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仲夷晚年时说:现在腐败得不到遏制,根本原因是权力得不到制约

文史旺旺 2025-01-27 22:26:05

“反腐”一直是国家的 重要课题,对于“腐败”这个问题,曾任广东省委书记的任仲夷,就曾在《炎黄春秋》杂志《政治改革更需勇气》一文中,揭露过“腐败”的根本原因。

他曾在文章中指出,腐败之所以未能得到有效遏制,根源在于权力的运行缺乏有效制约。

他还说,在政治体制改革上,我们也应秉持开放包容,创新发展的态度,结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创造性地构建符合中国实际的权力制衡机制。

任仲夷的这个观点,在上个世纪引起轰动,他说出这句话,就需要极大的政治勇气和历史担当。

在那个改革开放初期,思想解放运动方兴未艾的年代,他的发声,如同一股清流,激励着无数有志之士思考国家未来,勇于破旧立新。

后来,《炎黄春秋》杂志社社长杜导正还评价说,任仲夷是一位改革的勇士。

改革激流中的中流砥柱

任仲夷有一句名言,他说: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在取得政权之前,是要带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由奴变主”;在取得政权之后,是要带领广大党员和人民“由穷变富”。

当时就有人评价说,他是最有资格说这句话的人之一。

为什么呢?当然是因为他在广东改革开放当中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此期间,他对于官场的“腐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所以他才能写下惊世骇俗的《政治改革更需勇气》,才能揭露“腐败”的根本原因。

北上广深,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璀璨明珠,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改革开放的先锋阵地。

1980年,广东的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但是当时,主政广东的习仲勋和杨尚昆两位同志因工作需要调往中央后,谁来接力这一职位,中央进行了很长时间的考虑。

后来,经过中央的深思熟虑,最终,任仲夷和梁灵光踏上了南下的征程。

之所以选中任仲夷,是因为他在改革这块很有功绩 ,前往广东之前,任仲夷曾在辽宁省任职,1977年,他就受中央的委派,从冰雪覆盖的黑龙江来到深受辽宁。

来到辽宁之后,他雷厉风行的推行改革,在那个时候,他见到很多官员思想行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国之栋梁变成了社会蛀虫,从清正廉洁变成了贪腐成性,这些现状都让他深感痛惜。

后来,他一次次拨乱反正,为女英雄张志新平反昭雪,为国营企业“松绑”,为农村谋福利,鼓励农村“抓富”,还恢复了被视为是“资本主义尾巴”的农贸市场。

正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辽宁逐渐富了起来,整个官场的风气和社会风气都有了极大的逆转。

有了在辽宁的经验,他被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亲自指派,来到了广东,当年,邓小平对他说,特区不仅限于深圳、珠海等小块地方,广东、福建两省才是重点。中国要的是两个省的全面发展。

于是,任仲夷带着中央的期待,来到了广东,他始终记得他离开北京之前,邓小平鼓励任仲夷要充分发挥广东的有利条件,勇于探索,摸出特区的发展规律,把广东发展起来。

广东之所以重要,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它毗邻港澳,有更多对外发展的窗口。

当然,改革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

广东在探索对外开放的道路上,不仅要面对未知的挑战,还要承受来自各方的误解和指责。做得好,功在当代,做不好,就是官名扫地。

而且最难的是,任仲夷当时接手的,其实是个烂摊子,因为是在沿海城市,鱼龙混杂,改革开放之后,机会多,但同时风险更多。

任仲夷到任之后,广东沿海部分地区出现了走私贩私的不良现象。

后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任仲夷在1982年开展了一场严厉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的斗争。

当时,广东省委还提出了“两个坚定不移”的方针:要坚决打击经济领域的严重犯罪活动,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

后来,犯罪行动被遏制住了,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因为广东是特区,所以任务更加艰巨,而人们对于特区发展的质疑之声也从没有断过。

为什么担心吗?就是体现在这个“特”字上,当时有人担忧特区会失去社会主义的本质,甚至损害国家主权。

而任仲夷则一句话,就打消了外界所以得质疑,他说:“办特区是对主权的运用,是行使主权的表现,绝不会损害国家主权。搞特区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而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

当然,话说的漂亮不如做的漂亮,广东想要发展成大都市,必须对外更加开放,任仲夷说,他要充分发挥广东的地理优势。

之后,广东顺利的吸引了港澳资金和技术支持,还不断引进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

当然,在那个年代,过多的吸收西方思想,也让广东备受争议,认为这是来自资产阶级的思想和行为侵蚀。

不过,任仲夷说,这是广东发展的必经之路,真正的资产阶级腐蚀,不是年轻人追求的潮流,而是那些潜藏于少数干部中的贪污受贿和中饱私囊的不正之风!

在那个时期,任仲夷就对贪腐,有了深刻的认识。

他还借鉴了万里同志的一句话说,应当集中精力抓大事,而非拘泥于细枝末节。

其实之所以有这样的感慨,全都是一把辛酸泪!因为当时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和财富距离的非常近,正是如此,有一些官员急功近利,不惜铤而走险,违反党纪国法,有的收受贿赂,有的和商人勾结,从中牟利,有的甚至胆子大到直接参与走私贩私活动。

后来,任仲夷不止一次在大会上给这些官员敲警钟,他说,必须要划清因经验不足导致的工作失误和违法犯罪的界限;必须要划清走私贩私、投机倒把和正确执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界限。

不过,他对于这些现状,也从来不一棍子打死,他也从不简单地将所有来自资本主义社会的事物都视为洪水猛兽。

改革思想一把手

除了发展当地的经济,任仲夷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应该是改变当时人们的思想,上世纪90年代,虽然改革开放了,但是中国的思想层面还是很保守,

为了给真正的改革开放铺平道路,他还呼吁全党上下和全国人民,要勇于打破思想桎梏,迎接外部世界的挑战和机遇。

他当时带领广东创下了6个“最早”,最早一批“香港游”、最早物价闯关、最早利用外资建五星级酒店、最早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最早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最早突破传统企业建制模式。

在物资匮乏,票证横行的困境中,任仲夷摸索中一条新路,那就是物价改革。从农副产品到工业产品,从消费品到生产资料,逐步放开价格管制。

他在广东推进现代化发展,见证了广东第一个五星级酒店白天鹅宾馆的全面建成开业,他还在霍英东的邀请下,给白天鹅宾馆提字。

纵观任仲夷这一生,真是波澜壮阔,他见证了中国从北列强欺辱,军阀遍地的困境中,成为了一个高楼耸立,车水马龙,人人当家做主的新景象。

很难想象,出生于1914年9月的任仲夷,在参与广东改革开放的时候,已经66岁了,他在自己的暮年,看到了新中国从新生到“强壮”。

青年时代的任仲夷,心怀家国,满腔热血,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的伟大事业中。他曾参与震惊中外的“一二·九”学生运动,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党,从此开启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征程。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仲夷转战鲁西、泰西等地,当过抗日游击纵队秘书长,当过军政干部学校、政治干部学校校长,

在冀南区,他更是身兼数职,从教育处副处长到地委常委兼专员,再到市委书记、市长,他始终战斗在抗日斗争的最前线。

解放战争时期,他转战去了东北,在大连市任市长。新中国成立之后,他接连在松江省哈尔滨市任职。

他也曾有过别人迫害的经历,被下放到农村劳动,直到1972年重回岗位。

后来他从东北被调到了广东,开始在广东发光发热。

他在广东的5年,是广东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为广东注入了新鲜血液,所以才有了广东的今天。

1992年,任仲夷从位子上退了下来,但仍然关心政治,关心人民,他把自己的所思所想都写成了书和文章。

2005年11月15日,任仲夷因病在广州逝世,享年92岁。

他去世之后,他的孙子任意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中,任意也引用了一句古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任意说,这是爷爷任仲夷一生的崇高理想,他的所作所为,都是奔着这句话去的。

参考

0 阅读:0

文史旺旺

简介:敬畏历史,把握规律,带您领略历史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