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广州的黄埔军校里来了好多有志青年,他们都想为国家出力。他们来自各地,志同道合,准备在这片土地上掀起新的风暴。不过,有个人特别特别,他不仅成了黄埔一期里唯一被赶出校门的学生,还跟校长蒋介石结了梁子,被当成头号敌人,好几次差点送命。这个人就是宣侠父。
黄埔军校的成立不是随便发生的,之前孙中山先生对陈炯明可是抱有很大期望,甚至为了支持他的军队,都不顾抵押了自己的上海房产。陈炯明背叛并炮轰总统府后,孙中山先生认识到了建立自己军队的必要性。于是,在共产国际的建议下,他决定设立一所训练革命军官的学校,这就是著名的黄埔军校的起源。
一开始,不管你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大家都是为了同一个革命目标齐心协力。但后来,随着蒋介石权力越来越大,他开始独揽大权,学校里的气氛也就变得越来越紧张了。事情闹大的起因是蒋介石想自己来定党小组组长的人选,这一做法让不少人感到不爽。在大家都敢怒不敢言的时候,宣侠父勇敢地站出来,他写了一份报告,直言蒋介石的做法违背了党的组织原则和民主精神,还提出各小组应该自己选组长。宣侠父这年轻人可能没想到,这份报告会完全改变他的人生走向。
蒋介石把宣侠父找来,想让他把报告收回去,把大的问题变成小的,小的问题不提了。可宣侠父顶撞说,提意见是他的权力,至于蒋大总统接不接受,那可是你的自由。蒋介石一怒之下把宣侠父给关了起来,还逼他写悔过书。结果三天后,宣侠父不仅没写悔过书,还越发坚定了信念,说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需要悔过。蒋介石气得要命,直接把宣侠父从学校开除了,还让他赶紧滚蛋。虽然蒋介石给了宣侠父三天时间,想让他低头认错,但宣侠父就是坚持自己的立场,觉得捍卫民主理念比个人前途更重要。结果,宣侠父成了黄埔一期里唯一被踢出校门的学生,这事儿也成了他和蒋介石之间几十年恩怨的起点。
宣侠父从黄埔军校毕业后,依然坚定革命信念。那年春天,按照党组织的安排,他来到了北京,并在李大钊的引荐下,加入了冯玉祥的军队。那年在10月,宣侠父跟着冯玉祥到了甘肃,暗中吸收党员,成功成立了甘肃的地下党组织。到了1926年11月,他又随冯玉祥到了陕西,成了孙良诚部队的政治负责人。在这段时间里,他大力推广革命理念,说军队应该服务于国家和人民,而不是单对一个人忠诚。后来,随着国内政治风向的转变,冯玉祥转而支持蒋介石,也开始着手清理部队里的共产党成员。
宣侠父不得不离开冯玉祥的部队,继续寻找革命的方向。而“九一八事变”一发生,全国上下都掀起了高涨的抗日热情。宣侠父赶紧加入了方振武和吉鸿昌带头的抗日队伍,还在张家口创建了“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在那次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战斗里,宣侠父冲在最前面,勇敢地打,带着部队把多伦、宝昌等地方夺回来,给敌人来了个大打击。就在抗日同盟军连战连胜的关头,蒋介石却突然下令停战,说是要避免影响“剿共”的大计。可吉鸿昌将军不愿意听从这个命令,他坚决要继续抗日。
蒋介石突然改变策略,转而围攻抗日同盟军,让他们两面受敌,最终无奈之下只能选择解散。当吉鸿昌迷茫的时候,宣侠父告诉他:“救中国的关键在共产党!”吉鸿昌一听就明白了,立刻决定加入共产党。1934年3月,吉鸿昌在宣侠父的帮助下正式成了共产党的一员,随后在天津一起帮忙工作。听说吉鸿昌投奔了共产党,蒋介石气得火冒三丈,紧接着就把吉鸿昌抓起来给杀了。这事儿让蒋介石对宣侠父的恨意更深了,他觉得宣侠父就像是他眼里的一颗钉、心里的一根刺。
1936年的西安事变一出,蒋介石对联合共产党抗日的立场让人摸不着头脑,这让大家都很不爽。李宗仁和白崇禧虽然表面上对蒋介石有意见,但其实他们是在悄悄帮蒋介石遮掩。宣侠父看穿了他们的把戏,在酒会上大声说:“我们现在国家这么危急,得把所有力量都用在抗日前线。要是有人还死抱着一党专政不放,那他就是站在抗日对立面;谁要是喊‘反共’‘剿共’,那他就是帮着日本人!”这话一出,李宗仁和白崇禧都挺尴尬,蒋介石也觉得宣侠父这威胁挺大。蒋介石想拉拢宣侠父,可宣侠父没答应,这下蒋介石决定要彻底铲除这个让他头疼的家伙。
1937年冬天,蒋介石私下让蒋鼎文暗地里解决了宣侠父,这事儿让蒋鼎文心里挺不好受的,因为宣侠父不仅是他的同乡,还曾是他的学生。但是,他还是决定照办。1938年7月31日那天下午,宣侠父从八路军西安办事处走后,就再也没了音信,消失得无影无踪。一直努力寻找,但就是没找到。那时候,不少人都猜是蒋介石干的,可就是拿不出证据来。
这个谜团一直没解开,直到1951年3月,国民党北平警备司令部稽查处副处长佟荣功被抓了。经过审讯,佟荣功揭露了当年联手杀害宣侠父的全过程,宣侠父失踪的谜团终于被彻底解开。宣侠父的经历真是传奇,他从黄埔军校的辍学生,最终变身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还成了抗击日本侵略的英勇战士。
他一直坚守着自己的梦想和信念,哪怕面对强大的对手也不退缩,哪怕要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最后为革命献出了自己。这段经历,既是英勇壮烈的英雄传奇,也是后人应当永远记住的历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