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7月7日朝鲜战场上的停火协议签署之后,联军总司令克拉克随即扬长而去,登上前往美国的飞机。从此以后朝鲜半岛一分为二南北自治,形成了特殊的政治格局,也为东北亚的和平埋下了一颗地雷。为什么美军这么迫切的想与志愿军停战呢?其实分析下来无非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美军在朝鲜战场上已经毫无战意。这是促成停战协议最重要的,也是起着基础性作用的因素。众所周知美军不仅好战,而且处处都透露着投机的狡黠。最典型的就是二战中美军的对日作战,从立国以来,美军的哪次军事行动不都是因为有利可图。
在二战初期,美国一直以中立国的姿态作壁上观。而且还在二战中不断的为自己积累战争财富,向外输出武器装备。抗日战争中国军作战中所使用的的美式武器都是中国人花钱买的,而美国只不过是充当了一个军火商的角色,从中牟取高额的利益。
直到日军在没有宣布开战的情况下轰炸了美国的珍珠港之后,美国才卷入这场战争。而此时的世界大战已经到了相持阶段,参战各国都已经消耗的差不多的情况下,积累了大量财富的美国向法西斯发起了最为猛烈的进攻,这也为二战后美国成为全球霸主奠定了基础。
美国之所以出兵朝鲜,一方面推断中国不会出兵,另一个则是企图进一步的占领亚洲,可以给自己的竞争对手苏联施压。而且此时的美国和蒋介石交好,还想帮助老蒋重返大陆。一旦实现将彻底的孤立苏联,而整个东北亚都将是美国的盟友。
美国原打算以极小的代价和最快的速度结束朝鲜战场上的战事,从而实现自己的战略目的。然而志愿军的出现彻底打碎了美国这个看似完美的计划,面对势如破竹的志愿军,美军节节败退。在第二次战役结束之后就有了停战的打算,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军委的领导早已看穿了美国的企图。
等到第五次战役结束以后,心高气傲的美军已经看不到胜利的希望,而这场战争什么时候能够结束成了心中最大的疑问。整个联军当中弥漫着一种失落和抱怨的情绪。面对毫无战意的士兵,美国已经知道不可能再组织起大规模的进攻。如果不能尽快的签下停火协议,只会将这些士兵拖入到更深的战争泥潭当中。美国政府不仅不可能在朝鲜战场上捞到任何的好处,反而会影响到国内政局的稳定。
第二个原因则是来自联军各国的压力。二战以后美国的军事重心一直放在欧洲,对欧洲起到保护的作用,避免来自苏联的侵扰。然而当朝鲜战争爆发后,参战的美军越来越多,欧洲的兵力部署在不断的减少。对于欧洲各国来说,这种情况降低了他们内心的安全感。既然美国在朝鲜战场上捡不到便宜,就应该迅速撤出战场提高欧洲盟国的防御体系。
随着战争时间的持续拉长,联军各国的国内已经有了不少的反对声音,要求政府撤出赴朝作战的部队。
政府为了进一步得到民众的支持,不得不响应民众的声音,希望尽快脱离这场并不光彩的战争,以求国内的平稳。各国在不断的给美国政府施压,这也让美国不得不考虑停战这个选择项,无形中促进了交战双方协商停火的步伐。
而最终压到美国政府同意签署停火协议的最后一根稻草,则是来自于美国国内的情况。在持续了三年多的朝鲜战争中,美国不仅没有捞到任何的好处,反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十几万军人的伤亡,这是在美军史上从未出现过的事情,而且还屡次被人击败。对于美国政府来说,这场战争让他们在美国民众面前丢尽了脸。这也让美国民众开始怀疑这届政府的执政能力,政府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美国原本是速战速决,财政预算并不高。但当与中国志愿军交战以后,美国政府才认识到这是一场劳民伤财的战争。如果持续下去,且不说无边无际的各种军费支出。就53年这一年,美国的财政赤字已经濒临红线的边缘,到了破产的境地。稍有不慎、不用说此时正与苏联搞竞争,就连国内的民众的日常生活都难以得到保障,甚至都有政府破产的可能性,这将是全世界的灾难。
此时停火是美国的最佳选择,而美国政府也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所以在停火协议谈判上美军比中国更积极,停火是他们迫不及待想达成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