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张老照片让人心里一酸,毛主席瘦得不成样子,衣服破破烂烂的,但眼神还是那么坚定,看着就让人想哭。
长征真是太艰难了,毛主席带着红军战士们走了那么远的路,敌人还一直在追赶他们,好不容易才到了陕北。照片上的毛主席看起来憔悴极了,瘦得都认不出来了,但是那双眼睛里还是有一种特别的光芒,让人觉得他还是那个伟大的领袖。我总是在想,他们当时是怎么熬过来的,那种艰苦的环境我们现在根本无法想象。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我是那个时候的战士,我能不能坚持下来呢?可能连一天都撑不住就想回家了吧。但是毛主席和那些红军战士们却坚持了那么久,真是太了不起了。我觉得他们一定是有一种特别强大的信念支撑着他们,不然怎么可能走完那么长的路呢?
看到这张照片,我就会想起小时候学过的那些长征故事,什么飞夺泸定桥啊,四渡赤水啊,都觉得特别神奇。现在再看这些故事,才发现里面藏着多少艰辛和牺牲。那个时候的红军战士们真的是太不容易了,为了理想可以付出一切。
我有时候会想,如果现在让我们年轻人去长征,恐怕没几个人能坚持下来。我们现在生活得太舒服了,遇到一点困难就觉得受不了。但是看看毛主席他们,在那么艰难的条件下都能坚持,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抱怨呢?
说起来,我前段时间看了一个新闻,是关于演员王霙的。他为了演好毛主席,真是下了大功夫。本来他挺胖的,有160多斤呢。结果收到一封信,说毛主席那时候其实很瘦,还有腿疾。王霙二话不说就开始减肥,每天就喝点豆腐汤,吃点白菜,还熬夜。
我觉得王霙这样做挺不容易的,为了演好角色把自己折腾成那样。但是仔细想想,这也是对历史负责的表现吧。如果演员随随便便就去演这么重要的角色,那观众看了肯定也不会信服。特别是演毛主席这样的伟人,更要认真对待。
不过我也在想,演员为了角色牺牲这么多,值不值得呢?毕竟健康也很重要啊。但是转念一想,可能正是因为有这样敬业的演员,我们才能在银幕上看到更真实的历史人物吧。要是演员都不认真,那拍出来的东西肯定也就那样了。
说实话,我挺佩服王霙的。为了演好一个角色,能做到这种程度,真的不容易。我自己可能做不到,光是想想要一个月只喝豆腐汤吃白菜,就觉得受不了。但是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演员,我们才能在电视上看到更加真实的毛主席形象。
说起长征,就不得不提湘江战役了。这场仗打得真是惨烈啊,红军损失太大了。我记得看过一些资料,说红三军团和红五军团的很多战士都没能过江。特别是红三十四师,他们负责殿后,面对的敌人可是他们的十倍啊。最后七千多人只剩下九十多个,这个数字真是让人心痛。
我有时候会想,如果我是那些战士中的一员,面对那么多敌人,我会怎么做呢?可能早就吓得逃跑了吧。但是那些红军战士们却坚持到了最后,真是太勇敢了。他们为了保护大部队能安全撤退,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这种精神真的很伟大。
虽然湘江战役打得很惨烈,但是它却直接促成了遵义会议的召开。这个会议可是个转折点啊,毛主席在这之后实际上掌握了红军的领导权。我觉得这就是历史的奇妙之处,有时候看似是失败,却为后来的胜利铺平了道路。
每次想到湘江战役,我都会觉得很感慨。那些牺牲的战士们,他们的名字可能已经无人知晓,但是他们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历史中。我们现在过着和平幸福的生活,其实都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他们,珍惜现在的生活。
说起长征,我就会想起小学课本里学过的那些故事。像《金色的鱼钩》《永远的丰碑》这些课文,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很熟悉。那时候可能不太理解这些故事的深意,只是觉得很神奇,红军怎么能走那么远的路呢?现在回想起来,才发现这些故事里藏着多少艰辛和勇气。
我记得《金色的鱼钩》讲的是红军战士们在长征途中,看到一个老奶奶在河边钓鱼,就帮她找鱼钩的故事。当时觉得红军战士们真好,现在想想,他们在那么艰难的情况下还能帮助老百姓,这种精神真的很了不起。这可能就是我们常说的军民鱼水情吧。
还有《永远的丰碑》,讲的是红军战士牺牲后,当地百姓为他们立碑的故事。小时候可能觉得这就是个感人的故事,现在想想,这里面包含了多少民族大义和革命精神啊。那些牺牲的战士,那些感恩的百姓,他们共同铸就了革命的丰碑。
这些课文可能就是我们对长征最初的印象吧。虽然现在长大了,知道的更多了,但是那些朴实的故事却一直留在心里。我觉得这可能就是历史教育的魅力,通过这些小故事,让我们记住了那段艰难却伟大的历史。
说起毛主席,我总是会想起那些关于他关心战士的小故事。比如说,有一次他在剑河县看到一个老婆婆倒在地上,就赶紧去扶她。后来才知道老人家的孩子被抓走了。毛主席听说后,还特意让人送了两袋干粮给老人。这种细节真的很温暖,让人感觉毛主席不是高高在上的领导,而是和普通人很亲近的。
还有一次,毛主席在过草地的时候,看到一个战士在烤蚂蚱吃。他问战士要不要吃,战士说要,但是毛主席却说自己不吃,让战士吃。其实毛主席肯定也是饿了的,但是他宁愿把食物让给战士。这种为战士着想的精神,真的很让人感动。
我有时候会想,如果我是那个时候的战士,能和毛主席一起经历这些,该有多幸福啊。虽然条件艰苦,但是有这样一个关心你的领导,一定会觉得很温暖吧。这可能就是为什么那么多战士愿意跟随毛主席,甚至为他牺牲生命的原因吧。
这些小故事让我觉得,毛主席不只是一个伟大的领袖,更是一个有温度的人。他能体会普通人的苦难,能和战士们同甘共苦。这种品质,可能才是真正让人敬佩的地方。现在想想,这些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可能就是要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学会换位思考吧。
说到长征,就不得不提过草地那段经历了。我看过一些资料,说毛主席过草地的时候,就拄着一根木棍走路。他的警卫员陈昌奉和侯登科一直跟在身边,负责探路、牵马,还要保护毛主席的安全。想想那种环境,草地里不知道有多少危险,他们能安全通过真是不容易。
有一个细节我印象特别深,就是有天晚上,毛主席看到陈昌奉在篝火前烤蚂蚱。陈昌奉问毛主席要不要吃,毛主席说自己不吃,让陈昌奉吃。其实毛主席肯定也是饿了的,但他还是把食物让给了战士。这种细节真的很感人,让人感觉毛主席和战士们是真的心连心。
我有时候会想,如果是我走在那片草地上,会是什么感觉呢?可能会觉得很绝望吧,四周都是看不到尽头的草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走出去。但是毛主席和红军战士们却坚持下来了,这种意志力真的很让人佩服。
过草地这段经历,可能是长征中最艰难的部分之一了。但正是这种艰难的经历,才造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吧。现在想想,我们面对的困难和他们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每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想想他们当年的经历,就会觉得自己必须要坚持下去。
终于到了陕北,毛主席和红军战士们可算是找到了一片新天地。我听说当时有很多中外记者跑去采访毛主席,给他拍了不少照片。其中最有名的可能就是那张毛主席穿着破旧军装的照片了吧,虽然看起来很憔悴,但是眼神还是那么坚定。
说起外国记者,就不得不提福尔曼了。他写的《红色中国报道》,后来被翻译成《北行漫记》,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很大反响。我觉得这本书挺有意思的,它让更多人了解到了当时中国的真实情况,特别是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的情况。
我有时候会想,如果我是当时的一个记者,有机会采访毛主席,我会问些什么问题呢?可能会问他长征途中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或者问问他对未来中国的设想。不过话说回来,能有机会近距离接触毛主席,可能光是看到他本人就已经很激动了,未必能问出什么有深度的问题。
陕北这个地方,对于中国革命来说真的很重要。红军到了这里,算是找到了一个相对安全的根据地。从这里出发,他们最终取得了全国的胜利。每次想到这里,我都觉得历史真是太神奇了,谁能想到当初那支疲惫不堪的队伍,最后竟然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命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