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与应天书院

晓丝看你好 2024-12-10 04:34:13

几年前的初秋时节,我一人出门独自旅行,从烟台乘坐绿皮火车20个小时左右,于次日凌晨5点多到达商丘,来到商丘古城,我首先游历了应天书院。

庆历三年(1043年),宋仁宗将应天府学改为南京国子监,使之成为北宋的最高学府之一。范仲淹23岁进入进入应天书院深造,“五年未尝解衣就枕”,经常读书到深夜,为了提神,就以冷水浇面。一次,宋真宗路过应天府,全城轰动,就连书院的师生都放下书本,跑去一睹皇帝真容,只有范仲淹闭门不出,照样读书。

范仲淹家境不好,他深知只有通过读书致仕才能出人头地,他曾写过一首小诗: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他初来书院,留下《南都学舍书怀》诗句:

白云无赖帝乡遥,汉苑谁人奏洞箫。

多难未应歌凤鸟,薄才犹可赋鹪鹩。

瓢思颜子心还乐,琴遇钟君恨即销。

但使斯文天未丧,涧松何必怨山苗。

经过刻苦学习,范仲淹科举高中,进士及第齁踏上仕途,天圣五年(1027年),范仲淹为母守丧,居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宁陵县。时晏殊为南京留守、知应天府,闻范仲淹有才名,就邀请他到府学任职,执掌应天书院教席。范仲淹主持教务期间,勤勉督学、以身示教。次年他的学生王尧臣中状元、赵槩摘探花,这两人后来都是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的支持者,王尧臣后来官拜宰相,赵槩也拜为参知政事。而从他门下走出来的出将入相者,如富弼、张方平、文彦博、狄青、种世衡、王安石,或拜相,或任枢密使,都跻身于朝廷干臣之列;还有孙复、石介、李觏、张载、胡瑗等大儒和贾黯、彭如砺等状元。

长白一寒儒,登荣三纪馀。

百花春满地,二麦雨随车。

鼓吹前迎道,烟霞指旧庐。

乡人莫相羡,教子读诗书。

0 阅读:8

晓丝看你好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