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年陕西男孩捡到玉玺,上交国家后得20元,政府44年后找上门

小宇侃时尚 2025-03-30 18:06:58

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忠诚,二者的结合往往能够擦出不一样的火花,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的人与事值得我们铭记和思考。

我们总认为历史是伟大人物的舞台,但有时,平凡人的举动同样能影响历史的发展。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一个普通少年,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责任感的深刻含义。

第一章:少年捡到玉玺,上交国家后只是得到了20元

我们曾以为,《长安十二时辰》中的“玉玺”是虚构的,直到1968年,陕西咸阳的一个13岁少年孔忠良在河畔散步时,意外捡到了一块刻有“皇帝之玺”几个字的玉石,没想到这竟是真实的。

在捡到玉玺后,孔忠良的父亲经过鉴定后确认该玉玺确实是汉代皇后之玺,价值不菲, 当其他人都在想办法自己贩卖玉玺时,孔忠良父子却选择了无偿上交博物馆,这也让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十分惊讶。

第二章:《吕氏春秋》中的章句,揭开了玉玺的身世

这枚玉玺的发现,或者说是“捡到”具有非凡的意义, 根据《吕氏春秋》中的记载,这枚玉玺曾是汉高祖刘邦之妻吕雉的私人印章,用于处理私事,具有极高的权力象征,并且在古人眼中,玉具有祥瑞之意,寓意着权力的神圣性,孔忠良捡到的玉玺也是这样,用“皇帝之玺”印章作为权利象征,从这句话中我们似乎也看到了古代女人的权力地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玉玺逐渐被历史遗忘,甚至在战乱中遗失,直到孔忠良的发现,才使这枚曾经权力的象征重见天日, 可想而知,孔忠良父子在意识到玉玺的价值后,选择无偿上交,展现了他们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感,即便上交玉玺只得到了20元的奖金,这也无法淡化他们内心的成就感。

第三章:玉玺背后的故事,流失后才发现有多珍贵

(下)世人的忽视导致的文物流失

在现代社会,许多人可能不以为然地认为玉玺作为一种古代权力象征的物品,其存在价值已被淡化,然而,历史却告诉我们,玉玺不仅仅是一块普通的玉石,它承载着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

把玉玺视为“无用之物”的观点,实际上是对历史和文化的不尊重。我们必须承认,玉玺不仅仅是古代帝王权力的象征,更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玉玺流失后的影响:对国家的印章影响力削弱

玉玺不仅代表着对外交往中的国家形象,更是国家内部权力运作的核心。玉玺的流失必然会对国家的印章运作产生一定影响, 例如,古代帝王的玉玺不仅具有权力象征,还在对外宣言和对内诏令等重要场合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旦流失,必然会削弱国家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第四章:玉玺的发现,少年成为文化遗产保护的代表

时光荏苒,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少年张忠良渐渐长大,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公职人员,过着安稳的生活,十几年后,还曾带着家人再次回到咸阳博物馆,探访了自己曾经捡到的玉玺,没想到就是这一次回访,再次改变了他的命运。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咸阳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了解到张忠良曾捡到的玉玺,便找上门去,向张忠良询问是否愿意将自己的故事向外界讲述,张忠良欣然答应了。

在讲述中,张忠良提到,当时自己捡到玉玺时没有丝毫的犹豫,上交了国家,后来还拿到了20元的奖金,在历史的舞台上,许多伟大人物的故事早已被人们传颂不衰,然而还有许多默默奉献的普通人,他们的故事却鲜有人知。

正因为有了这些普通人的贡献,我们的社会才能够发展得如此顺利,正因为有了这些无私奉献的人,国家才会越来越强大。

(下)电子屏幕循环播放玉玺的故事,教育后代

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这块玉玺的故事,咸阳博物馆制作了一个关于这块玉玺的纪录片,讲述这块玉玺的历史,并展示了张忠良的故事,电子屏幕上循环播放着这段历史,教育着后代们,要珍惜和保护历史。

“皇帝之玺”的发现,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底蕴,也让我们看到了普通人的责任感和担当。 在这个物质追求的时代,我们更应该关注一些有价值的事情,学习孔忠良的品德和精神,珍惜和保护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不让历史的尘埃再次掩盖我们的视线。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应该将这些有价值的物品放在合适的地方,如博物馆等,让更多人能看到这些有价值的东西。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不仅看到了玉玺的珍贵和重要性,更看到了人们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感和担当。希望大家可以从这个故事中得到启示,珍惜和保护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

0 阅读:6

小宇侃时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