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男子钓到“牢底坐穿兽”,1米多长像养殖品种!不放生“刑”吗?

雯雯说事 2024-11-15 14:11:42

随着长江禁渔的深入,河道里不仅仅鱼类数量多了,各种奇怪的“走兽”也开始频频出现。重庆一位钓鱼男子(疯钓江湖小莫),在嘉陵江水域垂钓的时候,意外钓获了一条有着“牢底坐穿兽”之称的娃娃鱼。

据悉,当时这名男子正在江边垂钓,突然鱼竿剧烈摆动,以为是大鱼上钩的男子慌忙扬竿,当“大鱼”出水的时候,男子彻底惊住了,这哪是普通的鱼儿,分明是一条体长超过1米、浑身布满褐色斑纹的巨型娃娃鱼!

娃娃鱼,学名大鲵,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堪称“水中大熊猫”,钓鱼爱好者则戏称其为“牢底坐穿兽”,这个称呼已经深入人心,从这名钓鱼男子小心翼翼的程度,就能看出此刻他的心情——既激动又害怕。

如果不小心把它弄“翻了”,麻烦可就大了。只见钓鱼男子慢慢抱起这条娃娃鱼,然后十分小心地将它放入原水域。

从画面可以看出,这条娃娃鱼体长应该达到1米多,估计有10-20斤重,这样的体型虽说并不算大,但鉴于目前野生大鲵种群分布状况,这么大的娃娃鱼,还是较为罕见的。

娃娃鱼是现存体型最大的两栖动物,体重最大可达50千克。其身体呈扁筒形,躯干粗壮且平扁,尾巴侧扁且较长,皮肤光滑,上面布满黏液,从颈侧至体侧还有皮肤褶。它们喜欢栖息在清澈的溪流中,有喜阴怕风、喜静怕惊、喜洁怕脏的特点。

为何在嘉陵江中,能见到这么大的娃娃鱼?一部分网友从体色判断,这应该是一个人为放流的娃娃鱼,并非野生物种。

野生大鲵与养殖大鲵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野生大鲵的背部皮肤光洁平整,皮薄均匀,并带有蜡质光感。而养殖大鲵的背部皮肤则相对较厚,疣粒粗糙,缺乏光质感。

二者在体色上也有不小差别。野生大鲵的体色较深,并带有自然的花纹。养殖大鲵的体色则通常较浅,为灰褐色。

同时,它们之间还有一个较大的区别,那就是野生大鲵十分凶猛,在受到威胁的时候甚至会张嘴咬人,而养殖大鲵则显得有些温顺。

对此,一位广西网友表示:“一看就是饲养的,野生的没这么胖,也没这么温顺。”

甚至还有网友认为这条娃娃鱼,是男子自己花钱买来的,只是为了拍一个视频。

怀疑它像养殖品种没有问题,但男子自己买来放生的可能性较低。毕竟这么大一条娃娃鱼,就算是养殖品种,至少也要几千块,钓鱼爱好者平时给自己买件衣服都抠抠搜搜,怎么会花这么大的代价来拍个视频。

其实,近年来在嘉陵江水域,已经多次发现过娃娃鱼的身影。2021年8月份,四川南充高坪区嘉陵江边浅滩处发现一条搁浅的娃娃鱼,长约1米,重约25斤。

同年4月份,重庆合川也发现娃娃鱼的踪迹,这充分说明嘉陵江水域有娃娃鱼种群分布。

众所周知,娃娃鱼是二级保护动物,但仅限于野生种群。目前各地养殖娃娃鱼的数量也比较多,养殖品种通常不在保护之列,而且是可以正常食用的。因此,不少网友心存疑问,如果在野外钓到养殖的娃娃鱼,不放生“刑”吗?

在编者看来,养殖娃娃鱼逃逸或放生到野外,虽然不完全同于野生,但它们的存在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同样重要。

同时,根据相关法规,对于受保护的野生动物,无论是野生还是非野生(如人工养殖但逃逸或放生的),都应受到法律保护。

因此,就算是养殖品种放流到野外,抓到后也可能“牢底坐穿”!

所以,对于该不该放生这个问题,大家不用再过于纠结,就算是人为增殖放生的娃娃鱼,只要它们出现在自然水域而不是养殖场里,都不能随便抓。垂钓者意外钓获它们之后,一定要第一时间放流,大家切不可心存侥幸,否则它们可就真的变成“牢底坐穿兽”了。

0 阅读:0

雯雯说事

简介:一普通人,在这大千世界,看一些新鲜事,发表自己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