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司机,中年失业人的港湾?

网约车之声 2025-04-10 14:02:13

老李把最后一箱家电搬进客户家时,手机突然跳出提示:您的滴滴账号已注销。

这个干了八年家电维修的东北汉子,三个月前刚被裁员,如今站在城中村昏暗的路灯下,突然觉得手里那个开了五年、里程表定格在18万公里的旧桑塔纳,比任何时候都像个笑话。

在广州白云区某停车场,每天清晨六点准时亮起的二十多辆网约车里,有一半司机年龄超过45岁。老张以前是工厂质检员,去年车间裁员后咬牙贷款买了辆比亚迪秦。

"跑满三百单平台给补贴"的广告词像根救命稻草,可真正上路才发现,早晚高峰时段的堵车能把人逼疯——有次他为了抢"早高峰冲单奖",硬是在早高峰时段绕城高速上堵了四个小时,最后到手的奖励还不够抵油钱。

这些中年司机很快发现,平台的游戏规则专为年轻人设计。杭州的刘师傅举着手机抱怨:"年轻司机能边开车边抢单,我这老花眼瞅着屏幕两分钟就头晕。"更狠的是动态调价机制,暴雨天单价涨了三成,但每单要先扣掉更高的信息服务费。北京的王姐算过账,她每天跑车十小时,到手收入勉强够付车贷,"这哪是开车,分明是给电池打工"。

表面看网约车市场广阔,实则暗藏玄机。上海的调查显示,45岁以上司机仅占接单量的12%,他们普遍被困在"高不成低不就"的窘境:跑专车没资格,跑快车竞争不过年轻人,跑顺风车又常被乘客嫌弃车况差。更扎心的是,某些平台会偷偷给中年司机的服务分打折,有司机发现,同样行程评分比年轻同行低0.3分,直接导致接单量腰斩。

这些马路上的中年人们正在摸索自己的活法。成都的"老司机联盟"定期组织车辆保养交流,用买菜省下的钱给爱车加装防雨罩;重庆的哥们在停车场自发组建"经验分享会",教新人怎么避开平台派单陷阱。

更有意思的是,某些城市出现了"银发车队",专门承接机场长途订单,"年纪大的人更靠谱"成了他们的金字招牌。

暮色中的停车场,老李摸着方向盘上的积灰苦笑:"当年在流水线上拧螺丝,好歹是个技术工种。"如今他的桑塔纳后视镜上,除了挂着的平安符,还多了张手写的纸条:"开慢点,家里还等着呢"。

这些在车轮上寻找出路的男人们或许不知道,他们的故事正是这个时代最真实的注脚——没有诗和远方,只有油门和账单,但总得在生活的夹缝里,给自己找条能往前滚的车辙。

1 阅读:207
猜你喜欢

网约车之声

简介:八年网约车司机,和你分享路上有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