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红警高悬时:穿透雷雨的‘隐形电波’从何而来

钒星物联网 2025-04-27 18:25:03

4月25日,广东冷暖气流持续交锋,全省拉响57个雷雨大风、60个暴雨预警,台山市及阳东区暴雨红警高悬。未来三日(26-28日)全省仍多雷阵雨天气,27日午后至夜间将迎最强降雨时段,清远、韶关及珠三角北部等地将现中到大雨,局地暴雨。

(来自南方都市报)

沿海及西南等地区全面进入汛期,暴雨、台风、强对流天气密集来袭,随之而来也触发城市内涝、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如21日安徽黄山市突降暴雨出现内涝,多辆汽车被淹;24日云南国道219贡山至丙中洛路段,因连日降雨导致泥石流滑坡。消防队作为一线救援队伍,迅速响应并调配排水设备,确保无人员伤亡且降低财产损失。

(图片截自网络,黄山内涝导致车辆被淹)

然而,洪涝灾害也会带来一定的通信困难。这不仅给人民的日常通讯造成困难,也为消防队救援带来挑战。2021年7.20郑州特大暴雨掲露了内涝给城市通信带来重大难题。因水淹与塌方光缆,洪灾三日后,45%基站停电抑或中断服务。基站瘫痪后,通信工作人员虽全力抢修设备,但因基站数量庞大,恢复工作仍需一到两天方能完成。在此期间,远离基站的区域需前往高处才能获取微弱信号,灾民求救信息传递受阻,消防人员响应速度也被迫减缓。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工作人员在抢修通信设备)

卫星系统的应用,为通信盲区点亮应急保障的明灯。2024年,中国电信面向抗洪一线调拨逾千套卫星通信终端,涵盖卫星电话、便携式基站等,迅速搭建灾区应急通信网络,助力救援指令精准下达与多方资源联动。以北斗为核心的卫星系统,在电力中断、基站损毁等极端场景中,为灾情监测、人员定位及生命通道开辟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技术保障。

北斗三号短报文便携终端PD17(北斗盒子)以“强通信+准定位+高防护+长续航”为核心,覆盖从日常监控到极端救援的全链路需求。

北斗盒子

一、可靠通信

PD17支持北斗三号短报文双向通信,可通过短信与天地卫通平台发送图片语音,成功率高达95%,突破洪涝灾害导致基站瘫痪的限制,确保现场信息的及时回传,实时指挥排水与人员调度。

可通过天地卫通平台获取定位与发送信息

二、精准定位

PD17支持BDS B1定位,定位精度≤10米,即使在洪水淹没区域或强降雨干扰下,仍能实时追踪人员动态,为指挥中心提供精准坐标,确保救援行动高效展开。

三、全面防护

PD17具备IP67防护等级,防水防腐蚀性能优异,可在-20℃至55℃极端温度下工作。其具备的落水自动报警功能尤其适用于洪涝场景,设备触水三秒后将自动触发求救信号,报警模式持续72小时,10分钟上报一次,为落水人员争取黄金救援时间。

四、持久续航

PD17可持续工作≥30小时,满足全天候连续救援需求。其次,设备拥有防反接功能,避免误操作导致电量浪费,突发断电时将自动保存关键数据。而设备搭配的磁吸充电线,即便在泥泞环境中也能快速补电。

洪水退去后,留下的是对生存的深刻反思——如何在混沌中重建秩序?如何在断联中重拾希望?答案或许藏匿于那些静默运转的科技之力中。在洪水淹没地面通信设备的至暗时刻,卫星通信如同暗夜中的萤火,以精准的坐标传递、稳定的信号回传,为救援者指明方向,为受困者点亮生还的希冀。我们无法阻止暴雨降临,却能让每一次救援更快一步;我们无法消除所有风险,却能在绝境下架起希望的通道。灾难面前,人类的力量或许渺小,但科技与勇气的结合,终将编织成一张守护生命的网。

0 阅读:12

钒星物联网

简介:专注北斗卫星定位&RDSS短报文和LoRa通信的软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