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是自控力太差吗?如何增强自控力?你是情绪和欲望的奴隶吗

云尔育儿知识 2024-02-08 21:26:43

你是情绪和欲望的奴隶还是情绪和欲望的主人?你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欲望吗?到底谁决定了我们的情绪和欲望?是我们自己?还是别人?

如果一个人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欲望,那么这个人早晚在某个方面会取得很好的成绩,或者说,这个人早晚会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云尔老师

如果一个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欲望,那么他的人生将会是一塌糊涂,甚至是非常悲惨的。

经常有人跟我说:某人说了一句话,让我非常不痛快,我纠结其中不能自拔。

还有的家长跟我说:孩子黑白颠倒玩游戏,不上学,饭也不正常吃。

也有人对我说:张三说我不如他,我们吵了起来,最后动了手,我非要教训教训他。

还有人对我说:我每次考试都要考第一名,如果我考不了第一名,我就非常没面子,非常焦虑不安,甚至都没心思听课。最后,干脆就不上学了。

这都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欲望的表现。

所谓的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欲望,就是说这个人的自控力非常强。

那么,没有自控力的人能不能变成自控力很强的人呢?今天我就来详细讲讲自控力。

美国心理学界最高奖“威廉·詹姆斯奖”获得者,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罗伊·F·鲍迈斯特对自控力进行了深度研究。在寻找能预示成功的个人品质时发现,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的绝对不是智商,而是一个人的自控力。这里所说的成功是指更加广泛的概念——拥有幸福快乐的生活。超过一半以上的后天心理疾病患者都是智商较高的人,而这些智商较高的人恰恰是自控力很差的人。

自控力让人类在方方面面改变自己和社会。达尔文在“人类的起源”里写道:“当我们认识到应该控制自己思想和行为的时候,便是道德修养到达了最高阶段的时候。”

鲍迈斯特和世界各地的同行发现,增强自控力是让生活变得更好的最保险的方式。

他们认识到最主要的个人问题和社会问题,核心都在于缺乏自我控制:贪玩不学习,逃学,不由自主地花钱购物,冲动打人,毫无节制饮酒、吸烟,睡懒觉,黑白颠倒玩游戏,工作拖拖拉拉,不健康饮食,不愿意锻炼,长期焦虑,脾气火爆。自控力几乎与各种人生悲剧都有关:退学,失去朋友,丢了饭碗,离婚,体重增加,各种疾病,犯罪等等,它会毁掉你的事业,毁掉你的人生。这样的人不出现心理问题都不可能!要么抑郁,要么焦虑,要么双相,要么精神分裂症,甚至人格障碍。

云尔老师

研究者在问卷中列出了二十来个“性格优点”,在世界各地调查了几千人,发现选择“自控力强”作为自身优点的人最少。不过,当研究者问到“失败原因”时,回答“缺乏自控力”的人最多。

当今社会,人们面对的诱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让人防不胜防。你可能手机聊天、上网看视频、上网玩游戏,或者疯狂购物,干正经事时却磨磨蹭蹭,就是不想干活。

鲍迈斯特及其同事在最近的一项关于“欲望和自控力”的研究中发现,控制欲望并非那么容易。他们在德国中部招募了200个男女,每天从早到晚不定时联系他们7次,让他们报告自己当时是否正在体验某种欲望或者刚刚体验过某种欲望。这项辛苦的研究,由威廉·霍夫曼(Wilhelm Hofmann)主持,一共收集了1万份报告。结论是:人们醒着的时候,把大约1/4的时间用来抵制欲望——每天至少4小时。换句话说,你随便哪个时间碰到的4个人当中就有1个正在用自控力抵制欲望。

在这项研究中,人们最常抵制的欲望,首先是食欲,其次是睡眠欲,然后是休闲欲,像工作期间休息一下,猜猜谜语、玩玩游戏。接下来是性欲,再往后是其他各种交往欲——像浏览网页、网上社交、听音乐或看视频。人们报告说,为了抵制欲望,他们使用了各种各样的策略。最普遍的是找些什么事做以分散注意力,不过有时候会直接压抑或者苦苦忍受。平均而言,用自控力抵制欲望,10次当中只有5次是成功的。

心理学从不缺乏优秀的理论。一门学科的发展,一般并非依靠理论,而是依靠有人找到巧妙方法验证理论。斯坦福大学的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与同事并没提出什么自控力理论。但是,他的著名的棉花糖实验却有力地证明了自控力才是成功人生的关键因素。

米歇尔及其同事跟踪调查了几百个参加过棉花糖实验的小孩。他们发现,4岁时自控力最强的小孩,长大后学习成绩较好,更受同伴和老师们的欢迎,成年后工资更高,体重指数更低,也就是不容易中年发福,更不可能出现犯罪问题。

1994年,鲍迈斯特与他的妻子黛安娜·泰斯(DianneTice)以及哈佛大学教授托德·海瑟顿(Todd Heatherton)合写了一本书“失控:自控力为什么失败了”(Losing Control: How and Why People Fail at Self-Regulation)。在书中,他们列举了很多证据说明自控力对心理疾病、高离婚率、家庭暴力、犯罪以及很多其他问题的影响。有研究者探求学生的成绩与30多个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发现自控力最能预测一个大学生的平均成绩。还有研究者证明,与高智商相比自控力更重要,因为它有助于学生对学业和研究坚持不懈。

在职场,自控力测验得分高的管理者,下属、同级对他们的评价也高。自控力强的人,似乎特别擅长与别人形成并维持安全而满意的工作关系。研究表明,他们具有更强的同理心,更擅长换位思考。他们情绪更稳定,更不容易出现焦虑、抑郁、偏执、精神问题、强迫行为、进食障碍、酗酒问题以及其他疾病。他们更少动怒,而且他们动怒的时候更不可能出现攻击行为。对比之下,自控力差的人,不但是患上各种心理疾病和身体疾病,更可能攻击伴侣、犯下各种各样的错误甚至犯罪。

2010年,由杜克大学、伦敦国王学院、伊利诺伊大学等众多大学和研究机构组成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发表了他们的一项规模和深度空前的从1987年到2010年的长达33年的研究报告,在新西兰选了1000名儿童,从他们出生一直跟踪调查到了他们32岁。每个孩子都测了自控力,测评方式多种多样,综合考虑了研究者的观察以及父母、老师和孩子自己报告的问题行为,这样得到的分数比较可靠。研究者探求童年时期和青少年时期的自控力得分与成年时期的多个结果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自控力强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心理和身体更健康、患肥胖症的概率更小、患性传播疾病的概率更小,连牙齿都更健康。显然,自控力强的人,刷牙洁齿更勤快。

缺乏自控力的人更容易出现心理疾病和身体疾病、酗酒、吸毒问题。自控力差的孩子长大后经济状况更差,工资相对更低,银行没有什么存款,更没有房子和养老钱。自控力差的孩子长大之后更可能成为单亲父母,这可能是因为他们不够自律,很难维持长期关系。

自控力强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婚姻稳定、夫妻一起抚养孩子的可能性要大很多。更为严重的是自控力差的孩子长大后进监狱的可能性更大。自控力最差的那组,超过40%的人在32岁之前犯了罪,而青少年时期自控力强的那组,这一比例只有12%。

他们同时对500名同一家庭的兄弟姐妹进行观察研究,以比较家庭背景类似的孩子。研究者再次发现,兄弟姐妹中童年时期自控力差的孩子长大后的情况相对较差:身体、经济状况不如其他兄弟姐妹,出现心理问题和蹲监狱的可能性更大。结果再清晰不过:自控力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力量,是人生成功的一个关键。

如果一个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欲望,那么这个人80%以上的可能性是人生一团糟,无论他(她)的智商有多么高,因为一个人的幸福快乐是和自控力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而智商的高低只是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的高低,和自控力没关系。反而是智商越高自控力越差的人他的生活就越痛苦,患心理疾病的可能性就越高。当然,这个结论我并没有统计过,更没有精神医学的病理依据,但是,从我指导的案例来看,有心理疾病的人,智商比较高的占至少50%,或者在某一个方面有天赋,比方说:绘画、音乐、舞蹈、数学、文学、历史等等,总而言之,他们大多在某些方面是超越常人的。

这部分人自控力很差,他们首先对父母没有包容心,对父母的言行毫无忍耐性,当然也就没有自控力,一句话不中意对父母轻则大声吼叫暴跳如雷,重则对父母辱骂甚至大打出手。

前段时间因为抑郁症而自杀的明星,有着得天独厚的艺术天赋,在艺术道路上应该说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在人生道路上却不能说她是成功的,在多年和抑郁症的斗争之后,最终走上了极端道路。而这个结局和她的自控力息息相关。

决定一个人一生是否幸福快乐的不是智商,而是自控力!越是重点大学出现心理问题的人就越多,他们要么是不接受失败的现实,要么就是失去自控力,总而言之就是被情绪和欲望所控制,而不是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欲望。

一个人如果失去自控力,就会变成情绪和欲望的奴隶。很多重点大学、重点中学的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要么是因为玩游戏不上课,挂科后无法面对,要么就是成绩下降,学不会专业课,自己无法面对现实,面子上挂不住,出现社交恐惧症状,导致情绪低落,患上抑郁症,甚至精神分裂症。这一方面是无法正确面对自己的问题,再就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对于游戏的痴迷就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

为什么有些孩子成绩下降,名次下降自己就无法接受自己的现实了呢?这个可以简单的归因于对荣誉的欲望太强烈,或者说爱面子的欲望太过强烈。这种对荣誉的过度追求最初往往是受到家长和老师的鼓励和不断地表扬的,以正能量的形象出现的,很多人都会掉进这种“荣誉陷阱”不能自拔。

上面讲了这么多没有自控力的人如何一败涂地,那么,如何让一个没有自控力的人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欲望呢?可惜,这方面的研究几乎没有!但是,绝对不是不可能!

云尔老师

当年就有心理学家对米歇尔(Walter Mischel)的棉花糖实验进行了更加广泛地追踪研究。加州大学的权浩南(Haonan Quan)和邓肯(Greg Duncan),纽约大学的泰勒·沃茨(Tyler Watts)调查了900个案例,发现自控力强的孩子的父母文化程度比较高,对孩子教育投入的精力也很多,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米歇尔的糖果实验中那个坚持最久的孩子叫苏珊·沃西基,她后来成为世界最大短视频网站油管的CEO,被誉为是“谷歌之母”。 苏珊的二妹妹珍妮特·沃西基是一位医学人类学家、流行病学家,对艾滋病研究有重大影响。三妹妹安妮·沃西基是一个基因技术公司的创始人,更是被誉为“女版乔布斯”,她发明了颠覆性的用唾液进行的基因检测方法。这都源于她妈妈的教育方法,沃西基的妈妈伊泽尔是硅谷的高中教师,她创立的一套独特的教育方法被誉为“21世纪技能教学的典范”,她的非常成功的学生有著名演员詹姆斯·弗兰科,著名篮球运动员林书豪,儿童心理学家克雷格·沃恩。这也进一步说明自控力是能够后天培养的。

有人会问:对于已经没有自控力而且出现心理问题的人如何让他们拥有自控力呢?

这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想想看:一个十四五岁的甚至十八九岁甚至二三十几岁的人,从小就没有自控力,要让他几天内就有自控力,如来佛祖都没有这个本事!如来佛祖改变孙悟空,也是耗费了几百年,期间让观音、太白金星、各种妖魔鬼怪来不断打压,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之后,再让他经历14年的九九八十一难才算改变了他。而我们又怎么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变一个人呢?

不过,有些人确实是能够改变自控力的。

根据我的指导经验,要改变一个人,除了方法得当,还要有耐心和信心,更要从容易做的事情做起。比方说,有些孩子黑白颠倒,那么我们就要从引导他规律的睡眠起床开始,调整好生物钟。有些孩子身体超重,就要从控制饮食和适量运动开始,循序渐进。有些家庭亲子关系紧张,那就从父母学会顺势而为,遵循“三不原则”,不去激惹孩子的情绪开始。我一直讲教育引导孩子包括治疗心理疾病都要做到“跳一跳,够得着”,切莫急于求成。

当然,每一个孩子情况都不一样,一定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总的来说,要让每一个人体验到自控力带来的收获才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希望。

用真爱读懂孩子,用智慧启迪一生!助力千万家庭幸福。

具体到你的孩子,如果你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我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你一定要学会私信我。

用最容易听懂的语言,讲解深奥的心理学道理。

好了,今天的讲述就到这里。我是云尔,欢迎您继续收看“人人都要懂点心理学”,感谢你对云尔老师的信任与支持,别忘了点个赞哟!再见。

0 阅读:39

云尔育儿知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