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减持480亿美债,美国经济现危机前兆,中美金融战即将大结局

一颗苇草 2024-08-09 10:35:08

经济衰退往往伴随着一波周期展开,而现在美国走向了十字路口,可以说,降息或者不降息都无法改变资本外逃趋势,美国发起的金融战或迎将迎来大结局。

2024年至今,中方已经减持480亿美债,不仅中国减持,就连美国的盟友日本也在抛售,这种去美元化趋势正在形成。我们是否会重新占据优势?哪些又会对我们有利呢?

美国经济数据不及预期

长久以来,美国“靠债吃饭”,由于美债以美元信用为担保,加之美国强大的国力背书,美债收益稳定,很受其他国家的青睐。

也正是基于此,美国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就疯狂发债、加息。

但你知道,借新还旧,如果经济增量超过债务增长的速度,其实大家也不会太过担心,美国还不上。

但是,如今美债的规模已经飙升至35万亿美国,GDP的127.9%,也就是说美国人一年不吃不喝,也还不起债务了。

在这种关键时刻,美国发动了金融战,开始了加息周期,想控制通货膨胀。而中国,则一直在通过降息来刺激经济,防止出现通缩危机。于是,双方就形成了一种“高血压”大战“低血糖”的经典局面。

其实,转折点早就在今年就已经来临了。美联储降息的迹象越来越明显,而且美国最近公布的非农和PMI数据也大大低于预期,数据再怎么美化也掩盖不了问题。

尤其是从2018年开始的科技战和金融战,可能有些朋友并不太清楚,但我们中国可是一直在默默地与美国对抗着,保持了我们特有的节奏,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防御美国的加息影响。

虽然,世界局势当时看起来很混乱,比如俄罗斯乌克兰冲突、中东战争,甚至还有家门口的越南挑衅,但大家应该都能看出,这些事情其实都是围绕着中美之间的博弈和竞争展开的。

只不过,美国这回可能要失策,大家都明白,我们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也是世界的制造工厂,所以很多商品都是从我们这儿出口出去的。不过,中国需要出口才能赚到外汇,完成整个产业链的循环,进而继续扩大生产。

这也是我们中国经济能够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反观美国,自从实体业空心化以后,除了一些高科技企业,大部分的订单都交给了中国或其他国家进行制造加工。

因此,美国这就是个最大的消费者,买中国出口的各种商品;而中国,我们则变成了生产商,咱俩各司其职,互惠互利肯定是长期来看可以延续下去的好事。

可是,美国这边因为它们本身的政策限制,资本追逐利润的驱动下,开始对抗我们。这种情况就是为啥美国总是单方面给我们施加压力、搞制裁。

因为他们极度自信自家的制造业完全没问题,根本就不想跟我们分一杯羹,让我们赚钱。

结果,美国就这么把世界上最大的商品供应商给丢了。这可真是个大错特错的决定!

在金融对抗上,或者说是在周边的局部冲突中,他们其实是在各个角度打乱我们的布局,希望我们可以出错,他们好完成乱中收割的目的。但是目前明显自己乱了阵脚。

所以说,一步走错,接下来就步步皆错。鲍威尔的降息言论让整个9月份都变得不太平静。

因为大家都明白“买预期,卖事实”这个道理,要是等到消息公布后才想起来要跑路,那可就来不及了。

全球资产开始抢跑了吗?

全球资产开始去美元化,离不开以下几点特征:其一,抛售美元资产,提升本币购买力

其次,国际贸易中采取本币解算。

而日本就是采取了第一种,抛售美元资产,提升日元的购买力。

因此,美国在对日本的收割行动中,华尔街体会到了市场所呈现出的高度不稳定特征。主要原因就是日本央行上调利率。

此外,以AI为首的美国科技股遭受恐慌性的大幅下挫。这种担忧或许源于更深层次的问题,如美国能否按时偿还债务?美国经济数据不及预期。

国家收支不平衡局面将持续多久?以及政府违约等风险?尽管通胀有所缓解,但社会支出仍保持在较高水平。

若美国未能及时下调利率,经济数据会进一步走弱。

所以,企业盈利会更加艰难,写字楼与酒店遂成为抛售集中地。

尤其引人瞩目的是,据美国数据,中国富豪热衷于投资美国酒店及商业大厦,然而自今年初以来,已陆续呈现重大抛售态势。

众多规避风险的国际投资者将转向更具稳定性且潜力巨大的东方经济体。

当美债违约如约而至,又将引发何种变局?债务危机必将直接冲击美元信誉,使诸多科技巨头沦为泡沫崩溃的推手。

银行利率倒挂

更为突出的问题在于,高企的浮动利率引发美国象——银行存款收益竟高于贷款成本!

此种态势意味着什么?简单解释便是,在美国,你可向银行借款 100 万元,年息为 4 万元;然而,若将该款项立即存入银行,年息则高达 5 万元。

换言之,无须付出任何努力,只需坐享其成便可获取银行的利润。这样的银行机构更像是慈善组织,而非商业实体。

鉴于此,美国多家银行陷入困境,其中共和第一银行已宣告关闭,成为自去年以来美国倒闭的第六家银行。

若美国银行持续破产,大规模倒闭,将导致美国经济面临严重的系统性危机。

6月份开始,美联储已经放慢资产负债表缩减的步伐,实际上就是释放流动性,只不过他们现在还不好意思公开承认罢了。

等到市场条件成熟时,美国在年内极有可能会正式降息,到那时国际的聪明资金,自然会流入到中国的优质资产之中,而这次美国加息的收割计划也会以失败而告终。

信息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过去4年套现317亿美元 中国投资者意外躲过美国商业地产大跌冲击?

0 阅读:189
评论列表
  • 2024-08-12 12:44

    减持这么点,没必要这么紧张,何况随中美关系变化随吋可以增持,美债作为价值投资还是不错的这么高的收益率那有其它品种可以比的

一颗苇草

简介:一直在思考,一直在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