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霸凌,家长们不妨学学苏东坡母亲的教育方式

人艰郑道是沧桑 2024-03-20 16:16:32

“河北邯郸初中生惨遭杀害掩埋”事件继续发酵,新闻中有两处令我不寒而栗的“惊惧点”:一点是,这是一起有预谋的杀人事件。因为在案发前一天(3月9日),三个犯罪嫌疑人曾挖过一次埋人坑,案发当天又挖了一次。

第二点是,涉事学校校长听说记者要来采访,事先准备好了被害人和三个犯罪嫌疑人在校期间的荣誉照片、活动照片和学生资料等信息,试图撇清校方干系。这位校长给出的“神逻辑”是:“这三名犯罪嫌疑人中的马某在班里的成绩排名是十多名,成绩比较好,能做出如此恶性的事情,完全出乎意料。”

一位中学校长,竟认为”学习成绩好“便代表与犯罪绝缘,这是多么冰冷破败的育人认知。

与之相对,受害人父亲的发言则充满了“扎心点”,点刺着民众的良心。他在受访时表示:“我从头到尾咬着牙看完解剖,我不甘心,我就要弄清楚我这么好的一个孩子是怎么死的。”凌晨,他在社交平台写道:“爸爸全程陪了儿子四小时,比想象的还要残忍,爸爸没有害怕,只有心疼和愤怒……”

新闻里介绍说:受害人是留守儿童,父亲常年在山东工作。我注意到报道中一处细节:今年过年期间,受害人父亲曾问过儿子,是不是在学校被欺负了。但孩子当时什么都没说。我想,如果孩子当时说了,这起“无尽霸凌”的悲剧是否有避免的可能呢?

我又想,孩子当时一定是非常无助与绝望吧。即便是父爱如山的父亲,也没能成为他理想的倾诉对象,没能为他筑起最后的屏障与靠山。他对霸凌恐怕已感觉到“无解”,认为无人可以帮到他,向外界呼救只会遭受螺旋式上升的报复。于是他选择默默忍受,接受任意的摆布,时不时在上学前向爷爷要上五元、十元的“保护费”以息事宁人,减少挨打频次。但这依然无法阻止死亡的到来。那三个小恶魔,早已清空了人类最原始的人性与情绪。他们野兽般撕咬凌虐着和他们一般大的同类,从中支取着病态的快感,如同捉弄与捏死一只小蚂蚁。

朋友圈内扩散着一张“安分守己”家长请求对施害人追究死刑判决的截图。“我宁愿在监狱里探望,也绝不在坟墓前绝望”的短句振聋发聩,代表着一众家长对该案判决走向的集体焦虑以及誓死守护“自身软肋”的决绝呐喊。

是的,孩子是父母最后的底线,父母是孩子最后的靠山,这一步,退让不得,不动如山。

非常认同作家陈岚评论此事的观点:“其实预防霸凌,家长最应该做的一件事就是,让孩子明白并且相信,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都会支持你。我是你永远的港湾,我会永远爱你。”

在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中,开篇便讲述了苏轼母亲无条件支持儿子想法的温馨小事。苏轼母亲在讲授《后汉书》时,提及一代名臣范滂在宦官专权、朝政腐败的东汉后期不畏权阉、弹劾权贵,最终惨遭奸佞谋害身死的故事。慷慨赴死前,范滂对他儿子留下悲怆之句:“我想让你作恶,但恶事不应该做;想要让你行善,但我就是不作恶的下场。(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路人听闻无不落泪。

苏轼听后异常动容,问道:“母亲,我长大之后若做范滂这样的人,你愿不愿意?”苏轼母亲的回答则更加令人动容:“你若能做范滂,难道我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

如今结合现实情境,回温苏轼母亲这句话,不禁惹人潸然泪下。

是的,家长们也当如苏母表态般锵然笃定:让孩子明白并且始终相信,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都会支持你。不要害怕,也不必担心,一切心起念动、所思所想,无论是紧张的顾虑,还是天真的愿景,都可以通通表达出来,让我第一时间接收到你的心理活动讯号。我是供你休憩的避风港湾与掩体靠山,我是你永远可以依靠的人。我永远不会辜负你,因为我永远爱着你。

0 阅读:348
评论列表

人艰郑道是沧桑

简介:掸去愤世土,化身理中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