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被称为欧洲“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趾高气昂的来到中方会谈,在出发之前,她就多次在议会发声,表示英方不能再失去一颗手中的“明珠”,可见其来势汹汹。
对英方来说,彼时的局势已经较为艰难,二战过后,英方陷入经济恢复阶段,再也没有了日不落帝国的荣光,经济重心不断转移,英方无奈放弃了众多殖民地区,然而香港意义不同。
在一众英方海外占据地区中,香港在其中就像英方自己评价的一样,属于一颗明珠,他们自己不甘心放弃这样一处可以为英方攫取利益的地点,所以在租期最后阶段选择访问中方。
撒切尔的政治手腕在欧洲地区久负盛名,也受到不少人的尊敬,对于这样一位政治领袖,中方抱有相当程度的尊重,同时也敬佩她取得的政治成敬,但这和主权妥协是两回事。
自中方建国以来,抹除了诸多过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对于香港地区,中方更是严正声明,一定会在协议到期后立即收回,英方对此进行了多次斡旋,但都宣告失败。
这样的情况下,英方自然就请出了政治名人,撒切尔夫人,中英之间的会谈也算是硬碰硬类型的经典会议,邓小平凭借出色的外交言词将撒切尔怼的哑口无言,只得让步。
回顾整场会议,其实撒切尔夫人在到来之前,甚至说从飞机踏入会议室的阶段都展现了惊人的自信心,这也是难免的场景,毕竟二战之后撒切尔的铁腕政治国际闻名。
她以决绝的手段直接肃清了国内工会,然后控制经济走向,将经济崩溃的问题压制了回去,这种魄力就连英方当地媒体报道都罕见的使用了豪赌一词,更别说国外媒体的描述。
而撒切尔对外界意见丝毫不在意,但凡出现反对意见,立刻撤除相关人员,虽然因此引发争议,但不得不说,这种手段使得英方能够在欧洲危局之中找到出路,很快挽回了颓势。
再加上彼时的英方为了自身发展可谓是连欧洲国家都视作对手,所以,撒切尔心中的想法基本就停留在以强硬态度应对香港问题,迫使中方让步的程度,这也导致双方见面氛围尴尬。
撒切尔夫人盛气凌人,她认为就目前的状况来说,中方比英方还需要平稳时期来发展经济或是技术产业,如果选择强行收回香港地区,必然元气大伤,这是她的底气所在。
所以在会议开端,撒切尔就直入正题,抛开寒暄,表示清政府签订的条约应该继续生效,面对英方的无理要求,邓小平毫无退让,直言主权问题不存在讨论空间。
会谈气氛立刻变得紧张起来,原定于1个半小时解决的问题,硬生生的后延50分钟,让撒切尔夫人没有想到的是,中方对于主权问题的执着到了让人惊讶的程度。
2个多小时的政治博弈,让撒切尔自己感到晕头转向,邓小平同志接连提出的“一国两制”、“和平过渡”、“万不得已的非和平解决”都让英方感到接受力有些不足。
毕竟在决定外访的时候,撒切尔没有预料到中方会用比她还强硬的态度回击,这让她陷入了焦虑状态,乃至于在离开会场时还在会堂门口摔倒,引发了一阵惊呼。
这样的情景被国外媒体报道,算是一语双关,欧洲的铁娘子没能突破中方的外交难关,我们也可以看到,她本人对这次失利耿耿于怀,总共四次访问中方,就香港问题进行会谈。
不过,在香港正式回归后,撒切尔夫人发表评价,称英方是时候该放下了,可见她对中方的外交领域也涌现了几分佩服,不得不说,在那个年代,能够在外交领域战胜撒切尔不容易。
也正因为有这样一群有着出色外交思维的政治家,中方才能够不选择激进手段解决香港问题,避免了出现进一步的经济和产业发展干涉,当然,英方低估中方决心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不论怎么说,抗美援朝过后,中方对于主权的坚持就已经在国际社会上逐渐清晰,撒切尔多次进行谈判,只是说心中不甘这么简单的让步,而事实正如邓小平所言,不存在商讨空间。
经过这次外交博弈,中方的战略思维也获得不少好评,港澳问题都沿用了相应政策,同时也提供了政治对话解决国际问题的前例,而这份对于主权的坚守,更是会一直传承下去。
铁娘子后来确诊老年痴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