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黄土高坡上数台大型机械正在来回穿梭,开渠挖沟,为什么要把黄土高原推成大平原?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陕甘地区响应国家号召,把小梯田变大梯田,建设几十万亩高标准耕地。甘肃省今年的高标准农田改造计划是280万亩,而现在这个时间段是改造的一个重要窗口期。
为什么现在是窗口期?因为陕甘地区农作物大多是一年一熟,目前农民已经把庄稼收了,大部分地都空了出来,是推土机作业的最好时间。现在推好的地,正好可以赶上明年春种。
许多人看到280万亩觉得太逆天,这不把甘肃的黄土高原破坏的差不多了吗?其实,甘肃不光有黄土高原还有平坦的、水资源丰富的河套地区,这里可是被称为“塞上江南”,而河套平原地区的耕地也是一样小田化大田,方便机械化耕作。
很多人疑惑,为什么这里还在种地?不种地不知柴米贵啊,国家当下在极力确保粮食自给率,以前抛荒的地,天上卫星拍到了,村干部连夜打电话组织耕种。其实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在国际环境动荡的情况下,我国已经在着手采取措施了,50年前有个专用名词——备战备荒。
近些年大家看到的有关耕地的一切新闻,都是以这四个字为基础的,包括之前网上吐槽的水稻上山,还有砍掉已经长大的果树种粮食。总之大家要明白形势,中国人一定要把饭碗端牢,必须要采取行动。
而且陕甘地区一直以来也是中国人的传统农耕之地,5000多年前这里就已经发展出农耕文明了,关中平原是天下粮仓,虽然。现在我国的经济结构已经不是以农业为主了,但是农业是工业的基础,14人可以没有高端的电动车开,但是不能没有饭吃。
黄土高原近些年的绿化项目是不是彻底放弃了?
高标准农田的改造并不会影响黄地高原的生态保护。首先我们要知道,这次是改造农田不是开荒,把之前的分散农田整合到一块,小梯田化成大梯田。所以在没有耕地的区域,该造林还是造林。
另外,黄土高原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特别是水对黄土的冲刷对生态的影响太大了,梯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水土流失,不过以前的小梯田没有大梯田效果好。
黄土高原上是很缺水的,像甘肃省的一些地区,干旱时老百姓只能喝水窖里的水,灌溉只能靠老天。高标准农田改造好后,这个困难一下子就能解决了,因为伴随着推土机和挖掘机以及管道铺设工程,水会源源不断的被抽到大梯田中去,农民种粮食不再需要靠天收了。
而且以前甘肃的很多农田耕地要靠牛,拉庄稼要靠驴,条件好的地区也只能上手扶拖拉机。高标准农田建设好后就能上大型农业机械了,以后不需要再用人力种植了。
可能会有人担心,国家建设高标准农田以后,农田还是农民的吗?以前一亩三分地,只能人力种植,资本看不上,现在成了高标准了,城里的资本会不会到乡下抢地?
其实这个担忧的确有道理,但是目前来看,还没有出现耕地买卖的情况。
原因很简单,土地所有权在集体,承包权在农民手上,给钱的大包户只有在使用期限内有耕种权,这些钱也给到了农户手里,虽然不多,但是足够买粮食了。当下全国的大包户一亩的承包费用大概是200~500元。按照200元来计算的话,农民租出去一亩地什么都不用管,可以买70斤大米。如果自己愿意种地,那不租给大包户就可以了。
现在还有一个好消息,就是一些国有企业准备到农村租地,比如中铁十四局已经开始在尝试了,租地1.4万亩种植小麦,为国家攒粮。
国有资本的入驻对于那些不想种地的农民来讲简直太友好了,因为他们租的面积大,甚至不是为了赚钱而租的,所以农民可以拿到的租金多。要想能出租更多的地,地方政府就必须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好。
其实这也不是陕甘地区首次改造梯田,上个世纪农业学大寨就掀起了一股改造梯田的狂潮。截止目前,甘肃农民自己改造的梯田已经达到100多万亩。以前都是肩挑人扛,到处找石头,用泥巴砌田埂。现在直接上大型机械,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做田埂。这就是工业发展反哺农业的经典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