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然而什么是民心?所谓民心,其实就是人们的公理心和私心。
每一个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内在精神。然而人的内在精神究竟来源于哪里呢?
在本质上来讲,人类不同个体的内在精神,必然会造就出不同的人生。有的人成为英雄,有的人成为凡人;有的人成为枭雄,有的人成为蝇营狗苟之流。
无论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其实都是人们自身选择的结果,也是人们自身用一定代价交换而来的结果。
所谓代价,它包括人们自身所拥有的时间、精力、心力、智慧力、物力、财力、人脉力等等。
世界上不会有无缘无故的成功,也不会有无缘无故的英雄。成功需要代价,英雄也需要代价;成功需要条件,英雄也需要条件。
想成为英雄的人,有最终成功的,也有最终失败的;想成为枭雄的人,有最终成功的,也有最终失败的。
究竟是什么东西在主导着世间的一切成功与失败呢?
是英雄?抑或是枭雄?虽然只有英雄才能把天下带向兴旺,枭雄必定会把天下带向衰亡,然而英雄却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成功,枭雄也并不注定了必定会失败。
这或许便是人类历史起起伏伏、时兴时亡的最直接原因所在吧。
每当英雄成功了,天下就会慢慢走向兴旺;每当枭雄成功了,天下就会逐渐走向没有未来的歧路。
大概每一个人都希望英雄能够成功吧。然而有些历史时期为什么英雄没有最终成功,反而枭雄最终成功了呢?成功的枭雄与失败的英雄究竟差别在哪里呢?
古人云:一阴一阳之谓道。一公一私也是道。
每一个人都会有一颗私心,也会有一颗为国为民的公理心;
英雄的人们会有自己的私心,也会有自己的公理心;
自私自利的枭雄既会有自己的私心,也一样会有自己的公理心;
英雄们的公理心会大于自己的私心;枭雄们的公理心会小于自己的私心。
有时候东风压倒西风,有时候西风压倒东风;有时候公理心压倒私心,有时候私心压倒公理心。这便是人类内在心灵的常态。
倘若人们不懂得这个最为朴素的道理,那么很多人就必然会犯下识人不明、用人不当的错误。
英雄们大多会过于相信人们的善心;枭雄们大多会过于迷信人们的私心。
英雄的事业必然是一项长久的工作,它必然需要很多人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完成、才能走向兴旺、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在这个漫长的走向成功的过程中,倘若人们不能发现人心的变化,倘若人们不能发现众人内心的转变,倘若让人们的私心占据了上风,那么英雄也会变成枭雄,那么预定的成功也会转变向失败。
当一个人的公理心盖过私心,他就会不自觉地去做英雄的事;
当一个人的私心压过公理心,他就会下意识地去做枭雄的事。
当木已成舟、当事情做毕,便已经算是盖棺论定,再多的掩饰与粉饰都已经无济于事,最多只能暂时欺骗一些不明事理的人,或者自欺欺人罢了。
天下之兴亡,由天下之事所决定;
天下之事,由天下人之精神所决定;
天下人之精神,由天下人之内心所决定。
当人们的私心盖过公理心,他就是一个枭雄;
当人们的公理心压过私心,他就是一个英雄;
当人们的公理心与私心相互拉扯,他就会成为一个陷入精神内耗的平凡人。
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
得民心,其实就是理解民心,就是了解民心。
什么是民心?什么才是人民的真正内心?
天下民心,有公有私,谁能没有自己的私心呢?谁又能毫无公理心呢?
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皆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他们才会有休养生息、贞观之治的策略出现。这其实就是在尽量满足天下人的私心。
人生路漫漫,试问谁不想有一个自由、快乐、富足的生活呢?这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的合理的私心。
商纣王帝辛、楚霸王项羽、隋炀帝杨广,却不太懂得这个道理。他们对天下人更多地是予取予求,苛政猛于虎。他们用自己的私心,掩盖了天下人的私心,掩盖了天下民心。
倘若谁能满足天下人的私心,那么天下人自然也不会吝啬于满足对方的私心。
然而很多人却只能看到自己的私心,而看不到天下人的私心。谁能看到天下人的私心,谁能满足天下人的私心,谁便能成为所谓的“得民心者”。
常言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天下人熙熙攘攘,便是天地间最朴素最基础的民心。天下利厚,则民心蒸腾;天下利薄,则民心困苦。
物壮则老。物极必反。最朴素的民心必定需要满足。然而当私心无限膨胀,尤其是当贵族们的私心无限膨胀的时候,又必定需要公理心加以遏制。
否则贵族们的私心必定会鲸吞天下人的私心,如此必定会丢失民心,从而失去民心。
当天下人的私心都能够得到一定程度满足的时候,天下人就会呈现出一种精神状态——一种欣欣向荣的精神状态;
当天下人的私心不能得到满足,甚至被压抑的时候,天下人就会呈现出另一种精神状态——一种愁云惨淡的精神状态。
每一个人的精神其实就是每一个人的内心。天下人最朴素的内心凝聚出天下人的精神。
人的精神就是人的内心。人的精神来源于人的内心,人的精神来源于人心。
然而英雄可以有野心,枭雄也可以有野心;英雄的私心可以无限膨胀,枭雄的私心也可以无限膨胀。
那么,怎么样才能遏制无限膨胀的私心呢?唯有批评和自我批评。
实际上,一个受不得批评的人、一个不懂得自我批评的人,很容易就会让自己的私心无限膨胀。这是一个十分浅显明了的道理。可惜很多人并不懂得。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真正价值,不是为了批评人,也不是为了打倒人,而是为了教育人,其根本目的是为了预防和遏制人类私心可以无限膨胀的这一基础特性。
人类的这一颗可以无限膨胀的私心,只能提前遏制或预防。当人们的私心膨胀起来以后,再想加以遏制,就可能有点晚了。
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开展自我批评、预防私心膨胀的措施,就犹如修补蚁穴;
私心膨胀之后的遏制措施,就犹如修补已经崩溃的堤坝。
人们往往会瞧不起、轻视修补蚁穴的小工程,而又畏惧于洪水加身。
人类自身糟糕的精神状态,大多都是由于自己不明白如何抑制自我的私心所导致的。私心既已膨胀,便如洪水一般一泻千里,难以遏制。
人的精神状态由人的内心决定。人的内心,可公可私,可以大公无私,也可以欲壑难平。
对于大公无私的人,怎能忍心让他如“蜡炬成灰”一般,燃烧殆尽;
对于欲壑难平的人,又怎能不加以遏制、放纵不管呢?
人人都有一颗心,每一颗心都是有公有私,这便是天下最大的民心。人的公理心可以蜡炬成灰,人的私心也可以一泻千里、欲壑难平。
天下间的一切精神现象,都是由这一公一私的两颗心所带来的。
内心善良的人,公理心多一些;内心邪恶的人,私心多一些。私心越大,邪恶程度越深。人的私心也不是越小越好,合理的私心,反而是天下有序的基础之一。
有些人总是喜欢口头上标榜正义,总是要求别人大公无私。然而当有人一毛不拔的时候,他们却反而闭嘴了。
口头上的正义,只能让无私的人更快地蜡炬成灰,却对私欲膨胀的人毫无作用。
人不能没有私心,也不能没有公理心,一阴一阳之谓道,一公一私也是道。公私分明,便是民心。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