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年近40纳12岁美妾,初见写下一千古绝句,现成男人的花言巧语

具光阅览趣事 2024-11-17 04:52:52

在此文阅读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情感总带着几分风流诗意,而苏轼的故事却尤为特别。

他一生大起大落,屡遭贬谪,但无论身处盛景还是荒蛮,他始终以诗词书写心志,在北宋文坛留下了不朽之作。

但世人只知这位东坡居士才华横溢、性格豁达,却少有人知晓,他也有柔情似水的一面。

在苏轼年近40之际,他在杭州西湖邂逅了年仅12岁的歌姬王朝云,两人虽年龄悬殊,却一见倾心。

甚至,苏轼还为她写下一首千古佳句,这句诗不仅成为赞美女性的经典,也成了后世男子的花言巧语。

那么,这句诗到底是什么?他们之间的故事又是如何发展的?

初见朝云

苏轼杭州任职期间,某天去了西湖边。

他独坐在湖畔,手中酒杯微颤,心中却有种说不出的怅然。

就在这时,文友们提议在湖边设宴,邀上名妓歌姬一同把酒言欢,让苏轼暂时忘却忧愁。

不久,琴声在宴席上响起,那乐音婉转清幽,苏轼不禁循声望去,目光落在了抚琴的歌姬身上。

对方是一位年纪尚幼的少女,身着青衣,鬓边插着一朵素雅的小花,略显羞怯地低垂着眼眸。

她那婉转的琴音让苏轼瞬间觉得,仿佛天地间的喧嚣都退隐了。

少女演奏完毕,站起身来,身形轻盈地站到席前,略施礼仪后便开始翩翩起舞。

她的舞姿轻柔,步伐仿佛随着湖水的波纹而动,宛如一朵出水芙蓉在湖面上随风摇曳。

苏轼端坐不动,凝视着她舞姿的一颦一笑,只觉得这景象似曾相识却又无法形容。

宴席间,他不禁低声向身边人打听她的来历,得知她名叫王朝云,年仅十二岁。

苏轼默默在心中念叨着这个名字,朝云,朝云。

饮酒过后,苏轼不知不觉诗兴涌上,凝神望向湖面,执笔而书。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周围人无不拍手称赞,纷纷传阅。

这首诗写尽了西湖晴雨之美,而暗藏的含义却令人心领神会。

苏轼表面在吟咏湖光山色,但字里行间,那“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褒奖仿佛不仅仅是为了美景而写,更是对朝云初见之美的一种隐喻。

席间的王朝云读到这句诗,面露娇羞,微微低头却掩不住脸上的笑意。

眼前这位年长她近三十岁的苏学士,以一首诗巧妙而深情地描绘了她的舞姿和琴艺,令她不禁多看了几眼。

知音难觅

自西湖初见后,王朝云逐渐走入了苏轼的生活。

年仅十二岁的她原是艺妓出身,却因一身的雅韵和通透的性格,引得苏轼将她接入府中,不久后纳为侍妾。

与府中其他婢妾不同,王朝云不只是美丽的陪伴,更是一个能读懂苏轼内心波澜的知音。

那时的苏轼,虽在政坛上举步维艰,屡屡遭贬,但他的文学才华却愈发丰盛。

面对风雨飘摇的仕途,苏轼常常在夜深人静时独自沉思或提笔挥毫,偶尔也会叹息几声。

王朝云虽年幼,却总能体察到他内心的起伏。

她并不会轻易开口宽慰,但会在一旁静静地陪伴,默默燃香添灯,将茶斟得刚好温润适口,让苏轼感到一种慰藉。

某一日,苏轼在书房中正思索一篇新作,却屡屡被世事所扰,竟一时无法入神。

他放下笔,深吸一口气,嘴中喃喃道:“世间万事如浮云,百般不如意,偏偏都挤在我心中,竟让人烦恼不堪……”

他的声音虽轻,却正巧被端茶进来的朝云听到。

她眼中一闪而过的笑意,随即半开玩笑地说道:“学士何必如此,您不正是‘一肚皮不合时宜’么?”

这句“学士一肚皮不合时宜”令苏轼愣住了,随后哈哈大笑。

他笑的是朝云的胆大直言,更笑她竟能如此一语道破自己的性格。

朝云的话虽轻描淡写,却毫不客套,戳中了他对自己固执刚正的无奈。

世上大多贤妾伴夫左右,或只是遵从相夫教子之道,但朝云却不然。

她不仅陪伴着苏轼,更以自己独特的坦率和慧黠,让他体味到了真正的知己相知之乐。

在随后的日子里,王朝云与苏轼的情谊渐渐加深。

她从未因身份低微而怯懦拘束,反而总是能够在恰到好处的时机,以淡然的态度和机智的言辞缓解苏轼的愁绪。

苏轼心知,像朝云这样年少而通达的女子,实在难得一见。

她不似其他歌妓那样拘泥于才艺展示,而是拥有着对文学和人性的深刻洞察。

他常为她填词作赋,不仅是为美人歌颂,更是为一位难得的知音表达心意。

在这段时光里,苏轼日渐对朝云产生了深厚的情感。

而朝云也在他的陪伴下成长,逐渐成为他生活中的一束温暖光芒。

相濡以沫

生活在苏轼身边,王朝云也一同经历了他仕途上的起伏动荡。

正当二人逐渐享受起岁月静好的日子时,苏轼因一场朝政风波再次遭贬,此次更是远赴岭南的荒蛮之地。

彼时,身边的亲友纷纷劝朝云不必随行——岭南瘴气毒物遍地,环境艰难,怕她年幼体弱,难以承受。

但朝云的眼神中并无半分动摇,就这样,她不顾旁人劝阻,毅然跟随苏轼走上这条遥远而坎坷的贬谪之路。

在贬谪的日子里,苏轼与朝云彼此扶持,既是夫妇,又如知己。

在他颓废苦闷之时,朝云便会带他到山野间散心。

岭南的原野虽然荒凉,偶有色彩绚丽的花朵点缀其间,顽强地绽放出微弱的生机,仿佛在提醒人们生命的韧性。

这些顽强的野花让苏轼渐渐明白,无论生活多么苦涩,依然要抱有希望。

朝云似乎察觉到他心境的变化,便在每一次户外行走时随手采下一些野花,摆放在屋内,让这方简陋的住所多了一些色彩和生机。

在这些朝夕相伴的日子里,苏轼不仅感受到朝云的体贴入微,更为她的坚韧和温柔深深打动。

他写下许多诗句,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诗词中,每一句都浸润着对朝云的眷恋与珍惜。

时光流逝,朝云不再只是他的妾侍,她早已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那个即使在流放之地也不离不弃的唯一伴侣。

诗为永念

遗憾的是,王朝云年仅三十四岁事,便病重缠身。

瘴疠之地的恶劣气候,让她的身体逐渐难以支撑。

尽管她平日极少言苦,却在最后的日子里也无力掩饰虚弱的神情。

苏轼日日守在她身旁,看着她的生命一点点流逝,心中悲痛难言。

苏轼几乎无日不祈求上天让朝云好转,甚至将寻到的所有偏方一一尝试。

夜深时,他会握着朝云的手,轻声为她念诗,带她回忆那些风景如画的杭州。

但朝云的身体依旧逐渐衰弱下去,她望向苏轼的眼神依旧温柔却充满歉意,仿佛在替自己即将的离别感到不舍。

在朝云离世的那一日,苏轼忍住眼泪,亲手为她梳理头发,替她换上她最喜欢的素衣。

他选定了一片安静的山坡,将朝云安葬,并在墓前静静坐了许久。

他的手中握着朝云生前最喜欢的诗句,那些字句曾是他们二人共同的心灵寄托。

如今诗尚在,伊人却已长眠,他的心中不禁生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哀痛。

站在朝云的墓前,苏轼久久凝视着墓碑,低声说道:“浮屠是瞻,伽蓝是依,如汝宿心,惟佛之归!”

这是他为朝云所题写的墓志铭,简短而深情,字字含着他对她的思念与不舍。

朝云离世后的日子,苏轼时常去她的墓前,静静地陪伴,仿佛她从未真正离开。

后来,苏轼无论身处何地,都时常写下感怀朝云的诗篇,字里行间流露出无限的追思。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他为朝云写的诗,逐渐被一些男子当作恭维女性的"花言巧语"。

结语

苏轼这一生,历经坎坷,却也收获了几段深刻动人的情缘。

无论是贤妻王弗的早逝、王闰之的温柔相伴,还是王朝云的知心相随,都在他人生的起伏中留下一抹温暖的底色。

而其中与王朝云的情感,尤为珍贵。

朝云离世时,苏轼已年逾花甲,饱经世事的他终究难掩心中伤痛。

他亲自为她选址立碑,用沉痛的字句将情感铭刻在她的墓前,那份眷恋和不舍,历千年而不朽。

从此,这位曾笑语嫣然的歌姬成为他诗句中的永恒,成为他内心深处不可替代的存在。

信息来源:海峡网 2024年3月10日 关于《苏轼纳12岁小妾,初见时写下一千古名句,如今成了男人嘴里称赞美女的花言巧语》的报道

杭州日报 2023年3月3日 关于《「西湖副刊」王朝云的《墓志铭》》的报道

0 阅读:18

具光阅览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