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在王谧鼓励下加入北府军,凭军功揽权称帝,却无法完成统一大业

史海撷英 2025-04-15 16:34:18

他是辛弃疾词中歌颂的一代大英雄,更是重振汉人雄风的南朝第一帝,他就是南朝宋的开创者宋武帝刘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是草根逆袭为皇帝的典范,殊不知刘裕才是草根皇帝的鼻祖。他身为刘邦四弟楚元王刘交的二十二世孙,在家族没落之后也曾以卖草鞋为生。这一点倒是和开创蜀汉基业的刘备十分相似,只不过刘裕年轻时因过度痴迷于樗蒲,说白了就是一种带有输赢性质的游戏,继而输光了本就不富裕的家财。“裕家本寒微,住在京口,恒以卖履为业。意气楚剌,仅识文字,樗蒲倾产,为时贱薄。”后来,刘裕为了躲避家乡人的鄙视,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北府军,希望通过建功立业一雪前耻。

事实证明浪子回头金不换,刘裕在从军之后因作战勇猛,最终改变了自己的命运。那么,他为何没能统一北方,继而实现一统天下的夙愿呢?

没落士族,幼年丧母

刘裕是南北朝时期无法绕过的一代雄主,他虽贵为楚元王刘交后裔,只可惜在家族随晋室南渡之后,日子就过得越来越落魄了。

兴宁元年三月十七日(363年4月16日),刘裕出生在今江苏徐州,他出生后母亲因患病早逝,家中贫苦请不起奶妈,父亲曾想将他抛弃。后来,幸得刘怀敬的母亲即刘裕的姨妈喂养,他才勉强活了下来。“初,高祖产而皇妣殂,孝皇帝贫薄,无由得乳人,议欲举高祖。高祖从母生怀敬,未期,乃断怀敬乳,而自养高祖。”所以,刘裕在功成名就之后,对刘怀敬及其母亲极为敬重,屡次给他擢升官职,最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

刘裕

长大之后的刘裕,身高足有1.9米左右,为人性格洒脱、不拘小节。“及长,身长七尺六寸,风骨奇特。家贫,有大志,不治廉隅。事继母以孝谨称。”对父亲刘翘继室萧文寿格外孝顺,为了养活一家老小,他曾从事过很多职业。除了卖草鞋之外,还经常上山砍柴、下河打渔、种地等。由于幼年时家庭贫困,根本拿不出钱供他读书,所以刘裕堪称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当然,这并没有耽误他的眼界,或者说他一直都非常有野心,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飞黄腾达。只不过在年轻时走错了路,认识了一群整天混日子的人,跟他们学会了吃喝嫖赌。

在刘裕赌输了全部家当之后,所有人都认为他就是扶不上墙的烂泥时,宰相王导之孙王谧却慧眼识英才,他认为刘裕将来一定会大有所成。“初,刘裕为布衣,惟谧独奇贵之,尝谓裕曰:‘卿当为一代英雄。’”

诚然,王谧当时或许只是想鼓励刘裕,希望他不要自暴自弃。但就是这个善意的劝解,却在刘裕的心中不断生根发芽,为他后来取得的成就埋下了一个重要伏笔。

正所谓“莫欺少年穷”,对于一个胸怀大志之人而言,他的眼界和野心绝非常人所能理解。后来,刘裕抓住机遇加入了“北府军”,至此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时来运转,雄心万丈

刘裕加入北府军之后,在战场上找到了往日丢失的自信,以拼命三郎的精神屡立战功,很快就升迁为指挥作战的将领。后来,他成为了冠军将军孙无终麾下的司马,虽然是一个管理战马的官职,但在军队中的作用却至关重要。

刘裕

隆安三年(399年),对于刘裕而言堪称一个重要转折,道士孙恩在会稽公然反晋,孙无终推荐刘裕转入刘牢之麾下担任参军一职。在平息叛乱期间,虽然遇到了一些坎坷和挫折,但刘裕身先士卒奋勇杀敌的精神却极大地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最终在援军到来之后一举收复山阴。“初为冠军孙无终司马。安帝隆安三年十一月,妖贼孙恩作乱于会稽,晋朝卫将军谢琰、前将军刘牢之东讨。牢之请高祖参府军事。十二月,牢之至吴,而贼缘道屯结,牢之命高祖与数十人,觇贼远近。会遇贼至,众数千人,高祖便进与战。所将人多死,而战意方厉,手奋长刀,所杀伤甚众。牢之子敬宣疑高祖淹久,恐为贼所困,乃轻骑寻之。既而众骑并至,贼乃奔退,斩获千余人,推锋而进,平山阴,恩遁还入海。”

此后,孙恩集结兵力再度反叛,皆被刘裕率军打败。期间,刘裕每战必充当先锋,“高祖常被坚执锐,为士卒先,每战辄摧锋陷阵,贼乃退还浃口。”逐渐显露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

在指挥作战期间,刘裕会根据战场形势和双方兵力对比,采取随机应变的战争策略,打了很多以少胜多的漂亮仗。

刘裕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很多军队都不爱惜民力,甚至屡次出现纵兵劫掠的恶性事件。唯有刘裕率领的将士严明军纪,对老百姓秋毫无犯,为此也赢得了很多人的赞誉。“于时东伐诸帅,御军无律,士卒暴掠,甚为百姓所苦。唯高祖法令明整,所至莫不亲赖焉。”

最终,孙恩被刘裕所部追得无路可逃,但又怕被擒获之后没有好下场,无奈之下蹈海自尽了。“孙恩自奔败之后,徒旅渐散,惧生见获,乃于临海投水死。”除掉这个不稳定因素之后,刘裕跟随刘牢之又开启了对战桓玄的战争。

攻破桓玄,大权独揽

在溧州时遭遇了桓玄的部众,按照刘裕的设想应该主动出击,刘牢之并没有听取刘裕的建议,继而导致贻误了最佳战机。最终,在桓玄攻入建康后,刘牢之被收缴了兵权,刘裕也只能暂时韬光养晦。期间,桓玄启用刘裕东征卢循,事成后受封为彭城内史。

随着桓玄的野心不断膨胀,他开始生出篡夺皇位的心思。刘裕假借打猎之名,率领1700余名北府军在京口起义。仅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损兵折将的桓玄便弃城西逃。“玄闻敷等并没,愈惧,使桓谦屯东陵口,卞范之屯覆舟山西,众合二万。己未旦,义军食毕,弃其余粮,进至覆舟山东,使丐士张旗帜于山上,以为疑兵;玄又遣武骑将军庾祎之,配以精卒利器,助谦等。高祖躬先士卒以奔之,将士皆殊死战,无不一当百,呼声动天地。时东北风急,因命纵火,烟焰张天,鼓噪之音震京邑。谦等诸军,一时土崩。玄始虽遣军置阵,而走意已决,别使领军将军殷仲文具舟于石头,仍将子侄浮江南走。”

之后,刘裕成为了朝堂之上的权臣,在此后的十几年间他疯狂打击异己,逐渐站稳了脚跟。期间,攻灭南燕、灭卢循、取岭南,一路气势如虹、高奏凯歌。元熙二年(420年),57岁的刘裕终于登顶权力巅峰。

刘裕

只可惜一代雄主,在建立南朝宋两年后便撒手人寰了,给历史留下了太多的遗憾,也让后世为他没有统一北方而惋惜。

未实现大一统的原因

刘裕之所以没能彻底统一北方,实则和很多因素密切相关。

第一,留守建康的刘穆之突然离世,为了避免大本营突发变故,无奈之下只能放弃北伐;第二,守卫建康的王修、王镇恶等手握重兵的大将不睦,即便有刘裕次子刘义真坐镇,但仍然无法解决日益严重的内部矛盾;第三,北方强敌劲旅辈出,例如胡夏创建者赫连勃勃的实力就不容小觑,而且此人也想由北至南实现大一统局面;第四,内部不稳定因素诸多,刘义真为人性格狭隘、贪得无厌,遂激起了很多不应该出现的矛盾。尤其是在内讧之时,他居然擅自斩杀大将王修,导致刘裕痛失左膀右臂。

基于这些主客观因素,才阻碍了刘裕北伐的征程。试想一下,刘裕在缺少领兵大将的同时,建康内部又开始发生内讧,这让他如何安心北伐?所以,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历史遗憾。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