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老行当|理发铺

草根爱练剑 2024-10-04 14:40:39

资讯来自网络;郑兴故里

古时候的人讲究留头发,寓意人是父母所生,要牢记父母的养育之恩。民国初年社会最初兴起剃光头、刮脸、刮胡子后,产生了专门干理发这一行的。

理发叫作剃头,工具就是铁匠打制的剃头刀,把是木头制的。剃头的匠人讲究的是刀功,剃过的头不留残渣,摸上去光溜。

刮过胡子,摸脸上是绵绵的。剃头的匠人下班关门后,首先是磨剃头刀,预备第二天开门用,不磨刀不下班,天天如此。

起初剃头是干洗,让客人躺在椅子上,剃头匠在客人脑后放一洗脸盆洗头发。刮胡子是先用热毛巾捂在客人脸上五六分钟,揭掉毛巾很快刮。

理发讲究掏耳朵,刮脸,修眉,刮头发边。后来有了手推子,电推子理发,头发留样式,如平头、分头、寸头,也都得学徒出师才能干。

民国兴起剪辫子,后来男人们干脆剃光头,从事理发的人是挑着一个担子,一边木箱里放些剃头的工具,另一边是自己的衣服或者脸盆,农村里一般老百姓买口剃头刀子,找会剃的人剃,或者自己照镜子也能刮了头发,但那时的人讲究,过了50岁的男人,儿娶女嫁有了孙子,就得留胡子,如果胡子刮光了,是对后人的不礼貌,但自新中国成立后,连老人们也不留胡子了,认为这样讲卫生,吃饭时利索。

理发的专门开设理发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属于商业职工,当时理发三四毛钱,理发店早9点开门,晚8点关门,规定一个人每天理14个脑袋,进理发铺的人都是男人,1980年以前,社会上的女人很少进理发店,即使去只是剪头。

自改革开放以来,理发这一行道不断发生着变化,并以个人开设“美容美发”店见多。更为惊奇的是社会上的职业技术学校,专门培养理发人员,使得理发美容的店铺,有了好几倍的增加,理发店的业务,变为以女人“烫头”、“做花”、“烫染”、“美容”为赚钱的营生,使得从事这一行的人,在技术与设施上有很大的更新。如果一个女人从烫到染发到做花全部下来,三四个小时,得花上百元。

更有的年轻人为结婚的新娘化妆,或是以化妆为职业,使得理发这一行范围扩大了许多。因为理发和我们穿衣服一样,都是人的一种装饰与表现,由近年来男女人发式的变化,我们很难知道从前的人是如何美发的。因为其变化得太快了。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来源:《孝义文化丛书·民间技艺》

作者:武立贵

主编:张建红

编辑:王晓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