇

大家好,我是北中医李老师,这篇科普分享中医如何从阴阳理论来辨证认识痛风这个疾病。

要知道阴阳辨证是中医辨证的基础和精髓,也是临床八纲辨证的大纲,可高度概括人体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以及各个分支疾病和学科内涵。

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的诊断方法,而且阴阳辨证要贯穿于疾病诊断治疗的始终。

因为阴阳理论的不可描述性,所以中医以取类比象等具象阴阳来讲述和呈现疾病。取类是抓疾病的共性,而比象是在正确理念下研究疾病的特殊性。

对于阴阳,中医认为,凡是向上的,兴奋的,流动的,温暖的,明亮的,活动的,都属于阳。而大凡静止的,向下的,寒凉的,晦暗的,滞涩的,都属于阴。

阴阳还被无效方法,比如山南为阳,河北为阳,前为阳,后为阴...总之万事万物皆可以“阴阳”来演变。

痛风这个疾病也不例外。

痛风疾病,初期阴不足,阳偏盛;后期阴亏阳虚为终极本虚

痛风多见于中老年人,自然现在年轻人也不少,且越来越趋向于年轻化。

痛风人群多有嗜食辛辣肥甘厚味,喝酒过度,久坐不动,生活方式和起居习惯不规律,这些基础状况。

而中青年人,比较年轻,身体素质还比较强,处于少火生气阶段。但是如果饮食太过辛辣肥甘厚味,身体还不足以宣泄消化利用,郁积在体内,郁久生热,内热熏蒸,会助推少火加速转为壮火,之后会出现“食气”,时间长了会耗散阴津。这样,导致身体上有肺水肃降缺乏水源,而下有肾水日渐亏耗。

终于演变成身体阴不足,而阳偏盛的痛风初期病机基础。这时如果遇到风寒湿热外邪侵袭,并持续蓄积体内,缠绵难愈,会导致很多变证,并最终形成阴液不足、阳气不足的痛风终极疾病。

痛风常受侵袭的诸邪中,风邪为阳邪,喜欢袭击上位,多侵犯心肺。而风邪善行而数变,导致症状游走不定。这个不定,一是指的病位不定,二指的是发作时间不固定。风邪侵犯人体会和壮火二阳同犯,加速耗损阴津,阴津气血耗损,四肢关节就得不到营养濡养,而出现不荣则痛的痛风关节症状。

而寒、痰、湿邪都是阴邪,阴邪易袭击下位,多侵犯脾肾。而痰湿性黏腻重浊,容易阻遏气机,气机受损,则关节没有足够的气推动鼓动,就会出现气滞,气滞不通会导致疼痛,缠绵难愈。

此时如果遇到人体壮火,就会出现寒湿和热并存,热向上行,寒湿下行,全身气机运行异常,也会出现不通则痛,关节会出现肿胀疼痛,这种疼痛持续时间长,不好控制,多固定不移,疼痛难忍。

如果多邪合体,“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气盛者为行痹,寒气盛者为痛痹,湿气盛者为着痹”。如果从阴阳二端来看,风热属阳,寒湿属阴,就能基本概括痛风的病因。

痛风,初起阳偏盛阴不足;中期对风湿热和脾肾阳虚并存;后期阴阳两亏虚症为主

从痛风病程或疾病分期看,痛风初期虽然阳气偏盛、阴气不足是疾病病机,但还属于偏于风湿热的标实的阳证为主,而阴液亏虚的本虚的阴证还比较轻。

但随着尿酸邪耗散阴津的程度随疾病进展而加重,到了痛风中期,则会有标实为主的风湿热阳证和阴液亏虚的阴证并存状态。

而到了痛风后期,则主要是阳气不振、阴液亏虚的虚症为主,痛风关节疼痛到显得不明显或不主要了。此时不仅存在西医所言的肾功衰减,甚至尿毒症的阴证表现。如果从中医角度理解,还有损伤心肝肺肾等多脏器的情况存在,从而出现全身性的阴证表现。

这正如《素问》所言:

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舌于其合也。

从痛风临床症状看,虽然痛风后期有五脏受损,但主要还是以心肾受损为主。其中道理,一是尿酸盐会直接损伤肾脏,导致痛风性肾病或肾结石,连带着还会损伤肾所主的骨和关节。而且尿酸越高,这种损伤就越快和越重。另一方面,尿酸盐会损伤全身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内膜炎症,出现血管内膜损伤,这就是尿酸高为什么也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风险因素的原因。

尿酸高对于心肾的伤害,也可以从《素问》经典所言来理解:

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

具体如何从阴阳辨识痛风,我们明天的科普接着解读。

好,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您有尿酸高、痛风或其他代谢病,甚或口腔黏膜问题,可以留言,会在闲暇时间一一回复。

本文参考文献(图文来源于网络):202 1年第5期《中医药临床杂志》 贾奎等文章《从阴阳类证辨治痛风浅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