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产能轻技术,凯美特气10亿定增加码电子特气

平夏说商业 2024-03-25 06:44:18

作者 | 谌食其

2023年3月22日,对于祝恩福和他的凯美特气来说,是一个可以和12年前敲锣上市相提并论的日子。

当天,凯美特气收到深交所上市审核中心出具的告知函——历时一年有余,公司拟募资10亿元的定增方案获得审核通过。

2011年2月18日,随着一声锣响,凯美特气登陆深市中小板。4.81亿元的募资净额,对于公司问鼎传统工业气体龙头宝座功不可没。

如今,上市12年来的首次定增获深交所通过,对于转型开辟电子特气赛道的凯美特气来说,无异于开启了“加速器”。10亿资金的募集、两大募投项目的实施,将使得这家传统工业气体龙头在电子特气赛道的奔跑步伐大幅提速。

然而前景光明,道路曲折。此次定增方案透露出来的技术不自信,还是给凯美特气的电子特气征程蒙上了一丝阴影。

核心专利语焉不详、募投项目“丰富产品结构”、募集资金不用于研发……种种表述说明,此次定增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聚焦于“扩产能”的扬长避短之举。

虽经多年发展,但凯美特气在电子特气方面的研发积累仍显微薄,核心专利相对缺失,与国内外头部企业仍有显著差距。

在进口替代不断推进、国内半导体蓬勃发展的当下,在电子特气领域凭借“扩产能”固然能享受丰厚收益。但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若想在电子特气赛道长期奔跑,弥补技术短板将是凯美特气绕不开的关键一环。

毕竟,大家都知道,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

传统工业气体毛利水平持续下降

如果将具备科研院所、知名大学背景的同行比作“系出名门”,那么从工厂起家的凯美特气,更像一位搏杀于江湖的草莽。

但英雄大多起自草莽。

在创始人祝恩福的带领下,1991年成立的凯美特气,目前已发展成为传统工业气体龙头企业。其不仅拥有国内最大的食品级液体二氧化碳产能,而且毛利水平长期业内领跑。

图 | 定增募集说明书(申报稿)

定增募集说明书显示,2021年,凯美特气毛利率为41.95%,2022年前三季度为44.46%,远超同期行业平均水平(30.54%、29.76%)。

究其原因,关键还是在于凯美特气的传统工业气体业务。

纵使自2017年立项转型至今已5年有余,但凯美特气的传统工业气体营收规模仍远超其特种气体业务。

目前,公司的传统工业气体产品主要包括二氧化碳、氢气、燃料气体。2022年前三季度,三者营收分别为1.90亿元、1.23亿元、1.25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34.93%、22.52%、22.93%。也就是说,传统工业气体业务的营收占比超过了八成。

毛利水平高,与凯美特气传统工业气体业务的本质息息相关。按照凯美特气官网的说法,“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成为从事石油化工尾气(废气)、火炬气回收利用的专业环保企业”。

以二氧化碳业务为例。

从石化工厂收购尾气,再进行分离提纯,从而产出可用于制作碳酸饮料的食品级二氧化碳——凯美特气的传统工业气体业务本质上是一个“变废为宝”的过程。

石化企业的含二氧化碳尾气不能直接排放,在近年来的“双碳”政策背景下,工业尾气的上游供应越显充沛,凯美特气的成本自然越发低廉。

财报显示,2021年,凯美特气的直接材料费用为1.62亿元,仅相当于同期6.68亿营业收入的四分之一。

但经济学上终究存在均值回归原理,凯美特气的超高利润空间亦将逐渐回归常态。

事实上,在上市的前一年,2010年,凯美特气的毛利率高达惊人的71.53%。但在经历11年趋势性下滑后,2021年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已降至41.95%。

2022年1—9月,随着电子特气业务的放量,综合毛利率略有反弹,增至44.46%。

毛利水平的下降,又以公司主要利润来源二氧化碳业务表现得最为明显。

2022年11月26日发布的回复公告显示,2019年,凯美特气的二氧化碳业务毛利率还有72.18%。2022年1—9月,已经降至46.64%。

而且,以绿氢、CCUS等新兴技术为代表,目前我国石油化工企业正在“双碳”政策的推动下,大规模、多方向推动各种碳减排技术。

可以预见的是,我国石化企业产生的工业尾气将越来越少,且自身的回收能力也将越来越强。长远来看,凯美特气或将面临上游原料供应紧张的局面。

毛利水平持续下降,传统工业气体业务盈利空间持续收窄,如何寻找利润丰厚的新“蓝海”?凯美特气的选择是——电子特气。

转型切入电子特气赛道

早在2015年,终止收购两家教育企业后,凯美特气宣称“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产学研紧密结合、整合各类优势资源的技术创新的新途径”。

直至2017年9月,相关项目正式披露,并于同年11月修正。凯美特气确定以设立子公司的方式开展电子特种气体业务,并以此“加速向全方位的电子及特种气体领域延伸”。

公告显示,该项目曾计划投资3.10亿元,于3年内新建12套电子特气生产及辅助装置,并实现年均收入1.30亿元(含税),年均利润7339万元的业绩目标。

2018年1月2日,岳阳凯美特电子特种稀有气体有限公司(简称岳阳凯美特)成立,注册资本8000万元,经营范围为电子特种气体项目相关产品的开发和建设。

作为电子气体赛道新丁,凯美特气后续项目建设出人意料的顺利。

2020年7月投产,仅投资1.97亿元……无论时间还是金额都好于预期,这在乐观成性的A股市场并不多见。

然而,电子气体认证周期漫长,打入产业链并非易事。

2020年,也就是投产当年,未能实现相关销售收入。2021年,岳阳凯美特营收仅有1846.78万元,净利润亏损1303.08万元。

2021年11月、12月,凯美特气披露两笔购销合同,拟向天津赛能气体公司出售5N级别的氙气、氪气、氖气,总金额985.88万元。

令人疑惑的是,天津赛能其实并非气体最终使用方,而是业内同行。一种合理的推测是,此时的凯美特气尚未取得足够的产业链认证,只能“借道”于同行进行销售。

2022年前三季度,凯美特气的特种气体业务放量,实现销售收入8413.67万元。截至11月20日,在手订单1.65亿。

实际上,与常把客户矩阵挂在嘴边的同行不同,凯美特气几乎从未提及自己特种气体的销售对象具体是谁,甚至在定增材料中,都未列出一个客户名称。

换而言之,即便在营收放量的2022年,凯美特气的认证情况也并不乐观。

但转机来得很快。2023年2月,凯美特气披露,公司获得了ASML子公司Cymer公司的合格供应商认证。

ASML,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制造商之一、全球光刻机龙头。而光刻机正是芯片制造的核心设备。

虽然公告提醒“Cymer公司本身不直接采购光刻气产品”,但该认证的获取,是凯美特气跻身高端光刻产业链的重要契机。

当然,Cymer终究是子公司,与直接获得ASML产品认证的华特气体相比,凯美特气在客户认证方面仍存显著差距。

无论如何,作为毫无学术背景的传统工业气体生产企业,凯美特气能够成功在电子特气市场中找到立足之地,已属不易。

定增扩充电子特气产品类别

2022年,也就是在电子特气业务放量这一年,凯美特气果断推出了上市以来的首份再融资计划,加码电子特气赛道。

定增方案显示,凯美特气拟发行不超过1.92亿股、募集10亿元资金,投入“宜章凯美特特种气体项目”(5.7亿元)与“福建凯美特气体有限公司高洁净食品级、电子级、工业级过氧化氢项目”(4.3亿元)。

其中,宜章凯美特总预算5.86亿元,几乎是岳阳凯美特(1.97亿元)的三倍。

和岳阳凯美特聚焦光刻环节不同,宜章凯美特拟生产的氯化氢、溴化氢、氟基混配气、碳酰氟等产品,其应用场景集中于清洗蚀刻环节。

也就是说,此次定增并非纵向提升凯美特气现有的电子特气产能规模与技术水平,而是横向扩充产品类别,寻求更多的市场空间。

“项目投产后将持续丰富公司电子特气和混配气的产品结构……”定增材料这样描述。

目前,凯美特气的光刻气已能达到5N、6N纯度,足以满足90nm等级普通半导体的生产需要。但若要进一步提升纯度、角逐先进制程市场,其所需要的技术、工艺皆不可同日而语。

相对而言,即便另起炉灶,开辟清洗蚀刻气体赛道,但只要不对先进制程有想法,其技术、工艺的门槛并非高不可攀。

某种程度上,宜章项目实为“扬长避短”的务实之举,扬生产之长,避技术之短。

有趣的是,此次定增募集资金将用于设备购买与厂房建设,宜章凯美特并无配套研发计划,“不存在募集资金用于研发投入的情况”。

更为务实的是,本次定增还有一个更为稳妥的基础化工募投项目——福建双氧水项目,总预算5.18亿元,并不比宜昌凯美特项目(5.86亿元)少多少。

和公司现有业务相比,福建双氧水项目并不是赚大钱的项目。定增募集说明书显示,该项目测算毛利率为30.69%,远低于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的毛利率水平(44.46%)。

为何还要上马该项目?

一是看好双氧水的市场前景;二是采用成熟技术,研发难度与门槛几乎不存在。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摸索传统工业气体主业的“突围”路径。

该项目以“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IGCC装置产生的氢气作为原料气”。IGCC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的简称。由于其自带空分、净化、碳捕设备与功能,IGCC尾气较为清洁,甚至能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目标。

如前文提及,在联产、碳捕设备逐渐普及的未来,凯美特气回收利用工业尾气(主要是二氧化碳)的业务模式将面临越来越大上游替代压力。

此次对接IGCC装置形成双氧水产能,正是凯美特气在新一代化工园区中寻找业务空间的重要尝试。

仔细分析两大定增项目,不难看出,作为电子特气赛道的新丁,凯美特气颇有些技术不自信的窘态。

正是由于相对缺乏技术底蕴和积累,因此公司并没有死磕科技含量,而是通过宜章凯美特扩充电子特气业务的产品类别、丰富产品结构。从本质上说,这是一种“扩产能”的打法。

也因为电子特气赛道的研发积累与头部企业差距显著,凯美特气通过福建双氧水项目多开辟一条传统化工产能作为“后路”,未尝不是稳妥之举。

技术短板仍需弥补

是的,在电子特气赛道,技术短板有可能成为凯美特气的“阿喀琉斯之踵”。

在此次的定增募集说明书中,有这样一段表述:

图 | 定增募集说明书(申报稿)

其中,并未列出任何具体的核心专利,在自主知识产权方面也未宣称拥有合成、混配等方面的技术,可见凯美特气对自身的技术短板“心知肚明”。

对比鲜明的是,在华特气体近期推动的可转债项目的相关材料中,仅在纯化环节就列出了7项核心专利,且明确宣传能够达到7N与0.5ppm的技术参数。

在派瑞特气近期的招股书中,更列出了涵盖合成、纯化、混配、充装在内的9项主要核心技术,皆包含复数专利,且多获省级科学技术进步一、二等奖等荣誉。

众所周知,半导体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专利积累与研发能力,历来都是半导体产业链最为核心的竞争力之一。

且不论林德、液化空气等跨国企业,国内的华特气体获授发明专利21项、实用新型专利135项,而派瑞特气获授发明专利68项、实用新型专利110项。

凯美特气拥有29项发明专利、127项实用新型专利。看似数量不少,但大多数用于二氧化碳等传统气体业务或瓶装、运输等环节,电子特气制备方面的技术依然欠缺。

查询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岳阳凯美特目前发明专利申请记录仅有8条。其中,只有1条获授,为“充装高纯卤素混配气钢瓶内壁的处理方法”。其他未获授的专利也大多集中于充装,而在合成、纯化、混配等核心工艺环节,并没有任何专利申请。

岳阳凯美特的实用新型专利有14条,但除了“一种用于制备电子级液体CO2的装置”,其他的大多为充装、运输方面的专利。CO2即二氧化碳,正是凯美特气安身立命的“老本行”。

实际上,凯美特气目前实现供应的电子特气产品,大多为5N—6N纯度之间,主要适用于90nm等普通制程半导体生产。

专利技术上的缺失,或将成为凯美特气产出ppm、ppb级别气体以及复杂混配气的掣肘,从而难以进入28nm、14nm乃至更先进的高端制程半导体生产环节。

当然,我国电子特气领域的进口替代空间依然广阔,即便不进入高端先进领域,单纯买设备搞生产,目前也能获得不错的经济利益。

因此,作为生产型的传统气体企业,凯美特气在电子气体赛道上不拘于技术竞争,而是采取积极开拓产品类别的策略,正是“扬长避短”的合理之举,无可厚非。

但是,放眼未来,随着国内半导体制程不断进步、进口替代逐步推进,普通制程电子特气产能终将充沛,而先进制程上的技术壁垒也会越发坚实。

届时,凯美特气将何去何从?

重金投入研发、大力引进研发人才、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通过种种方式增厚技术底蕴、弥补技术短板,或许是凯美特气长期深耕电子特气赛道必须补上的一课。

0 阅读:0

平夏说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