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正面临执政九年来最严峻的考验。随着内阁核心成员接连辞职、经济政策频遭质疑、社会矛盾持续激化,这场席卷渥太华的政治风暴或将改写加拿大政治版图。
副总理兼财长方慧兰的辞职堪称重磅炸弹。这位被视为特鲁多左膀右臂的重量级人物,在政府公布秋季经济数据前夜突然挂冠而去,暴露出执政同盟的深刻裂痕。方慧兰在公开信中直言"政策方向分歧难以弥合",暗示对特鲁多经济决策的失望。住房部长弗雷泽随即宣布退出政坛,北方事务、税务、交通等多部门要员接连表态不再寻求连任,特鲁多政府陷入"人才真空"危机。
加拿大经济正遭遇多重打击。美国作为最大贸易伙伴,去年双边贸易额达7660亿美元,但特朗普政府威胁对加墨商品加征25%关税,可能重创占美进口60%的加拿大原油和85%的电力供应。对华关系恶化同样代价惨重:中国曾是加拿大菜籽油最大买家,但中加贸易争端导致该产业损失超50亿加元,西部农业省份抗议声浪高涨。经济学家警告,加拿大正沦为大国博弈的"经济人质"。
移民政策成为新的火药桶。每年30%激增的非法移民消耗着纳税人资源——联邦政府为每人每日支付224加元的食宿医疗费用,是老年人福利的十倍。印度移民引发的文化冲突更点燃民怨,多伦多"万圣节糖果盗窃事件"在社交平台引发跨国嘲讽,暴露社会融合难题。更讽刺的是,加拿大正出现"逆向移民潮",约10万技术人才流向美国,特鲁多引以为傲的移民战略遭遇现实打击。
特鲁多最新推出的"250加元纾困支票"计划沦为政治灾难。这项仅覆盖1870万就业人群的补贴,将失业者、学生、家庭主妇等群体排除在外,引发社会强烈反弹。反对党保守党领袖博励诚讽刺这是"用纳税人的钱购买选票",就连传统盟友新民主党也批评政策缺乏公平性。该计划直接导致方慧兰与特鲁多决裂,成为压垮执政联盟的最后一根稻草。
随着保守党支持率攀升至42%,特鲁多所在的自由党已跌至28%。尽管特鲁多宣布不再寻求连任,但能否完成剩余任期仍是未知数。政治观察家指出,内阁大规模辞职可能触发议会不信任投票,若提前大选,加拿大或将迎来十余年来首次政党轮替。
这场政治危机不仅折射出发达国家治理的普遍困境,更警示中等国家在大国博弈中的脆弱性。当经济自主权丧失、社会共识破裂、政治领导力缺失三重危机叠加,加拿大正为全球提供一部现实版的政治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