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春节,提到返乡潮中的高速堵车,几乎成了每个中国家庭绕不开的话题。年复一年,这一“春运景象”仿佛成了过年的固定节目。
然而,究竟是什么让本该畅通的高速变为龟速前行的赛道呢?答案令人出乎意料,居然是因为大家开得太慢。
在这个相当时髦的话题上,许多人可能会首先想到车流量过大的问题,这当然不无道理。但细细思量,有时候人们的不当驾驶习惯,才是幕后真正的“导演。
这其中,“龟速行驶”无疑是罪魁祸首,不光增加了高速事故的可能性,更导致了严重拥堵。
有不少司机似乎将缓慢驾驶等同于安全驾驶。他们打着“慢能避险”的旗号,心安理得地以远低于限速的速度在快车道上行驶。
殊不知,当大多数车辆以接近120公里/小时的速度正常行驶时,这些龟速车却犹如停滞的障碍物,给后方车辆制造了一次次反应不及的险境。
司机必须小心翼翼地超越这些挡路者,以免因瞬间反应不及而酿成车祸。这还没完,频繁的超车行为导致后车逐步减速,进而形成车龙,一车追一车,彼此角逐速度。
不仅如此,对于那些连80公里/小时都达不到的车辆而言,这种情况更是一场噩梦,极大增加了并排行驶的概率,并进一步恶化了高速路况。
想想看,当一条高速公路上布满了这样的“定时炸弹”时,会出现怎样的情形。
先是多车集中,然后便是无尽的等待,紧接着就是车毁人伤的事故接二连三。最后,全线瘫痪,交通不得不停滞。
人们常说,聪明人为金钱而奔波,而傻子却为智慧所困。高速公路上的种种现象不正是这种矛盾的体现吗?
靠“龟速”获取短暂安全的企图,最终却成为事故的导火索。值得记住的是,高速公路未必都有明确的“事故高发区”,事实上,每一段路都有潜在危险。
愿新的一年,这一景象能有所改善,让每一个急着回家团聚的人都能平安抵达。速度既要安全适中,也需合适掌控,让“慢”成为智慧而非阻碍,真正做到车轮滚滚皆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