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MBA30周年
三十而励 向新而行
浙江大学MBA项目已走过三十年,这也是中国企业家在国际化浪潮中探索与成长的三十年。如何为有志于投身全球商业的企业家和职场人士提供具有国际视野的商学教育?如何让MBA的价值不仅限于学位文凭,而是切实地赋能各个领域的优秀中国企业迈向世界?这是寿涌毅在浙大MBA教育中心任职期间一直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从2009年至2017年,寿涌毅做了8年的MBA教育中心主任。期间,浙大MBA项目从长三角辐射全国,走向世界,成为国内MBA教育中率先拥抱全球化的代表项目之一。
ZJU-MBA 30TH
开拓探索,走弯路是不可避免的
2006年,是浙大MBA办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一年,我们通过了英国工商管理硕士协会(The Association of MBAs, AMBA)国际认证,成为了中国大陆地区第一家拥有国际权威认证的MBA项目,而我,也有幸参与了这个过程,见证了这段紧张而又兴奋的历史。
AMBA第二期认证
2009年,我接手李小东老师担任MBA教育中心主任,继续带领浙大MBA在国际化道路上探索前行。浙大MBA的国际化之路,与其说是一段光辉岁月,不如说是我们自己用双脚丈量出来的一段曲折前进的道路。在当时国内的MBA项目中,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MBA项目是什么样的,应该怎么做,还看不到一个成功的参考答案。从课程设计到招生宣传,很多问题都得我们自己摸索着来。
2013年10月9-12日,寿涌毅出席EDUNIVERSAL世界管理教育大会
QS Tour 韩国站
QS Tour 上海站
QS Tour 香港站
最初的困难和失败是难以避免的。刚开始,我们跑到国外展会上做宣传,收效甚微。早期设计的一些国际项目也没能继续发展下去。不过,要做一个拓荒者,走弯路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将走过的弯路转化为前进的指南。我们把这些尝试当作是交学费,并从中总结出一些失败经验:其一是因为课程设计过于理想化,没有照顾到国内当下经济发展阶段中企业真实的需求痛点;其二在于,当时浙大MBA的影响力还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要想迅速面向全球,挑战的跨度确实比较大。在这些经验的指导下,我们后来筹备新项目之前,不但拜访了国内其他的知名商学院,进行学习和交流,还到企业进行实地访谈:和高管们聊他们对于商业课程设计的见解和期待,进行了充分的调研。
在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之后,我们立足于自身的优势,结合国内企业世纪的需求,逐渐摸索出具有国际化潜力的MBA项目应该怎么做。我们现在所拥有的成熟的课程设计、业内的口碑和影响力,都是从这段持续学习、调整、进步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下来的。
CEEMAN认证
EQUIS认证
AACSB认证
高质量认证
从2009年开始,浙大MBA在国内、国际的专业认证方面陆续取得了很多新的成就,先后通过了欧洲质量发展体系(EQUIS)认证、国际高等商学院协会(AACSB)认证、中国高质量工商管理教育认证(CAMEA)、CEEMAN IQA国际质量认证。到2017年,浙大MBA已经集齐行业内能拿到的国内、国际的权威性认证。这是浙大MBA国际化视野的展现,也是对我们多年来持续探索的最大的鼓励。
ZJU-MBA 30TH
GMSCM,十年磨一剑
2010年后,国内众多企业,特别是长三角地区的企业,纷纷迈入了全球化发展的崭新阶段。这一转型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人才需求,尤其是那些具备全球化运营视野和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商学院作为培养高端商业人才的重要基地,肩负着为企业发展赋能的重要使命。
2012年项目初期双方研讨
经过前期细致的筹备,2012年浙江大学和加拿大名校麦吉尔大学合作的全球制造与供应链管理(Global Manufacturing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GMSCM)硕士项目成立,并从2013年开始正式招生,直到今天依然是浙大MBA的明星项目。
2012年5月7日,GMSCM项目签约仪式
GMSCM是一个双学位项目,全英文授课,50%左右的课程由麦吉尔大学教授授课,另外50%左右的课程由浙江大学教授授课,学生毕业后可以拿到浙江大学和麦吉尔大学两所顶尖学府的学位。除了名校的光环之外,GMSCM的特殊之处还在于它受到了很多合作企业的支持。合作企业不仅能为学生赞助丰厚的奖学金,还会为项目组织企业分享会、移动课堂等活动提供资金支持。
上海惠普参访
利丰参访
2015级赴加拿大参加毕业典礼
全球制造与供应链管理论坛
我在移动课堂上带着学生去过不少企业实地拜访、交流,从浙江的传化集团,到上海的一些高科技制造企业,以及加拿大、美国的领先企业,各个地区的不同行业都有我们这个“学习小队”的足迹。在信息即财富的商业领域,这样的交流机会非常珍贵。学生不仅可以考察不同领域、不同企业的运营管理方式,还能在与加拿大的老师们的跨文化交流中打开国际视野。
今年10月,GMSCM合作方麦吉尔大学Desautels管理学院院长来中国和我们共同参加新一届开学典礼。谈话时,我们聊起GMSCM项目已经走过了10余年,不禁都有很多感触。十年前,我和同事们在不断地试错、交学费、走弯路中汲取教训,为了做好项目调研四处奔走;十年后,我们从零到一亲手做起来的国际MBA双学位项目已经进化成一个正向运转的系统,每年都在吸纳和输出供应链领域具有国际化运营能力的优秀企业家和职业人士。
GMSCM项目十周年
每年的校友交流会都是我最欣慰的时刻。从GMSCM毕业的校友们重新相聚在校园,带着他们在GMSCM中的成长感悟,和在自身职业道路上的思考见闻,与新加入的学生做交流。GMSCM的学生们本身就是来自各行各业的人才,从这里走出去之后,更能在他们的职业道路上发光发热。有些学生在入学之前是企业的中层干部,现在已经成长为知名企业总经理、总监级管理者。也有的将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与从GMSCM中学到的供应链管理知识相结合,创业做咨询公司,为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企业优化供应链方面的工作。
大家各有不同的经验与专长,但也有相似的愿景与抱负,这样的高质量交流往往能碰撞出认知的火花,这也是GMSCM作为一个资源平台的意义所在。
ZJU-MBA 30TH
好的商学教育
必须得跟上变化的脚步
“求是创新”是浙江大学的校训,管理学院无疑将其精髓深植于教育实践。“实践出真知”,在商学教育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MBA课堂上,教授面对的都是久经商场、职场的“大”学生。他们想要的是真正对商业实践有指导意义的知识和见解。如何让经济学的公式、管理学的原理真正“活”起来,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育肯定是行不通的,必须得深入到商业实践中去。
商业世界瞬息万变。我一直秉承一个理念:好的商学教育,必须得跟上实战变化的脚步。即便身为浙大的教授,也难以时刻保持与快速变化的商业实践同步。为此,我们积极邀请行业内的资深专家走进课堂,为学生们带来紧贴实际的专题讲座。此外,我们还组织学生直接进入企业,与高管面对面交流,这种亲身体验和实践互动的教学方式,远比单纯在教室里观看PPT要生动有效得多。
论坛分享现场
项目参访
除了能对商业运作有更直观的体验外,我们做产业实践类课程还有一个初心,就是希望能让学生跟着专业的人学专业的事。要讲税务管理,那就去会计师事务所请一位高管来分享;要讲新媒体营销,那20岁的年轻人也可以给40岁的大老板当讲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商业教育中尤是如此。我请来浙大MBA项目做分享的人当中,有网易丁磊这样的知名企业家,也有蔡志忠这样的职业漫画家。
职业漫画家蔡志忠
还有一些公司高管,尤其是我们MBA项目的优秀毕业生,也被我请回来担任实践教授,正式地负责1学分、2学分的课程。这些校友在浙大MBA项目中学到的知识体系,结合他们在职业上的实践功力,能为MBA项目带来独一无二的价值,真正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浙大MBA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
ZJU-MBA 30TH
MBA没有“好学生模版”
有些人在了解MBA之前,会觉得这是一个砸钱混资历、混圈子的“水”项目。但是,如果真的有学生抱着这样的想法接触浙大MBA,怕只会大受打击。我在杭州、上海、南京等城市进行宣讲,总会碰上这样的同学,听到MBA项目需要准入考试的时候表现出明显的不解。
但事实上,考试只是第一步,我们还有更高的筛选门槛,并不是交了钱考了试就能录取,还有面试环节,目的就是为了选出最适合浙大MBA的学生。若要我概括这些学生具体有哪些特质,我想,那应该就是开放学习、共同创造。
为了匹配到各行各业中的潜在学员,我们积极尝试了各种传播渠道。从传统的纸媒报道、线下宣讲会,到腾讯、新浪等社交媒体的访谈和互动,从线上到线下,从国内到国外,哪里有可能会产生需求,我们就要去哪里试一试。市场化招生是一个走出象牙塔的过程,目的就是为了到不断发展变化的商业实践中去,到学生们最真实的需求中去。
全国巡讲--新浪采访
在我看来,MBA的学生应该是非常多元的。浙大MBA并不只想招某一类学生,也没有一个好学生的模板。作为与商业社会紧密结合的实践学科,我们更看重学生在自身专业领域中的才能,以及开放学习的心态。不论是企业的高管、非政府组织的领导者,还是技术岗位的骨干,我们都非常欢迎。让不同的思想在这里碰撞交融,才能创造出一个包容创新的校友生态。
我们很难预测未来30年会发生什么,但我们可以一直保持与时俱进的能力。这世界最大的不变就是变,但只要我们秉持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原则,浙大MBA的未来一定会更精彩。希望30年之后,我们的项目能在一些领域引领全球,为此,我们要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