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9月17日,上午,梨园乡(现江苏宿迁市宿豫区梨园)伪乡公所内。
正在乡公所品茗闲坐的伪乡长王子亭,突然被一声刺耳的推门声给惊得直起了身子,只见手下乡丁刘家才,正慌里慌张地推门而入,气喘吁吁地报告道:
“乡长,我跟郝三儿上午去大庄村,半路上抓了个共产党的探子,现在已经带回来了。”
王子亭站了起来,没有任何惊喜之色,他指了指刘家才,没好气地说道:
“整天慌慌张张地样子,先跟我说说你们是怎么抓到人的,已经问实了吗?别跟上次似的,拍着胸脯保证抓到了共产党,结果送县里后,什么也没问出来不说,还挨了太君那边一顿骂!”
“这次准没错。”刘家才靠近王子亭道,“我们上午去大庄村,半路上遇见这个人,他一看到我和郝三儿,就赶紧掉头往回走,我们喊他站住,他还不停步,你说说,这不是心虚是什么?乡长,你放心,这次肯定错不了。”
王子亭听罢,随后跟着刘家才一起走到了屋外。只见乡公所院内的大槐树下,正捆绑着一个上身坦露着的汉子,那汉子衣衫上沾满了尘土,看样子,先前经历了一番激烈的打斗。
听见王子亭等人的脚步声,那人猛然抬起了头,当他抬起头的一瞬间,看清对方模样的王子亭,脚步不禁一滞。
这人自己是认识的。
被绑之人名叫韩侍臣,其身份的的确确是一名地下交通员,这次李家才他们确实没搞错。
不过,此刻王子亭的心情却比刚才,更加焦虑了。因为,这个韩侍臣自己不仅认识,而且先前还跟对方接过头,交通过消息。
王子亭虽然明面上是日伪亲任的伪乡长,其实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太山区(现宿迁市宿豫区关庙镇太山村)游击队侦查员。
一年前,根据上级指示,王子亭来到洋河敌伪占区做地下秘密工作,后来打入敌人内部,担任了梨园乡伪乡长。
自此,王子亭便以伪乡长的身份潜伏下来,明面上是配合日伪政府,治理乡里,实际上则是为游击队搜集敌方消息、暗地里筹备粮草军需。
先前刘家才等人也抓过几次共产党,王子亭一眼就能看出来,对方是抓错人了,因此便将错就错,故意背起锅,让日军逮着自己痛骂一顿。随后自己则借此打压下面的乡丁们,没事别乱抓人,给他这个乡长找不自在。
王子亭走到了韩侍臣的跟前,上下打量了一番,低头咳嗽了声,然后当着众人的面问对方道:
“吆,这不是大庄村的王东林吗,怎么地,今儿又跟你哥吵架了?”
韩侍臣自然也早就认出了王子亭,此时听王子亭这么一问,顿时明白了对方的意思,赶紧顺着对方的话编道:
“分家时候我哥占了我三分地,现在又想牵走家里的老黄牛,我打不过,只好跑出来了。”
“那你见他俩跑什么呀?”王子亭弯下腰,看着对方问道。
“他俩腰里都别着枪,喊我让我站着,我一害怕可不就跑起来了。”韩侍臣装作窝囊的样子,委屈地答道。
王子亭听罢,笑着用脚轻轻地踢了对方一下,然后一语双关地说道:
“共产党!要你这个蠢货做什么事儿?快点儿滚吧。”随后,他招了招手,让站在一旁的刘家才等人,给韩侍臣松绑释放。
刚才刘家才进了院子还大喊着自己抓了个大鱼,立了个大功,结果转眼间,又是一个“大乌龙”。
这让刘家才一脸懵的同时,也让身边几名伪乡丁一时愣住了,一时间,迟迟没有上前给韩侍臣松绑。
一看大家这个反应,王子亭摆了摆手,给众人解释道:
“今儿早上这事儿,是他们兄弟俩闹矛盾,跑出来惹的祸,让他回去吧,你们也看见了,就他这个没出息的样子,共产党要他这种蠢货能做什么事儿?放心,真有事儿,我担着。”
听到乡长这么一说,几名伪乡丁随即嘻嘻哈哈地走上跟前,众人几下便替韩侍臣解开了绳子,然后挥手让他出了村公所.....
多少年后,白发苍苍的韩侍臣依然难以忘记当年王子亭的救命之恩:
“要不是老王当年出手相助,我要是被那群乡丁们送到日本人那里,恐怕不死也得扒层皮。”
1992年秋,王子亭因病去世,年事已高的韩侍臣闻讯,冒雨徒步从家乡仰化,赶来泣送挽词:
“子亭同志,忠于革命,对党忠诚,胆识过人......”
也正是在那次葬礼上,白发苍苍的韩侍臣,向众人缓缓讲述了当年,王子亭救他的那段动人事迹......
在那烽火狼烟的岁月里,有无数草根英雄,他们在晦暗之际奋起,却最终消隐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这些隐匿在历史长河之中的故事,虽然鲜为人知,却依然是当年那幅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画卷之中,不可或缺的一角。
感谢阅读,我是青史如烟,聊小众历史,不一样的草根故事,本文是革命珍闻录——第175篇,欢迎大家关注,翻阅往期精彩内容,欢迎评论、转发,共同弘扬正能量,谢谢大家。
参考资料:《宿迁文史资料》,王子亭口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