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复读了一年之后,我便离开校园进了工厂。对别人来说,人生里最重要的同学与朋友关系,应该是在高中或大学时代建立的,可于我而言,初中时期便是全部有关同学的记忆。
那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事,国企的铁饭碗让同学们心生羡慕,却让我暗暗地有些羞愧,毕竟那不是靠自己努力得来的,不值得骄傲。
单位在镇上,离老家不是很远,平时住职工宿舍,一般周末的时候回一趟家。
那时候同学里能上高中考大学的不多,大多都回到了乡下务农,不几年便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能遇见有交集的机率不大。
尤记得最初那几年周末回家,有时去田里劳作,地紧邻着一条土路,通向北边的邻村。有时会遇见两位女同学,他们读了高中,从这里走去学校。
我一直记得她们的名字,刘薇和陈爱茹。远远地看见,我似乎总有些不好意思,微笑着点头示意一下,也不曾多聊,但是这份遇见总让我心生欢喜。
后来再没见过,也没有侧面听闻到有关她们的消息,不知道有没有如愿以偿地考取大学,是不是留在了城市或是异地发展。当然,于她们而言,我这个人或许早退出了她们的生活,被别的同学关系所取代。
还有位男同学记忆深刻,好像和上面的女同学是同村的,叫屈小康,我给他还起过一个不好听的外号。之所以知道他后来的动向,是因为他和我们村的一个学生一起考上了警校,毕业后做了巡警。那几年我去省城参加自考,有一次在街头还遇到过本村那位乡党,可惜当时他没值班。再下来,去省城的机会少了,也从未遇到过他。
我结婚时邀请了老同学陕宁和韩妮,她们在隔壁村子,离得很近,也曾有些来往。不记得当时怎么知道她们上了大学,我去考试时还顺道去她们的校园玩过,接下来陕宁毕业回母校做了老师,自然就有了点联系。更巧的是,她嫁的老公和我属一个单位。别人介绍时她有点顾虑,当时厂里的子弟抽大烟的人不少,她想从我这探听点消息。很可惜,单位太大,我们不在一个分厂,也就很难帮她打听到什么。如今,她算是与我离得最近接触最多的老同学。
转眼便是近三十年,孩子都长大了。儿子读高中报道那天,遇见位老同学。说来,我们离开校园后就再没见过,哪怕彼此离得并不远。我们是同学,没想到在孩子这一辈,还是同学。
近来单位有位老张,听闻是我们老家镇上的,那天无意间问他是镇上哪的,他说是北正庄。我一笑,原来和我们村不远,一提人名字都认识。再问,他和哥的年纪相仿,也算是同学。
几天后又聊,他问我公社认识不。怎么能不认识,我们是本家,而且公社哥在我们后对门。他说他和公社是一担挑的关系。我一愣。堂嫂我知道,有个妹妹,刚不读书时常来她姐这里,我们是同学呀。
是的,他的妻子就是我老同学,他一提名字我马上能想起来。其实做同学时印象也不深,脑海中的形象已经很模糊了,只是那一刻心里不由得多了份惊喜。也是多少年了,就不曾见过,想来可能就是她结婚以后,没想到如今和她老公能在一起工作。心里由不得感慨,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
有句话说,人生就是不断的遇见和离别。而早年那些同学在离开之后,人生就有了不同的轨迹,哪怕连一个县的地域都没出,彼此成了家有了新的生活,接触与交往的圈子与范围改变了,继续交集也就并不容易。
只是总让你没想到的是,在过了多少年以后,却因了另一层关系,有了新的牵扯。老同学还在。
人生何处不相逢,人生何处不离别。离别有多少伤怀,相逢便有多少欣喜。总有一种情怀在心里汹涌,总有些记忆会沉淀成生命的底色。
2018.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