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点睡觉是错误的?过了60岁,老人几点睡觉才更健康?

活力源泉养护 2025-01-03 12:52:41

感谢你的阅读,友情提醒: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问诊。

尽管许多老年人认为,早睡能确保充分的休息并促进健康,特别是在60岁以后,早睡被视为健康生活的重要一环。而有研究发现,过早入睡也不一定带来更佳的健康状况。

那么,老年人何时入睡最为健康呢?与此同时,老年人又会面临哪些睡眠方面的变化呢?

一、老年人会有哪些睡眠变化?

不少老年人都会发觉,自身的睡眠状况已然发生了改变,再也无法像年轻时那样睡得深沉了。实际上,睡眠模式的改变在老年人群中颇为普遍,这可能会对他们的日常生活质量、心理状态乃至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那么,老年人到底会经历哪些睡眠变化?

一般来说,成人每晚的理想睡眠时间为7到9小时,而老年人往往睡得更少。

60岁以上的人群平均每晚的睡眠时间在6到7小时之间,有些人甚至会少于6小时。

这一变化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人的睡眠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年纪的增长而发生改变,深度睡眠时间减少,睡眠时间自然就缩短了。

许多老年人由于体力活动减少,白天疲劳感减轻,这致使他们夜晚早醒,睡眠时间也相应减少。尽管短时间的睡眠不足对身体并不一定会立即产生明显的影响,但长期缺乏足够的睡眠可能增加老年人患上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肥胖等慢性病的风险。

持续性的睡眠不足可能会损害认知功能,进而提升罹患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的概率。

睡眠质量是指睡眠的深度和恢复性,通常包括深睡眠(慢波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REM睡眠)。因为年龄的不断增长,老年人的深度睡眠阶段渐趋缩减,与之相应的是,浅睡期和清醒时刻却逐渐延长。这一转变使得他们的睡眠品质下降,具体体现在睡眠变得浅显、夜间频繁觉醒,以及难以重新进入梦乡。

深度睡眠对于人体的生理修复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增强免疫系统功能、促进体力复原,并助力大脑的清理机制。老年人由于深睡眠减少,可能会感到早晨醒来时依然疲劳,精神状态不佳,甚至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和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有相关研究发现,70%的老年人报告称在晚上有不同程度地觉醒。

这种频繁觉醒会扰乱睡眠周期,妨碍达到深度睡眠,进而对身体和大脑的修复、再生过程产生负面影响。

对很多老年人而言,入眠愈发艰难。虽然他们白天可能感到疲劳,但晚上却依然难以快速入睡。入睡困难往往由诸多因素所致,诸如心理压力、身体不适、药物副作用和生理节律的改变等。

老年人的生物钟亦会发生改变,这往往致使他们入夜后早早便觉困乏,然而却可能难以步入深睡眠状态。

早醒也是老年人常见的睡眠问题之一,很多老年人会在清晨很早就醒来,而且往往无法再入睡。这可能与生物钟的变化有关,老年人的褪黑激素分泌开始提前,导致他们的睡眠周期发生变化。

早醒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整体睡眠时间,使他们无法获得足够的休息和恢复。

而许多老年人及其家属普遍认为,早点睡觉能改善身体健康,特别是通过早睡来增加睡眠时间,从而获得更好的休息,这种做法正确吗?

二、老年人早点睡觉是错误的吗?应该几点睡觉?

一项研究在《睡眠医学》期刊上发表,该研究依据参与者的就寝时间差异,将他们分为了三个不同的群组:一组是早睡型,即晚上6点至10点间入睡的个体;另一组为正常睡眠型,涵盖晚上10点至12点入睡的人群;最后一组是晚睡型,包括晚上12点之后入睡的受试者。

研究结果表明,与维持正常作息的参与者相比,早睡组的个体面临着高达29%的死亡风险上升,这主要归因于过早入睡可能造成的生物钟与自然睡眠周期之间的不一致。

人体的生物钟,也被称为昼夜节律,是一种内在的、周期性运作的机制,它通过感知外界的光线、温度等环境因素,调节我们的睡眠、觉醒、食欲、体温等生理活动。

这个生物钟与我们的自然睡眠节律密切相关,它遵循着大约24小时的周期,确保我们在晚上获得充足的休息,并在白天保持警觉和活力。

而过早地入睡会与体内的生物钟节奏发生冲突,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身体会根据环境光线的变化来分泌褪黑激素,这是一种与睡眠相关的重要激素。

夜晚时,褪黑激素的分泌量会增多,助力我们放松并入眠;而白天则相反,其分泌量减少,从而让我们保持清醒。

人体的褪黑激素分泌受到光照的调节,在夜晚,尤其是晚上10点至凌晨2点之间,是褪黑激素分泌的高峰期。若过早入眠,尤其在体内尚未自然生成足量褪黑激素时,入眠进程或许会受干扰,从而对睡眠的质量与深度产生影响。

除褪黑激素外,过早的入睡时间,还可能对生长激素和皮质醇等其他激素的分泌节律产生干扰,这些激素的分泌模式同样会受到日常作息安排的影响。生长激素通常在夜间深睡阶段分泌,帮助身体修复和生长;而皮质醇则在早晨醒来后分泌,帮助我们感到清醒和充满能量。若人们过早入睡,相关激素的正常分泌模式会受到阻碍,生理周期的正常运行也会受到影响。这种生理周期的混乱,特别是对心血管系统,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过早入睡导致的生物钟失调可能会影响心脏状况,进而提升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其中高血压和心脏病与生物钟紊乱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

长时间的生物钟失调会使得血压、血糖和脂肪代谢出现异常,进而加重心脏的负担。

过早入睡带来的生理节律紊乱还可能增加炎症反应和氧化压力,这也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潜在风险因素。

过早入睡或许会致使夜间血压下降不够充分,进而造成白天血压过高。血压的不稳定波动,或许会提升动脉硬化与血栓形成的概率,最终有可能致使心脏病或中风发作。

此外,过早入睡还可能导致夜间的心律不规律,影响心脏的正常运作,进而引发心律失常等问题。对于一些有心血管疾病高风险的人群,如老年人或有高血压病史的人来说,过早入睡可能会加剧这些健康问题。

很多研究结果表明,晚上10点到11点,这一时间段能够使身体的自然生物节律得到最好地配合,同时保持较为规律的睡眠周期。此时,褪黑激素分泌量较高,这有助于老年人顺利入眠,且能让他们进入深度睡眠。

更重要的是,这一时间段入睡后,第二天的精神状态往往较为良好,身体健康也能得到更好地保障,所以建议老年人在这一时间段内入睡。

除此之外,老年人对睡眠存在的很多误区同样值得关注与了解。

三、有关老年人睡眠的误区有哪些?

众多老年人对睡眠抱有多种错误观念,这些误解不仅削弱了他们的睡眠质量,还可能对身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具体如下:

误区一:睡眠断断续续,补觉就能弥补

老年人的睡眠往往较为断断续续,但他们可能认为,只要早上多躺一会儿,就能补回失去的睡眠。睡眠并非简单的时间叠加,当老年人的夜间睡眠被频繁打断时,他们往往错过了深度睡眠的黄金时段,导致这一关键阶段的睡眠严重不足。

遗憾的是,深度睡眠一旦错过,即便早晨额外躺卧也无法弥补。即使老年人在早上多躺一会儿,他们也很难达到深度睡眠的状态,因为此时生物钟已经倾向于唤醒身体。这种睡眠质量的下降不仅会导致老年人白天感到更加疲劳和困倦,影响他们的日常活动和认知功能,还可能长期累积下来,增加患老年痴呆症等神经系统疾病的风险。

误区二:只有安静的环境才有助于入睡

尽管过度噪音会对睡眠质量产生影响,而全然地安静也未必就是理想的睡眠环境。适当的背景噪音,如轻柔的音乐或白噪音(例如风扇声、空气净化器的声音等),能够有助于老年人放松和入睡。完全的寂静反而可能让一些人感到不适或焦虑,特别是在有耳鸣或精神压力的情况下。所以,营造一个适宜的环境时,某些低音频的背景音或许更利于老年人入睡。

误区三:药物可以解决所有睡眠问题

不少老年人在面临睡眠困扰时,往往倾向于依赖药物,安眠药更是备受青睐。

虽然药物在短期内或许有助于入睡,长期过度依赖则可能导致副作用,甚至有药物成瘾的风险。提升睡眠质量的核心策略应是调整个人生活习惯、维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以及优化睡眠环境,而非仅仅依赖药物治疗。

对于老年人而言,过早入睡并不一定能带来健康,反而可能对生物钟和睡眠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最佳的入睡时间应根据个人生理节律进行调整,保持规律作息,确保足够的睡眠时间,才是提高睡眠质量和健康水平的关键。

希望通过科学的睡眠管理,帮助老年人拥有更加健康、充实的晚年生活。

参考资料

1、四川省卫健委.为什么人越老,觉越少?华西医生教你睡个好觉!.2023-11-01

2、北京市人民政府.老年人如何保证良好的睡眠.2024-03-13

3、人民网.每天睡几个小时寿命长 按照年龄科学睡眠.2022-10-12

32 阅读:15461
评论列表
  • 2025-01-03 18:25

    还好~没痴呆[赞]

  • 2025-01-03 18:23

    老酒喝好晚饭吃好,就想睡觉[捂脸哭]

  • 2025-01-04 06:45

    几点能睡着几点睡[呲牙笑]

  • 2025-01-04 21:46

    没到老年就没有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