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人喜欢耍,一天到了傍晚,一周到了周末,总喜欢找地方转转。大人们忙毕,学生们放学,老人们收拾停当,走出家门就要耍,过去城里能耍的地方就那几处,北街口街心花园有夕阳红歌唱组在练歌,蘑菇亭下面坐着打扑克乘凉的退休老汉儿,莲花池公园里有三三两两的中年人绕着湖散步,小娃家跑到游乐场里耍靺鞨,更多的年轻人就喜欢去老体育场,打球,谝闲,谈恋爱的人卿卿我我,也不怕叫谁看见。至于去中心广场旗杆下草坪边坐着,那已经到了九十年代后期。
太白路以北,天汉大道以西的老体育场,大家更习惯于叫它“北校场”,上了年纪的人也有叫它“较场坝、教场坝”。小孩子看见书上写着校场,想当然就要问,为啥要叫校场,是因为跟前有个北大街小学吗,老人家摸着娃儿子的头说着,这个字是个多音字,念“Jiao”,是古代的军士们操练校阅的地方。校场是个很古的词,过去但凡大一点的城池,有驻军,便有校场,哪儿哪儿就都有个校场的地名了。汉中北校场这块地方,自明瑞王时代起,直到清、民国,都是驻军训练的大平场,这块地方原本就很大,到了民国时期,第一架飞机降落汉中就在这里。过了抗战,又及解放,仍是一大片平地,城里开大会,搞庆祝,全都在这块地方。
解放后国家万象更新,体育运动上升到很高的层面,北校场这么大一块地方,很快就建设起了标准的体育中心,西半块有了标准400米的田径跑道和足球场,南半块修起了洋气的带看台的三合土灯光篮球场,临着东边的空地,只压好了黄土,放几付篮球架,能打野坝坝球,遇着内场开大会,这里便成了临时的疏散等待场地。汉中人第一次拥有了像模像样的运动场,这地方从此就成了城里最热闹的地方。
对于北校场的记忆,老汉中颇有几位先生写过文章出来,翻开手头的书,亲爱的张尚中老师在《老汉中》里开篇就有《教场坝梦痕》,把五六十年代还存有古建筑与茂密树林的北校场清晰地还原在读者面前,还有刘赵勤先生的《北校场记忆》,用细腻的笔触,将八零后不晓得的北校场往昔详细记录,两篇文章都是宝贵的历史资料。
八十年代的北校场
九十年代,撤地设市庆祝大会在北校场举行
对于七零后八零后与更小的九零后,北校场遥远的岁月风云实在没有多少记忆。在我们这代人的记忆里,北校场与自己的成长深深交织,是呀,汉中城的碎娃家半大小子潇洒青年,谁没有在北校场疯跑过徜徉过流连过。北校场就在市中心,来耍来逛,简直太方便。
对于小孩子来说,哪里有好吃的好耍的,便是心心念念的地方。北校场从太白路十字开始,十字路口西南有黄牛娃面皮与七星椒烧烤,自从跟着妈妈吃过一次,便知道面皮的油辣子又香又辣又过瘾,周末屋里头不想做饭,嚷着要跟大人去吃黄牛娃。过了十字,灯光球场有一溜门面房,有家新疆烤羊肉串,羊肉串支棱在铁盒子烤炉上烤的金黄,炭火的烟子和着调料香油脂香冒的老高,叔叔阿姨们挤在屋里大快朵颐,小孩子流着口水死盯着看,大人一把扯着娃,走走走,赶紧走。哪能赶紧走,走两步,又有一家卖模型的门面,里面摆满了坦克呀飞机呀军舰呀小汽车模型,这就更走不动了,店老板是位大个子叔叔,小孩子又是盯着看紧不走,大人索性甩手,你慢慢看我走了,小孩子急忙追上去,一步三回头,大人还要来一句,模型有啥好耍的,你好好表现,过年了给你到北校场对面买辆自行车。
走到北校场东大门,东大门有颇为恢弘的造型,两座巨大的水泥柱子斜起搭着,斜的恰到好处,便有胆大的北小学娃子,一放学就跑过来当成溜溜板耍,路边的大人看的心惊胆战,操心哦,摔下来不得了,小勇士们不管那么多,爬上去滑下来玩的不亦乐乎。小孩子在水泥柱子上滑着滑着,长成小小少年,小小少年没事还要来北校场耍。进了大门,一溜子的棚棚里摆着台球案子,早已有大娃娃和小青年握着杆子,蹦蹦蹦地击球,小小少年羡慕大哥哥小叔叔们潇洒的姿势,看着看着好像会了,问老板,叔叔我们也要耍斯诺克,叔叔说两块钱一把,耍不耍?耍哩耍哩,小小少年掏出钱,像模像样地摆好球,拿着杆子就捅起来,还有胆大的一位少年,学着大娃的样子,摸出一根烟点上,仿佛一瞬间就成了大人。
北小未拆的南教学楼,以及北校场外场
右侧天汉大道西边的那排大棚里,即是打台球处
台球打完,星期一回到学校,老师严肃地说着,星期三下午,学校有活动,要到北校场参加公判大会。公判大会是个严肃的事情,同学们倒挺兴奋,又是一下午不用上课了,来到北校场,判的人多就坐进田径场的看台上,人少就坐进灯光球场的台阶上。这种大会的气氛当然很严肃,武警战士手持真家伙,主席台上的人严肃地宣读着犯事人员的前后详细,少年们起初整整齐齐坐着,听着听着有点无聊,扭着身子闲聊起来,老师一瞪眼,好心听,二天不走正路就是这个待遇!等着宣读完,大卡车又在车头架起真家伙,拉着犯事人开走,大会结束。大伙儿一路走回学校,这就在心里有了一点变样的认识,体育场,不仅仅是体育的事。
打了台球,还要打篮球。南边的灯光球场那是高手对决的紫禁之巅,少年们只有坐在台阶看球助威的份儿,只有在中间的黄土球场上才可以尽情展示球技。说的好听是球技,其实都是张三李四差不多,动作对不对不晓得,要的就是一个姿势帅不帅,蹦蹦跳跳一身汗,投出的臭球太多,把篮板的边沿都砸出来木头茬子。少年们打球,青年们也来打,偶尔遇到深藏不露的中老年高手,随便一个三分线勾手,刷刷刷空心入网,把小子们看的目瞪口呆。黄土地球场,除了下雨的泥泞天气,从早到晚总是人声掺杂着篮球的砰砰声,打完球的少年们满头大汗,几个人披着外套推起自行车,走,去吃城西牛肉面,一人一大碗。
西边的田径场,一圈跑道围着足球场,足球场平日里很少有足球赛,更多的是举行各种庆祝会。到了春上时节,各系统各单位,尤其是学校的运动会就多了起来,运动会一开就是一周,这是学生时代最隆重的节日,参赛的运动员一心要争个一二三,对更多的人而言,来北校场开运动会更像是一次理直气壮的翘课之旅。吃的,喝的,男生带着小说漫画游戏机,女孩子心细怕晒黑,还要带上小阳伞遮起,乖学生老老实实坐在下面几排,轮到本班运动员比赛,加油助威,有看书复习课的,有被拉了壮丁写通讯稿的。散漫的学生总爱往上面几排钻,围成一圈打扑克,躺在台阶上用衣服盖住脸睡觉,嗑瓜子谝闲传,直到要进行教职工比赛,看着平时严肃的老师们吭哧吭哧也跑起步来,所有人都爆发出笑声掌声助威声。中学生嘛,难免还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酸酸甜甜,女孩子老远看见心仪的男孩像箭一样奔跑冲刺,心里一阵慌乱,呀,他好帅呀,男孩子见着那个她,摇摇晃晃挣扎着参加1500米比赛,也在心里暗自使劲,要不是人多,就冲上去拉着她的手带着她跑哇。在北校场开运动会,是很多汉中人对于少年时代最难忘的记忆之一。
北校场除了打台球,打篮球,养信鸽打门球,打棒球,靠近南边的深处,还曾有一座旱冰场可以耍。汉中城里的旱冰场不多,这座旱冰场修的倒挺早,滑旱冰这种事,享受飞驰的感觉是一方面,男男女女小青年认识一下交个朋友才是最重要的,几个小伙子刷一下从几个女孩子跟前穿过去,女孩子吓一跳,骂几句,小伙子嬉皮笑脸回几句,这就算认识了,认识了成了普通朋友,三耍两耍,谈的对劲了,有了点好感,就约着下班了周末了出来见。见面还是要来北校场,旱冰场就不去了,北校场这么大的地方,有绿树有草坪,更有人少的什么凼凼,夏天里晚风吹过树叶哗啦啦,小伙子靠着树,对女孩子说着什么,女孩子捂着嘴笑,秋天时草坪变黄,干干净净,两个人坐在向阳的地上,挨地近近的。小伙子说,等会带你到夜市上吃饭,你想吃啥,砂锅,还是烤肉,还是粉皮?
北校场北边的栅栏外,和北小、游泳池,文化馆这一排单位之间夹着一条街,从九十年代末开始,这条小街两边白天摆着旧书摊与卖花草的摊,到了下午天还没黑,卖饮食的摊摊就开摆了。从路口的北小教学楼一楼的门面房算起,有稍微豪华的川菜小炒烤肉烤鱼店面,也有塑料布棚棚搭起的砂锅摊面皮粉皮摊手擀面摊麻辣烫摊子,汉中人爱逛也爱吃,下班了,耍毕了,很愿意来这条夜市街上吃点啥。钱多了就整几个凉菜热菜再来一抹多的烧烤串串,倒杯白酒,吹一瓶汉斯苦瓜,男人们喝的脸通红,女人们钟意粉皮面皮麻辣烫,吃的红了嘴唇冒出汗,就要把老板的餐巾纸扯个精光。也有从北小上完补习班的学娃子,非要家长带着来吃个砂锅,爸爸妈妈嘴上说喔砂锅有啥吃场,一边又不住地唠叨,吃慢点,操心烫,够不够,要么再来个肉夹馍?
夜市上的人吃饱喝足,北校场的喧哗声渐渐轻柔起来。台球棚子里的灯光还要再亮一阵子,过一会夜再深点,慈爱的月光轻轻吻着北校场,吻着草坪与土地,吻着那株鲁炳章先生手植于三十年代的参天梧桐树,城里别处都要寂静了,微风又吹拂,北校场也要安静下来,晚安北校场,晚安,汉中人。
太阳落下,月亮升起,月亮又转到地球的另一边,太阳又出来给汉中人带来新的一天。汉中人早已习惯了有事没事来北校场耍,反正又不收门票嘛,大门敞开随便进。一大早来了吹乐器的文雅人,来了锻炼身体的勤快人,就连南边挨着太白路的围墙下,打麻将打扑克的摊子也铺摆开了一溜子。一天从这时开始,一直到深夜,北校场和汉中人同呼吸共生活,数十年来亦复如此,这地儿端的是块好地方,虽居繁华的闹市,却又宁静平和,像极了了一位脾气好温厚善良的伯伯,谁跟他都能耍的到一堆去。
汉中城里,五零后六零后七零后八零后九零后,一部分零零后,没到北校场耍过的人几乎没有,每个年代的人对于北校场都有属于自己的记忆。要说到后来,因为城市的发展呀经济的驱动呀社会的进步呀,北校场它就没有了,原址又成了另外的模样。现在的人们说起体育场,当然说的是靠北边那座气势宏大的现代化体育场,再过些年,等经历过北校场时代的人都渐渐老去,北校场的踪影就更加缥缈了。
写了汉中人的八里桥公园,汉中人的秋交会,这一篇汉中人的北校场,三篇文字写的虽是过去的景致,倒不如说是想要重现一种生活状态。无奈笔力太差,实在不能原汁原味详详细细写出那时的场景来,在每个汉中人心里,都有自己与北校场的种种故事。
收尾还是想说一声,
你好呀,北校场,我很怀念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