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倾听是一种本领。
01
“从来没这么想见一个女人。”最近的互联网,已经被这句话刷屏了。而他们所说的这个女人,就是近日在网上爆火,7天涨粉百万的女发型师晓华。02破败的招牌,老旧的店面,零星几张理发椅。这就是晓华的理发店。
无他,唯听劝尔。能像她这样听得懂人话的理发师,已经不多了。顾客说修一点,不要遮住眼睛就好。晓华就真的不会多剪。
可技术再好,只沉浸在自己的审美里又有何用?经验再足,不听客人的需求也是白搭。能听进别人的话,而不是固执己见。能尊重别人的需求,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别人听自己的。这才是晓华能被拥护成“人民的理发师”的关键。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刚走进一家店,销售就极其热情地给你推销各种产品。在你身边不停的说。甚至还没了解你想要什么,给你试用的商品已经摆了一大堆了。哪怕它可能根本不适合你。最终,本来想买的东西也被说烦了,立马换一家店走人。
销售可能还觉得挺委屈:我想多卖一点,多给顾客推荐一点有错吗?实际上他们连顾客的需求都没认真倾听,只顾着自己去说,怎么可能打动对方呢?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推销员的吉拉德,入行初期也吃过这样的亏。有次他和客户谈生意,眼看着要签约了,对方却突然变了卦。
吉拉德怎么也想不明白问题出在哪,便上门请教。客户也耐心回答了:“你的失败在于你没有听完我的话,签约之前,我提到了我的独生子即将上大学,他出色的体育成绩和未来的抱负,我以他为荣,想更多考虑他。可是你却转过头去和别人讲电话,我一恼就改变主意了。”吉拉德这才恍然大悟。于是以后面对客户,无论是否与卖点有关,他都会认真听对方说什么。没多久他就成了“销冠”,进而成为推销之神。
比如夫妻之间。为什么夫妻常常觉得和对方鸡同鸭讲,同床异梦?是因为大部分人都只会发泄自己的不满而不肯倾听对方的难。陈铭在《奇葩说》里说过一件小事。有天他老婆下班回家,刚走进玄关看见陈铭的鞋子没摆好就把他大骂一通。
旁人看了,可能觉得这是在没事找事,发神经,然后大吵一架。而陈铭心里虽然委屈,但还是选择倾听:今天发生什么事了?谁惹你生气了?
父母子女间也是一样。常常听到很多父母抱怨:为什么我的话,孩子总是听不进去。但你有没有发现,孩子的话,大人也听不进。只注重自己的感受,却从不愿意倾听孩子内心的需求。不照顾他的情绪,强行给他输入自己的逻辑和观点。这才是和孩子相处困难的问题所在。作家海明威曾说:“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上帝在造人时,给我们设计了两个耳朵一个嘴巴,就是让我们能够多听少说。可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在自说自话。无视别人的存在,只顾着自己表达,最后还要怪别人不懂自己。会说,是一种本能。而会听,是一种智慧。一个会听的人,并非是要承担对方的问题。而是能成为对方思想的“回音板”,从他的表达中体会他的感受,再给予反馈。一旦别人意识到你是在体会他,而不是下结论,两人的关系就会越来越好。07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里写过一个故事。有一次,他去参加一个聚会,和一位漂亮的女士聊起天来。对方无意间说了一句:啊,卡耐基先生,和我讲讲你到过的地方以及见过的奇景吧。没聊几句,卡耐基就发现,这个女士刚刚和丈夫从非洲旅行回来。
于是他立马表现出很感兴趣的样子,请对方讲一讲她在非洲的所见所闻。果然,接下来的45分钟,那位女士再没问过一次卡耐基去过什么地方,都是她在说话。两人告别时还直夸卡耐基是个有趣的人。每个人最关心的,都只有自己。每个人最需要的,恰恰也是自己“被看到”的感觉。
在心理学上,有个词“倾听效应”,它指的是:在人际交往中,懂得倾听的人,往往比只会讲话的人更受欢迎。因为他们更善于去了解别人内心的真实想法,使对方产生一种被尊重与被理解的感觉,从而看到对方真正的需求。
08前段时间,小米又上了次热搜。只因从前有网友给雷军留言说,希望他能出一款把衣服和内衣分开洗的洗衣机。没想到雷军真的听进去了,并且还做出来了一款双滚筒,分区洗的洗衣机。
所以,要用一只眼睛看世界,留另一只眼来审视自己,听取别人的意见再进行改正,路才越走越宽。就像罗兰德所说:弱者害怕他人的意见,患者抗拒他人的意见,智者研判他人的意见,巧者诱导他人的意见。善于倾听是一种本领,从多方的意见中,选择借鉴,汲取智慧,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