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涌金广场作为西湖边的核心商业项目,近期被曝大量闭店,陷入经营困境。
涌金广场自2001年开业以来,采取“分割出售”模式,将300多个铺位分散出售给不同业主。

开发商将产权分割后,小业主对业态定位、租金标准等意见不一。例如,2002年广州白马公司计划入驻时因签约率低而失败;2013年后多次因业态调整(如转型MALL或百货)引发争议,开业计划屡次搁浅。
分散的产权使商场难以形成整体规划。部分业主选择自行出租,导致业态混杂(如酒店、二手奢侈品店、推拿店等),削弱了商业吸引力。类似问题也出现在武汉汉口城市广场、珠海米兰丽都等项目中,均因售后返租模式导致后期纠纷。

涌金广场24年间历经多次业态调整,但均未形成可持续模式:
2001年开业后不足10个月即停业;后续尝试打造服装城、婚尚产业等项目,均因客流量不足或管理问题告终。2010年试营业仅20天后再次停摆,暴露定位模糊的缺陷。
曾作为核心引流点的家乐福超市(2003年开业)于2021年撤出,仅剩海底捞等少数品牌支撑。主力店流失导致商场人气骤降,剩余业态难以吸引客流。
电商冲击下,传统百货利润空间被压缩。涌金广场早期依赖服饰类业态(占利润90%),但未能及时转型,与杭州大厦、银泰等成熟商业体差距拉大。
周边商业虹吸效应
西湖商圈内湖滨银泰in77、解百新元华等新兴综合体崛起,以年轻化、体验式业态吸引客流,涌金广场老旧业态更显边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