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联合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空军,在“竹鹰25-1”大型空中军演中罕见出动20架KC-46A和KC-135空中加油机,模拟亚太地区高强度空战场景。这一动作看似展现美军远程作战能力,实则暴露其面对解放军反介入体系的致命软肋:空中加油机已成“活靶子”,而美军既无力解决这一短板,更无法抵消中国空军的代际优势。
美国空军在亚太的作战逻辑建立在“分布式作战”基础上——依赖分散的基地和空中加油机延长战机航程,以应对解放军对第一、第二岛链基地的远程火力压制。然而,这一策略面临双重困境:
战斗机“腿短”加剧加油需求:F-35A作战半径仅约1100公里(无空中加油),而解放军歼-20凭借更大机体和涡扇-15发动机,作战半径可达2000公里以上,若挂载副油箱或结合运油-20加油机,可进一步覆盖西太平洋纵深。
加油机成“空中棺材”:美军现役KC-46A和KC-135加油机无隐身能力,机动性差,在解放军空警-500预警机指挥下,歼-20可凭借霹雳-15(射程200公里)和霹雳-17(射程超500公里)远程空空导弹,在防区外对加油机实施“点名式猎杀”。美军演习中20架加油机的密集出动,恰恰暴露其“赌命式”战术的脆弱性。
为破解加油机生存难题,美军曾提出隐身加油机计划,但进展举步维艰:
海军先行,空军滞后:美国海军“黄貂鱼”隐身无人加油机已进入试验阶段,但空军同类项目仍停留在PPT层面。即便“黄貂鱼”服役,其载油量(约6.8吨)仅为KC-46A(94吨)的7%,难以支撑大规模空战需求。
另外,军费黑洞吞噬创新。美国空军2024财年预算被F-35升级、B-21轰炸机等项目挤占,隐身加油机研发优先级持续下降。相比之下,中国运油-20已批量服役,可同时为多架歼-20提供远程支援,形成“隐身战机+隐身加油”的完整体系。
美军困境不仅源于加油机短板,更因中国空军的代际优势已颠覆传统空战模式:
歼-20的半径压制:歼-20作战半径是F-22的3倍,配合霹雳-17导弹,可在美军战机进入战场前摧毁其加油机节点,迫使F-35未战先溃。
下一代战机的“终极审判”:成飞正在测试的第六代战机(可能为歼-XX),其超远程打击能力或将彻底剥夺美军介入台海的资格。
“竹鹰25-1”军演的高调姿态,掩盖不了美国空军的战略焦虑:在解放军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下,传统空中霸权模式已然失效。若执意武力干涉台海,美军将面临“战斗机飞不到、加油机活不了、基地保不住”的三重绝境。正如《战区》网站所言,美国唯一明智的选择,是“停止以冷战思维遏制中国,接受多极化现实”——否则,西太平洋的天空,终将属于中国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