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态度180°大转弯,着急向中国出口光刻机!背后究竟有什么秘密

江卿曻 2025-02-08 09:18:36

文|江卿曻

编辑|江卿昇

前言

荷兰作为全球半导体设备制造的领军者,其公司ASML的光刻机几乎是芯片制造领域的“皇冠上的明珠”,尤其是最先进的EUV光刻机。

全球唯有ASML能够生产,多年以来荷兰一直是美国在半导体产业对中国的“合作伙伴”,在美国的压力下,荷兰也多次限制光刻机对中国的出口。

从2023年1月19日开始荷兰政府突然改变了态度,开始向中国出口光刻机,甚至明确表示,这一决定将由荷兰政府自主决定,而不再受美国干预。

这一突如其来的转变让全球半导体行业震惊,荷兰的突然转变背后藏着什么秘密?荷兰究竟是为何如此急于恢复对中国的光刻机出口?

其中是否有更深层次的战略布局?在这场充满博弈的“光刻机大战”中,荷兰的突然举动是否别有用心?

荷兰的市场困境与中国的崛起

其实荷兰政府的这一态度转变,并非突然做出的决定,背后有着深刻的经济考量,ASML作为全球唯一能生产EUV光刻机的公司。

其产品在全球半导体行业的影响力不言而喻,但正如许多人所知,ASML的收入来源中,中国市场一直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

根据2024年的财报,ASML在中国市场的营收已经占到公司总收入的50%,可以说中国市场对ASML的存在至关重要,失去这一市场将使公司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

特别是在美国施加更大压力要求荷兰限制出口的情况下,荷兰面临的选择愈加复杂,美国的“技术封锁”政策已经实施多年。

目标明确就是遏制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尤其是通过限制对中国的光刻机出口来限制其高端芯片生产能力。

其实2019年初美国就强烈要求荷兰停止向中国出口最先进的EUV光刻机,美国通过多方手段施压荷兰,使得阿斯麦与中国的合作关系一度陷入僵局。

虽然ASML的首席执行官曾多次公开表示,这种出口限制不符合荷兰的经济利益,但最终荷兰还是在美国的压力下作出了妥协。

事情的发展并非荷兰和美国预期的那样,中国在半导体技术上的进步速度超出了外界的预料。

面对技术封锁,中国的半导体产业没有停滞不前,反而在技术自主创新上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在光刻机领域,中国不仅在28nm光刻机技术上取得突破。

还成功研发了适用于中端芯片生产的DUV光刻机,并且中国科研团队在极紫外光源技术上的突破,标志着中国在光刻机技术领域的自主能力大幅提升。

这一进展无疑让荷兰陷入了两难境地,虽然中国市场仍然对ASML至关重要,但中国在光刻机技术上的崛起,也意味着荷兰可能面临未来失去这个市场份额的风险。

荷兰的这种转变,背后显然有着更加复杂的市场考量,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进步,不仅让荷兰意识到自己的市场地位可能面临威胁,也让荷兰不得不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合作关系。

经济损失和市场不确定性的双重压力,让荷兰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了调整出口政策的决定。

这是否意味着荷兰已经意识到继续按美国要求压制中国的半导体产业,最终可能得不偿失?

利益与战略的博弈

美国对荷兰的施压在过去几年中一直没有停歇,因为美国认为,光刻机的先进技术是支撑高端半导体生产的关键,若中国能够掌握这些技术。

势必会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上与美国竞争,甚至威胁到美国在全球科技产业中的主导地位,为了防止中国在技术上突破,尤其是半导体行业,美国采取了系列措施。

迫使荷兰限制对中国的出口,荷兰作为美国的盟友,起初选择了配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荷兰不仅限制了最先进的EUV光刻机出口,还加强了对DUV光刻机的出口控制。

逐步关闭了与中国的部分技术合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荷兰逐渐发现这样的做法带来了不小的经济风险。

所以荷兰政府在重新评估与中国的出口政策后,2025年1月18日进一步采取了一种“模糊出口”策略,这一策略的核心在于,荷兰不再公开光刻机的出口详情。

特别是针对中国市场的出口情况,荷兰政府明确表示,将严格遵守国际出口规定,但具体出口的数量、型号等细节则不再对外公布。

看似保持了与美国的配合,又避免了与中国的直接冲突,同时也能为荷兰自身争取更多的操作空间。

“模糊出口”策略实际上给了荷兰政府在政策执行上的更大灵活性,通过这种方式,荷兰政府可以在不违反国际法规的情况下,保持与中国的合作,同时减少外界的猜测和压力。

对于荷兰来说,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失去这个市场对荷兰来说,无异于失去一个重要的经济来源。

在此背景下采取不公开出口数量的策略,正是荷兰为平衡两者之间关系的一个务实选择,也反映出荷兰在面对美国和中国的博弈时,逐渐认识到独立自主的重要性。

通过“模糊出口”,既不完全听从美国的指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与中国的合作关系,这种灵活的外交策略,也让荷兰能够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的竞争中,保持自己的市场份额,同时避免因过度依赖美国而陷入困境。

实际上这一策略的实施并非没有风险,美国无疑会对荷兰的这种举动产生反应,任何松动都可能被视为“叛变”,荷兰政府必须小心翼翼地把握出口政策的尺度。

既要避免过度依赖中国市场,又要确保与美国的战略合作关系不受到破坏,对于荷兰来说,这场博弈不仅仅是关于光刻机的出口,更是关于其在全球科技产业链中的地位和未来发展方向。

可以知道荷兰政府似乎在试图寻找一个平衡点,即既能维持与美国的关系,又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继续享受中国市场的红利。

尤其是中美之间日益激烈的科技竞争,这一过程中荷兰是否能够独立自主地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决策,将是其能否在全球市场中继续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中国的技术进步与未来的合作潜力

随着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持续进步,中国的半导体产业正在逐步打破对外国技术的依赖,2024年中国已经成功研发出能够制造28nm及以上制程的DUV光刻机。

并且在极紫外光源等核心技术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突破,这些技术进展无疑加快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自主可控进程,减少了对ASML及其他国际供应商的依赖。

从光源到反射镜,中国的科研团队已经逐步掌握了多个关键技术,这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独立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崛起,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市场需求变化,而是全球产业格局的重塑,中国不再仅仅是一个技术依赖国,而是逐步成为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

在这种形势下荷兰和ASML不得不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合作关系,与其继续维持对中国市场的出口限制,荷兰应该更积极地与中国展开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长远来看荷兰与中国的合作潜力巨大,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同时也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进展。

那么既可以通过与中国的合作,继续在中国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也可以借助中国的技术进步,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继续保持优势。

这种合作不仅能让荷兰保持其技术领先地位,还能帮助中国加快自研进程,从而在未来的全球半导体产业中,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

光刻机技术的自主研发才是解决长期依赖问题的根本途径,未来随着国产光刻机技术的不断提升,双方无疑可以在这一领域取得双赢的局面。

结语

通过这一场光刻机的“博弈”,荷兰不仅面临着自身利益的选择,更要在全球复杂的产业链博弈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立场。

国家战略的制定不仅仅是为了短期经济利益,更是为了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希望中国通过自主创新,推动产业链的全面升级,在这场科技的竞赛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资料

中华网2025年1月18日《荷兰决定“隐藏”ASML对华销售情况 引发关注与争议》报道

财联社2023年1月20日《荷兰称不随美限制对华芯片出口》报道

0 阅读:27

江卿曻

简介:道不完的历史,讲不完的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