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相关信源述于文章结尾,请理性阅读。
【前言】同样都是卫星导航系统,美国的GPS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已经开始研发,二十年之后就已经全面建成.
而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研发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到现在也不过三十年光景。
美国用了24颗卫星就覆盖了全球,但我国的北斗卫星已经发射了五十多颗,
为什么美国24颗卫星就能覆盖全球,但中国就需要这么多呢?难道真的是技不如人?北斗和GPS到底有什么区别?
24颗卫星覆盖全球不得不承认,美国总是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卫星导航系统领域,也是美国最先展开了研发。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美国军方就已经开始了导航系统的研发,并且在当时还成功投入使用了。
不过当时这毕竟是初次尝试,虽说投入使用,但一个仅由物理课卫星进行制导的系统,不论是精度还是能够提供的信息都是非常有限的。
当时这些卫星,每天绕地球十几圈,但却不能为美国军方提供什么有效信息,毕竟当时美国研发导航系统,其实只是想要争口气而已。
当时美苏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太空角逐,在这样一个未来发展领域中,双方谁都不愿落入下风。
苏联最先将人造卫星送进了太空,美国当然想要赶超,之后这个导航系统就成为了美国追赶和超越的机会。
70年代,美国国防部想要研发一套系统,为海陆空三军提供全天候的导航服务,甚至还想用这个系统收集情报。
于是,美国三军联手启动了全球定位系统,也就是我们熟知的GPS的研发。
其实按照美国后来对于GPS的使用来看,他们研发这套系统,最主要的目的还是监控全球,提供导航服务,只不过是附加作用罢了。
GPS确实给美国军队和国防部提供了强大的助力,也着呢格式以及那次,在之后的战争中,美军几乎所向披靡。
海湾战争,美军仅仅用了42天就获得了全面胜利,而在战争中,伊拉克军队阵亡人数超过了10万,但美军阵亡者仅仅148人。这场战争,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现代化信息战。
也正是这场战争,让全球看到了信息化对于战争的重要性,而当时,美国的GPS系统甚至还没有完全形成全球网络布局。
各国意识到了信息化的恐怖性,纷纷开始了导航系统的研究,三年之后,GPS实现了全球覆盖和运营。
美国在这个项目上,投入了超过300亿美元的资金,成功发射的卫星有24颗,并且做到了全球98%的覆盖率。
而且这24颗卫星,主要担负导航功能的卫星是21颗,剩下的3颗卫星,只是肩负着备用的使命。
GPS研发成功之后,这么多年都是免费向全世界开放的,不过,这可不是美国好心,而是基于利益而决定的。
美国GPS采用的是单向广播的技术体制,这种技术的特点,使得他们没有办法对使用者进行收费。
简单来说,这种技术体制,就像是一个会说话,但是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的人,他可以持续发声,但不知道有没有人听,或者谁在听。
如果要收费,就要知道到底谁在用,这就要求他们必须进行技术升级,改变这种单向广播的机制。
可这样一来,就会大大增加技术难度,并且增加卫星的运营成本,GPS本身就是为了经济发展考量向全世界开放的,技术升级就意味着成本增加,这根本就不划算。
虽说免费,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想用,毕竟美国的GPS是定位系统,对于其他国家的军事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潜在隐患。
海湾战争就是在向所有人提醒,美国拥有短时间之内,用信息战击溃一个国家的能力。
如果别的国家没有自己的定位或者导航系统,只能依赖美国的GPS,那美国就相当于站在了上帝视角。
不论别的国家有怎样的军事部署,只要使用了GPS,他们就能清楚的看到到对方的兵力排布,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我们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就是为了有朝一日不再受制于人。
中国北斗不再受制于人其实早在80年代,我们就已经有了建立自己的导航系统的想法,只不过,当时的中国要将财力和精力放在其他更要紧的项目中。
后来海湾战争让全世界震动,此时建立新的导航系统的项目再一次被提及,但真正让这个项目重启的,是银河号在海上被拦截的事件。
当时中国的银河号货轮,在公海上遇到了美国船只的拦截,美国不仅阻拦中国货轮前进,甚至要求上船进行彻查。
这样的挑衅行为,我们当然不可能同意,但美国坚称银河号上有危险的化学品,必须进行检查。
船上有什么没有什么,我们很清楚,船员们当然不会因为这莫须有的怀疑,就让美国人轻易登上中国的货轮进行搜查。
可美国被拒绝之后,恼羞成怒关闭了银河号的GPS导航,在茫茫大海上,失去方向是致命的,为了全船人的生命安全,银河号在被困公海一个月之后,不得不同意搜查。
最终的结果当然是什么也没有搜出来,但这被羞辱的经历却难以忘记,1994年,北斗项目正式被重启。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也想过和那些急切发展卫星导航的国家合作,大家互利共赢。
但这样的想法并没有换来太好的结果,最终还是只能我们自己尽心研发,用了将近20年时间,北斗导航终于面世。
不过初期的北斗只能面向国内,当时与美国的GPS还远远无法相比,但之后的十几年时间,我们相继发射了十几颗卫星。
这些卫星让北斗系统能够覆盖整个亚太地区,已经走出了国门,距离覆盖全球这个目标就更近了一步。
之后的卫星发射、技术升级,让我们北斗系统实现了全球、全天候、高精度的卫星定位导航。
对于民用来说,北斗达到1.2米的精度几乎已经是完全可以忽略的误差,而军用的则更加精准一些。
到了去年年底,北斗发射了第57、58颗卫星,这样的成功当然让人感到骄傲。
但很多人都有很大的疑问,难道中国北斗的技术与美国还是有很大差别吗?为什么美国二十多颗卫星就能做到的事情,我们却要用将近六十颗呢?
其实我们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虽然已经发射了这么多卫星,但根据相关资料,北斗卫星可见星,母亲的数量是31颗。
近日央视节目《开讲了》邀请了北斗三号系统卫星系统的总设计师林宝军,在节目上,林总设计师深入解读了北斗。
在节目上展示的分布图来看,标注的北斗卫星系统可见星有31颗,虽说并不是五六十颗,但31颗这个数量,仍然比GPS、伽利略以及格洛纳斯这三大系统的卫星数量加起来还要多。
林宝军解释说,可见星的数量越多,定位的速度就会越快,精度也就能更高一些。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我国的科研人员,对于北斗的期望,只是不垫底而已,要是能够与GPS旗鼓相当,那这辈子就不白活了。
三十年的时间,我们从无到有再到技术领先世界,对于我们来说,这只是寥寥几笔的文字,但确实他们呕心沥血的无数个日夜。
虽说卫星的数量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快定位,并且减小误差,但还是有不少质疑的声音,因为即便是31颗这个数量,相较于美国的24颗还是比较多。
我们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毕竟发展的比较晚,本身存在一些短板也是很正常的,更何况这些短板并不是因为技术造成的。
至于为什么美国能用24颗卫星就做到的事情,而我们要发射58颗卫星来建设北斗系统,这个问题并不是很复杂。
我们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开始研发,但此时美国的GPS几乎已经覆盖全球了。
因为美国最新研发,因此他们在进行太空布局的时候,不会受到其他国家的影响。
人造卫星的发射,并不是说随便放置在太空中任何一个地方就可以的,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匹配,更重要的是要贴合轨道。
美国建设GPS的时候,就已经将近地轨道的大部分地方占据了,我们在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时候,只能选择更远的轨道。
在这样的轨道上布置卫星,想要达到与GPS一样的覆盖效果和精度,甚至超越GPS,自然也就需要更多的卫星了。
结尾北斗系统的建设,不仅仅意味着我们已经不需要依赖别的国家的技术,这还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会掌握更多更先进的技术。
北斗开创了先河,无数科研人员,用几十年的埋头苦干,换来了如今中国人的抬头挺胸。
如果你喜欢我的写的文章,麻烦请点个“关注”,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一同探讨,愿世界和平。
END
参考资料北方网在2024年5月27日《北斗可见星比另外三大导航系统加起来还多》的报道
光明网在2024年1月28日《中国“北斗”30年:闪耀星空 服务世界》的报道
央广网在2023年12月27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第57、58颗北斗卫星 未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还有哪些发展计划?》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