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来早,天气复苏,开工开业,过了元宵节,春节也就正式结束了。该开工的开工,该开业的开业,经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转动。
新年伊始,必然会有很多人继续在市场上寻找适合自己的赛道,买房卖房也是一样。
朋友三十冒头,正好要跟未婚妻准备买婚房,前几天找我咨询,我给了一些建议,想想或许也有很多新人在面对这件事的时候,会陷入不知该如何抉择的局面,索性就写下来,分享给需要的人吧。
我们温州是一座家庭观念深厚的城市,在步入婚姻殿堂的这个阶段,父、母、兄、弟、姐、妹等亲属都会十分关注,有些家庭会从上到下的给与支持,有些则是要自己承担整个婚姻的花销。面对高昂的房价与复杂的市场环境,新婚夫妻如何置业,才能在兼顾情感的同时、又能做到财务安全与长期规划呢?且听我娓娓道来。
01 明确区域
温州是一个区域分化十分显著的城市。几个区域之间的价差十分明显,所以,要先确定想去购买的区域是在哪里。
以温州市三区为例,目前各地的综合价格和优势(乐清、瑞安等地后续有时间再写),如下:
核心区域(鹿城区):均价3.5-4.5万元/㎡,教育资源集中但房源老旧,适合重视学区的家庭。
新兴板块(龙湾、瓯海):均价2-2.8万元/㎡,规划配套逐步完善,适合预算有限且关注未来发展的刚需群体。
(以上价格并未囊括上述区域全部市场)
目前买房刚好有比较好的政策窗口期:自2023年开始,温州陆续推出“人才购房补贴”、“首套房贷利率下调至3.8%”等政策,首付比例最低可至20%左右,有公积金的新婚家庭可重点关注组合贷款优势。
02 做好预算划分
买婚房前,一定要先做好预算策略,避免后期产生纠纷:
首先,预算一定要量入为出。目前大多数建议都是建议月供不超过家庭收入的40%,同时预留好装修款、契税及应急资金。温州地区一般装修款可以按照2000-3000元/㎡来计算,具体还需要根据实际来重新测算。
这当中,肯定会有一些人是需要利用“六个钱包”来解决首付问题的。这里也提醒利用“六个钱包”的人群,需要明确产权归属,避免家庭矛盾。(“六个钱包”释义见文末)
其次,在户型选择上,如果是3-5年内无生育计划、职业上升期的夫妻,可以选择小面积的,如70-90㎡两居的来过渡。瓯海中心区的次新房就是不错的选择(次新房释义见文末)。
当然,如果短期内有生育计划的,那一定要优先考虑社区儿童设施与学区潜力,户型上建议选100-120㎡的三居,后期置换也会比较方便。比如龙湾行政中心板块就是不错的选择。
在以上考虑的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地段价值:如S3线(在建)、M1线(规划)等轨道交通沿线,从交通与增值潜力平衡的角度上,获得未来增长空间。比如TOD综合体周边楼盘。
在这当中,切记一定要警惕“伪洼地”。部分开发商库存较高,企图通过宣传手段将自己包装的很好,这个时候,一定要核查真实去化率和配套落地进度来做研判,不要被宣传弄迷了眼。(部分核查真实去化率手段附文末)
然后一定要查一下开发商资质,也就是核查“五证”,这里推荐优先选择口碑房企(“五证”核查见文末)。买二手房的话,要做好排查,避免掉入陷阱:重点查验学区名额是否被占用、房屋抵押情况,通过“浙里办”APP查询产权信息。老城区“老破小”需评估结构安全与改造成本,谨慎选择房龄超20年房源。
03 风险管控
在做以上排查筛选的同时,切记要做好风险管控。
比如说产权归属。这件事情上一定要清晰明确,不要因为不好意思搞得后面灰头土脸的。
这里有几点小建议:
1、共同出资建议登记“按份共有”,婚前购房可签订财产协议,避免纠纷。
2、资产流动性管理:温州二手房挂牌周期平均6-8个月,购房时需预留未来置换空间,避免选择个性化装修或小众户型。
3、家庭财务健康度:建立“购房+保险+理财”三维模型,年收入结余的20~30%用于稳健投资对冲房贷压力。
4、准备要孩子的要预留好“生育基金”,避免因育儿支出导致断供风险。
5、商量着来买:避免因购房分歧影响婚姻关系,可以用“需求清单排序法”明确双方核心诉求(如通勤距离>学区>户型)。
为了方便理解,我举几个例子来说说这套新婚家庭购房方案:
案例A(预算150万):选择瓯海高铁新城80㎡二手次新房,首付30万+组合贷款,月供5500元,保留20万用于装修及应急。
案例B(预算250万):购入龙湾富春某社区105㎡期房,利用人才补贴减免10万,锁定未来某中小学分校资源。
写在最后:
好的房子,是能让婚姻在踏实中生长希望的。
理性购房,量入为出。
(以下内容为释义及解读,请自行选择阅读)
释义一:“六个钱包”
“六个钱包”最早由经济学家樊纲在2018年提出,特指年轻夫妻在购房时可能动用的六个家庭积蓄来源,即夫妻双方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三代人的经济支持。它是中国特色高房价下的无奈选择,而非荣耀。对温州新婚夫妻而言,关键是在家族互助与独立成长之间找到平衡点——既善用亲情资源,又避免让房产成为亲情的枷锁。毕竟,房子只是生活的容器,家的温度更需要夫妻共同经营。
一、“六个钱包”的组成
男方家庭
男方父母
男方祖父/祖母
男方外祖父/外祖母
女方家庭
女方父母
女方祖父/祖母
女方外祖父/外祖母
通过整合夫妻双方三个代际、六个长辈的积蓄,集中力量支付购房首付或全款。温州民间重视家族纽带,长辈通过购房支持巩固家庭资产,甚至视之为“责任”。这里一定要处理好产权归属、明确还款责任,避免引发后续的家族矛盾(如离婚财产分割、多子女家庭资源争夺等)。
二、合理性使用建议
明确资金性质
区分“赠与”与“借款”,建议签订书面协议(如《购房出资证明》),避免未来纠纷。
若为借款,约定还款计划(如房产增值后部分返还)。
产权分配前置
共同出资情况下,房产证建议按出资比例“按份共有”,而非默认“共同共有”。
婚前购房可约定份额,如男方家庭出资60%,则产权登记男方60%、女方40%。
预留风险缓冲
至少保留1-2个“钱包”(如祖辈)的积蓄作为应急资金,避免全家资金链断裂。
温州民间借贷活跃,但需警惕“高息借款补首付”的陷阱。
情感与边界平衡
尊重长辈意愿,避免道德绑架式索取。
可通过“部分出资+独立还贷”模式(如父母帮付首付,夫妻承担月供),保持财务自主性。
三、替代方案:(减少对“六个钱包”的依赖)
阶梯式购房:先买小户型或近郊房(如瓯江口新区),5年后置换。
政策红利利用:申请温州人才补贴(最高50万)、公积金异地贷款等。
家庭合资购房:与兄弟姐妹“合伙购房+协议分权”,降低个体压力。
释义二:“次新房”
次新房是指房龄较短、通常为5年以内的二手房。这类房屋既有新房的品质优势,又避免了期房交付的不确定性,是新婚夫妻、刚需群体的理想选择,兼具新房品质与二手房即买即住的优势。在温州这类房价高企、区域分化显著的城市,选择次新房需结合自身预算、生活需求及板块发展潜力,理性决策,方能实现安居乐业的梦想。
一、次新房的核心特征
房龄短
通常为5年以内,部分定义放宽至10年以内。
建筑结构、设施设备较新,维护成本低。
产权清晰,已完成初始登记,产权证齐全,交易流程简单。
无期房交付风险(如烂尾、延期交房)。
社区成熟度适中,小区绿化、物业、配套已初步成型,但入住率可能较低。
周边商业、交通等配套处于发展期,未来有升值潜力。
装修灵活,部分次新房为毛坯或简装,可按需改造。
若为精装修,需仔细查验装修质量,避免“表面光鲜、内藏隐患”。
二、次新房的优势
相比新房,次新房价格通常更低(无开发商溢价),性价比高。
相比老破小,次新房居住舒适度更高,且贷款年限更长。
即买即住,无需等待交房和装修,适合急需入住的购房者(如新婚夫妻)。
位于新兴板块的次新房,随着区域配套完善,增值空间可观,升值潜力大。
房屋质量、产权状况更透明,购房者可通过实地考察和产权查询规避风险,交易风险低。
三、次新房的劣势
税费较高。
若房龄未满2年,需缴纳增值税(5.6%)及附加税。
若房龄未满5年或非唯一住房,需缴纳个人所得税(1%-2%)。
选择范围有限
次新房供应量受区域开发周期影响,热门板块可能供不应求。
社区氛围未完全形成
入住率较低的小区可能缺乏生活氛围,物业管理水平尚待检验。
四、温州次新房市场分析
热门区域
瓯海中心区:均价2.5-3万元/㎡,配套成熟。
龙湾行政中心:均价2.8-3.5万元/㎡,未来潜力大。
七都岛:均价2-2.5万元/㎡,环境宜居。
购房建议
优先选择房龄2-5年的次新房,税费较低且社区成熟度适中。
关注板块规划(如S3线、M1线沿线),锁定未来升值空间。
实地考察物业服务质量,避免“硬件一流、软件拉胯”。
五、次新房购买注意事项
产权核查
通过“浙里办”APP查询产权信息,确认无抵押、查封等问题。
房屋质量检查
重点查验墙体裂缝、渗水、管道老化等问题,必要时聘请专业验房师。
税费计算
提前核算增值税、契税、个税等成本,避免预算超支。
贷款评估
次新房贷款年限=50年-房龄,需确保贷款期限符合自身还款能力。
附:“五证”核查
在购房过程中,核查开发商的“五证”是确保房产合法性和安全性的关键步骤,是购房者保护自身权益的第一道防线。“五证”是指开发商在房地产开发、销售过程中必须取得的五个法定证件。缺少任何一证,都可能意味着项目存在法律风险,甚至可能导致购房者无法办理房产证。毕竟,买房是人生大事,安全与合法永远是第一位的。
以下是“五证”的具体内容及其重要性:
一、“五证”具体指哪五证?
《国有土地使用证》
作用:证明开发商已合法取得土地使用权,明确了土地用途、使用年限等信息。
重要性:确保土地性质为“出让”而非“划拨”,避免小产权房风险。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作用:证明项目用地符合城市规划,允许在该地块上进行建设。
重要性:确保项目规划合法,避免后期被认定为违建。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作用:证明项目的建筑设计符合规划要求,允许开工建设。
重要性:确保房屋设计合法,避免因违规设计导致无法验收。
《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作用:证明项目已获得施工许可,允许进行施工建设。
重要性:确保施工单位具备资质,避免因无证施工导致质量问题。
《商品房预售许可证》
作用:证明项目已符合预售条件,允许开发商对外销售房屋。
重要性:确保购房者购买的房屋合法可售,避免“烂尾楼”风险。
二、如何核查“五证”?
实地查看
开发商通常会在售楼处公示“五证”,购房者可要求查看原件。
官网查询
通过当地自然资源局、住建局等官网查询项目备案信息。
核实细节
核对“五证”上的项目名称、开发商名称、土地用途等信息是否一致。
重点关注《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有效期及预售范围。
三、“五证”不全的风险
无法办理房产证
缺少任一证件,可能导致项目无法通过竣工验收,购房者无法取得房产证。
房屋质量问题
无《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的项目,可能存在施工不规范、质量不达标等问题。
资金链断裂风险
无《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项目,可能因违规销售被查封,导致资金链断裂。
法律纠纷
若土地性质为“划拨”或“集体用地”,房屋可能被认定为小产权房,无法正常交易。
四、需特别注意事项
警惕“拆分销售”
部分开发商会将商业性质楼盘包装成住宅销售,需核实《国有土地使用证》上的土地用途。
关注“历史遗留问题”
温州部分老城区项目可能存在土地性质复杂、产权不清等问题,需重点核查“五证”。
选择品牌开发商
优先选择口碑房企,降低“五证不全”风险。
附:部分核查真实去化率手段
核查房企的真实去化率(即销售率)是购房者判断楼盘热度、开发商实力以及项目风险的重要依据。然而,开发商往往会通过“捂盘惜售”“虚假宣传”等手段美化数据,因此需要多维度、多渠道进行核实。
一、什么是去化率?
去化率是指某一时间段内,楼盘已售房源占总房源的比例。例如,一个楼盘共有100套房源,已售出60套,去化率为60%。去化率越高,通常说明楼盘越受欢迎,但也可能是开发商制造的热销假象。
二、核查去化率的方法
官方渠道查询
房管局官网:各地房管局会公示楼盘网签数据,这是最权威的去化率来源。
操作步骤:登录当地房管局官网→进入“商品房信息公示”或“网签查询”板块→输入楼盘名称查询。
房产信息公示平台:部分城市(如杭州)有专门的房产信息公示平台,数据实时更新。
实地调研
查看销控表:售楼处通常会公示销控表,标注每套房源的销售状态(已售、在售、预留)。
注意:销控表可能被“美化”,需结合其他信息综合判断。
观察工地进度:已售房源多的楼盘,工地施工进度通常较快,入住率也较高。
第三方平台数据
房产信息平台:如链家、贝壳、安居客等,会统计楼盘销售数据,但可能存在滞后性。
行业研究报告:克而瑞、中指院等机构会发布房企销售排行榜及去化率分析,参考价值较高。
银行与中介渠道
银行贷款数据:通过银行朋友了解楼盘的实际贷款申请量,间接判断销售情况。
中介反馈:房产中介对市场动态敏感,可通过他们了解楼盘的真实热度。
业主群与社交媒体
加入业主群:已购房业主对楼盘销售情况了解较多,可通过他们获取真实信息。
社交媒体搜索:在微博、小红书、抖音等平台搜索楼盘名称,查看购房者评价与讨论。
三、识破虚假去化率的技巧
警惕“日光盘”
宣称“开盘即售罄”的楼盘,可能存在捂盘惜售或虚假宣传。可通过房管局数据核实。
观察销售节奏
正常楼盘的销售节奏是“低开高走”,若开盘后长时间无新增成交,可能去化率不佳。
对比周边竞品
同一区域内,若其他楼盘去化率明显高于目标楼盘,需警惕后者可能存在硬伤(如地段、配套、质量问题)。
核实房源真实性
部分开发商会将未售房源标注为“已售”或“预留”,制造热销假象。可通过房管局数据逐一核实。
码字不易 求个关注
关注我 获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