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香港金融保卫战发生之时,曾荫权是冲在第一线的香港财政司的司长,事后被香港民众誉为“平民英雄”。
更是在2005年开始,连续两次胜任特首,有着七年的特首生涯,深受香港百姓的爱戴。
然而,时光荏苒,风云变幻,卸任后的他竟跌落神坛,成为阶下囚不幸被判刑20个月。
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曾荫权的祖籍山东,是曾子第74代子孙,20世纪20年代,祖父曾福可携家带口迁至香港,本期望开启新生活,却未料陷入困境。
初到香港,举目无亲,生活条件艰苦卓绝,一家人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
曾荫权的父亲曾云,为了撑起这个家,无奈之下投身警界,彼时香港尚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之下,身为警察的曾云,虽身着制服,却在洋人面前毫无尊严可言,受尽歧视与屈辱。
这种低人一等的感觉,如同阴霾笼罩着整个家庭,也在年幼的曾荫权心中埋下了奋发的种子。

成长之路,布满荆棘,曾荫权到了上学年纪,家庭的拮据让他无法安心读书。
为了赚取学费,他小小年纪便走上香港街头,干起了擦鞋等杂活,寒来暑往,街头的喧嚣与冷眼,成为他成长的背景音乐。
这些艰辛经历,让他早早洞悉了生活的不易,对人生有了远超同龄人的深刻感悟,他深知,知识是改变命运的唯一稻草,于是学习起来格外拼命,成绩一直在班级名列前茅。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一击,学校里,优质的教育资源被严重倾斜,最好的老师都集中在洋人和有钱有势人家孩子的教室。
曾荫权即便再努力、再优秀,学到的知识广度与深度仍远不及他人,可他没有怨天尤人,更未轻言放弃,凭借着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韧劲,在知识的海洋中艰难却坚定地前行。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功考上香港大学,这本该是命运转折的高光时刻,可命运又一次跟他开了个残酷的玩笑。

家庭的极度贫困,让家人根本无力负担他的学费、住宿费等开销,尽管他起早贪黑打工,全家人节衣缩食,所攒下的钱相较于高昂的学费依旧是杯水车薪。
无奈之下,他只能忍痛放弃梦寐以求的大学深造机会,转身踏入辉瑞药厂,成为一名西药推销员。

职场亦非坦途,周围人的轻视与白眼如影随形,但曾荫权没有被打倒,反而在心底暗暗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
或许正是这股子劲头,支撑着他在1966年抓住机会,通过港督戴麟趾的面试,成功跻身香港公务员系统,开启了另一段截然不同的人生旅程。

曾荫权在进入公务员系统后,宛如开启一扇新门,一开始,凭借着此前积累的丰富阅历以及那股子与生俱来的拼劲,他迅速成为行政主任,就此正式接触政府运作的核心圈层。
曾荫权深知,若想真正为香港民众谋福祉、干实事,就必须深入了解民众所思所想。

于是,曾荫权放下身段,穿梭于香港的大街小巷,主动倾听民意,与民众促膝长谈,无论是市井小店的老板,还是老旧社区的居民,都能看到他诚恳交流的身影。
基于对民意的精准把握,曾荫权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诸多利民举措相继出台,实实在在地改善了民众的生活,也因此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曾荫权并未满足于此,1971年,为追求更高的职业成就,向着政务主任之位发起冲击,毅然参加升任考试,并凭借扎实的业务能力与对香港社会深入的洞察,成功考上。

这一晋升,让曾荫权站在了更高的平台,肩负起更重的责任。
随着香港发展形势的需要,1981年,香港政府选派曾荫权远赴美国哈佛大学攻读公共行政硕士学位。
在哈佛的校园里,曾荫权不断拓宽自己的国际视野。

学成归来后,他被委以重任,正式进入香港财政司部门,成为香港政府决策中心的关键一员。
而真正让曾荫权声名大噪的,当属1998年那场惊心动魄的金融保卫战。

彼时,以索罗斯为首的美国华尔街金融大鳄,盯上了香港,悍然对港元汇率制度发动猛烈攻击。
一时间,股市暴跌超50%,市场恐慌如瘟疫般蔓延,港元汇率岌岌可危,投资者信心全线崩溃。
生死存亡之际,身为香港财政司司长的曾荫权挺身而出,毅然动用1200亿港元外汇储备入市干预。

那14天,他日夜坚守,与国际炒家展开殊死的经济博弈。
香港特首也紧急向中央政府请求支援,在各方齐心协力、资金的有力周转下。
终于,1998年8月28日,港股成交额创下790亿港元的历史纪录,成功击退来势汹汹的华尔街大鳄。

这一刻,曾荫权宛如守护香港金融疆土的英雄,备受民众推崇,凭借这场漂亮的胜仗以及多年来兢兢业业的付出,曾荫权在政治道路上一路高歌猛进。
2005年,曾荫权接替董建华出任特首,2007年更是以超60%的高支持率成功连任。

任职期间,曾荫权以雷厉风行的作风和对香港社会的熟稔,持续推动香港发展,赢得市民广泛认可。
然而,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荣耀加身的背后,欲望的暗流却在悄然涌动。

执政期间,曾荫权入住豪华的礼宾府,这座象征着香港权力中枢的府邸,一应俱全,甚至有专人悉心照料他的日常起居。
然而,权力的光环与物质的优渥,并未让曾荫权更加谨言慎行、克己奉公,反而成为他走向堕落的诱因。

彼时的香港商界,鱼龙混杂,诸多富商怀揣着各自的算盘,试图与权力攀上关系,谋取私利。
而曾荫权没能坚守住廉洁的底线,与不少富商建立起了特殊的利益纽带。

他们投其所好,用各种隐蔽的方式向曾荫权输送利益,私人游艇成为他出行游玩的工具,富商们提供飞机,让他能够便捷地往返各地,尽享风光;低价豪宅租赁更是让他在享受奢华居住环境的同时,付出极小的代价。
在这些灰色利益的侵蚀下,曾荫权的道德防线彻底崩塌,他开始肆无忌惮地利用手中特首的权力,为那些富商们大开方便之门,进行利益输送。
香港对于高官交往对象监管的漏洞,被他利用得淋漓尽致。

黄楚标将名下一栋500平米的豪宅,以远低于市场租金的价格租赁给曾荫权,作为回报,曾荫权滥用职权,为黄楚标在数码广告招牌的申请事宜上一路绿灯,全然不顾公平与规则。
不仅如此,曾荫权还多次搭乘刘銮雄等富商的游艇往返澳门、泰国等地,频繁参与所谓的“江湖和合宴”,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中彻底沉沦。

甚至,为了亲属的利益,曾荫权不惜动用手中权力,谋取免试资格,将公权力沦为谋取私利的工具,完全背离了民众赋予他的信任与期望。
纸终究包不住火,当曾荫权卸任特首的那一刻,那些曾经被掩盖在黑暗中的丑事,如潮水般迅速被曝光。
2012年,香港相关部门迅速启动调查,民众的目光也聚焦于此,曾经的英雄如今沦为被审视的对象,舆论一片哗然。

经过漫长而严谨的调查取证,2015年,香港相关部门以公职人员行为失当罪、受贿罪正式起诉曾荫权。
2017年,一审裁定公职人员行为失当罪成立,曾荫权被判处20个月的监禁,成为香港首位入狱的前特首,曾经的辉煌瞬间化为乌有,沦为阶下囚的他,让世人唏嘘不已。
不过,故事并未就此终结,2019年,终审法院以“蓄意”界定不清为由撤销定罪,恢复了他的退休金及大紫荆勋章。

刑满后的曾荫权回归家庭,试图通过宗教活动寻求内心的平静,然而,他给香港社会带来的伤痛,以及在公众心中崩塌的形象,却如同一道深深的疤痕,难以修复。
曾荫权的一生,从底层奋斗崛起,到权力巅峰的迷失,再到声名狼藉后的落魄,成为了一面镜子,警示着后人权力与廉洁的边界不容触碰。
参考文献环球网——2017-02-22《香港特区前行政长官曾荫权被判囚20个月即时收监》

环球网——2019-01-16《香港前行政长官曾荫权刑满出狱 称想喝“久违的咖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