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1日,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条仅有12个单词的推文——“此举令人担忧”(This move is concerning),瞬间冲上全球热搜榜首。这位身兼SpaceX创始人、美国政府效率部特别顾问的亿万富翁,罕见地公开抨击特朗普政府拟将NASA科学预算削减47%的计划。
这场风波背后,是美国政治经济矛盾的集中爆发:一边是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导致消费者信心跌至44年最低,另一边是科技巨头与白宫在战略产业投资上的激烈博弈。当贝莱德CEO拉里·芬克警告“美国已站在衰退悬崖边”,我们不禁要问:这场撕裂精英阶层的权力游戏,会否成为压垮美国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NASA预算腰斩:科技霸权崩塌的“多米诺骨牌”
1. 马斯克的“双重身份困境”
作为NASA最大承包商(2024年获得58亿美元订单),SpaceX承担着美国67%的卫星发射和100%的载人航天任务。但马斯克另一个身份——政府效率部特别顾问——却要求他推动联邦机构削减开支。这种角色冲突在NASA预算案上彻底激化:
科学项目成牺牲品:南希·格雷斯·罗曼望远镜(耗资32亿美元)可能夭折,而马斯克力推的火星基地计划(预算不受影响)被质疑“绑架国家航天战略”。
产业利益链断裂:洛克希德·马丁、波音等传统军工巨头股价暴跌,SpaceX竞争对手蓝色起源趁机游说国会,科技阵营分裂加剧。
2. 美国科技霸权的“慢性自杀”
NASA科学预算从73亿砍至39亿美元,意味着:
人才流失加速: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JPL)或裁员30%,该机构曾主导好奇号火星车等里程碑项目。
中国反超窗口:中国巡天空间望远镜(CSST)将于2026年升空,其分辨率较哈勃望远镜提升300%,美国在天文观测领域可能失去主导权。
深层逻辑:特朗普为兑现“美国优先”竞选承诺,选择牺牲长期科研投入换取短期财政平衡,这与其2018年削减能源部量子计算预算如出一辙,恐重演美国在5G领域被华为逆袭的悲剧。
二、关税“回旋镖”:通胀怪兽如何吞噬经济
1. 消费者信心的“死亡螺旋”
密歇根大学4月数据显示,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50.8)较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更低,这背后是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双重反噬:
输入性通胀加剧:对中国半导体、电动汽车征收35%关税,导致iPhone 17 Pro涨价23%,特斯拉Cybertruck电池成本激增18%。
预期自我实现:民众因担忧物价上涨而抢购囤货,进一步推高通胀,形成恶性循环——这正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警告的“行为经济学陷阱”。
2. 产业端的“链式崩溃”
农业州反噬:中国对美大豆加征关税导致爱荷华州农场主收入下降41%,传统红州选民开始倒戈。
制造业回流失败:富士康威斯康星州工厂仅创造1782个就业岗位,不足承诺的10%,却消耗了州政府4.6亿美元补贴。
数据印证: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测算,特朗普关税使美国家庭年均支出增加2300美元,完全抵消了其减税政策带来的收益(户均减税约1500美元)。
三、衰退倒计时:权力游戏的“终局推演”
1. 马斯克的“退场倒计时”
根据联邦法律,特别政府雇员任职不得超过130天,马斯克最迟需在2025年7月离职。其政治遗产已显裂痕:
政府效率部改革遇阻:承诺的1500亿美元节支目标仅完成23%,公务员系统抵制AI裁员算法。
商业帝国遭反垄断调查:星链独占美军通信订单引发国会听证,特斯拉自动驾驶数据垄断被欧盟起诉。
2. 经济周期的“致命交叉”
当前美国正出现三大衰退信号:
国债收益率倒挂:10年期与2年期美债利差持续倒挂超8个月,历史准确率100%。
领先指标崩塌:4月ISM制造业PMI(45.3)创2009年以来新低,半导体设备出货量同比暴跌32%。
就业市场幻象:兼职岗位占比升至36%,全职岗位时薪增速(3.2%)跑输通胀(6.7%),民众实际购买力缩水。
资本动向:高盛顶级客户已将现金仓位提至2008年以来最高水平,桥水基金疯狂购入黄金看涨期权,对冲“特朗普风险”。
结语: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
当马斯克在推特上按下发送键时,他或许未曾想到,这条推文会成为美国政治经济秩序崩塌的隐喻。从NASA的预算刀光,到超市货架的价格飞涨,再到华尔街的衰退警报,不同阶层的美国人正被卷入同一场风暴。历史总是惊人相似——1981年里根砍科研预算引发硅谷寒冬,2008年次贷危机前夜投行狂欢……如今,特朗普与马斯克的权力游戏,是否正在将美国推向第三个“失去的十年”?
你认为美国经济会陷入衰退吗?
关注并评论,抽3位读者赠送《全球宏观经济预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