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兴初差点被冤杀,上级兼老战友的吴法宪装瞎子:我完全不知道啊

今人说古 2025-04-13 23:57:01

1939年10月的一天,苏鲁豫支队副支队长兼4大队队长梁兴初,带领两个营的战士,配合杨得志部在济宁以北作战。战斗结束后,他带队返回湖西根据地。

彼时的梁兴初还不知道,一场杀身之祸正在根据地等着他。快到支队驻地时,留在后方的4大队政委王凤鸣突然出现。

梁兴初以为政委这是迎接自己来了,便快步走上去。当他走到跟前时,王凤鸣一声暴喝:“给我拿下!”事先埋伏在道路两旁的几名战士,迅速上前控制住梁兴初。

梁兴初虽被扭住胳膊、卸掉配枪,但以为王凤鸣在跟自己开玩笑,便笑着询问发生了什么。

王凤鸣鼻孔朝天,看了眼后一哼,说:“你的事发了,现在逮捕接受审查。”

梁兴初不敢相信,自己什么事发了,还得接受这样的审查?他连忙追问具体情况,王凤鸣理也不理,直接让人将其带走。

在梁兴初回来前,王凤鸣就跟同伙商量好,怎么收拾他。

王凤鸣从一个训练班中,逮捕了一位18岁的女党员,要她承认是“托匪”,并以美色去引诱梁兴初,说出加入“托派”的“口供”。

这位女同志誓死不从,坚决不答应栽赃为人正直、一心为革命的梁兴初。为此,她吃了许多酷刑的苦头,如反绑板凳,鼻孔灌辣椒水。

梁兴初被抓一事,在4大队和湖西根据地引起了轩然大波。大家觉得这么好的梁队长都被“肃托”抓走了,谁还能幸免?

很快,4大队的营级及以上干部和部分连级干部,相继被投进监狱,接受严刑逼供。

4大队和湖西根据地一时间人心惶惶、人人自危,不少指战员和干部无奈选择逃离,前往其他部队或根据地。

如4大队副大队长李法(建国后在福建做28军副军长)、民运股股长品英(后来当了县长)。

王凤鸣要梁兴初承认是“托派”,并供出同伙,以坐实自己如此“肃反”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梁兴初硬挨了所有酷刑,就是不给王凤鸣想要的“口供”。4大队和湖西根据地的种种,不是没人阻止过,例如4大队上面的苏鲁豫支队支队长彭明治。结果他不但没阻止成,还差点把自己搭进去了。

最后是,罗荣桓、郭洪涛、张经武等115师、山东纵队、山东分局的首长,不远数百里风霜、不惜冒险穿越多条日寇封锁线,赶到湖西根据地,才把梁兴初等人救下。

梁兴初差一点点就被自己人给干掉。幸好王凤鸣没有疯狂到,未经上级允许,就将其私自处死的地步。他几次请求处决,都被驳回。梁兴初真是在鬼门关来回徘徊,捡回一条命。

当时最该制止,也是最好制止王凤鸣的人,应该是苏鲁豫支队政委吴法宪。他有这个权力,更有这个义务和责任。而且梁兴初跟他是多年老战友,并肩作战且共事过不短的时间。

梁兴初发生这一悲剧时,吴法宪在哪?他说自己收到代师长陈光的指示,离开主力部队,单独带一支部队出去活动了。

罗荣桓质问道,你人不在支队部,难道就跟支队部、4大队失去联系了吗?

吴法宪又解释,自己带了电台走,但是不通4大队;可以通支队电台,但是支队部没有发来有关问题的电报。他甚至说,自己“连传说都没有听到”。

这真是离谱至极,可以说是鬼话连篇。4大队和湖西这事闹得沸沸扬扬,数百里之外的115师师部和友军杨得志等部都知道了,吴法宪却说离得不远的自己听都没听说过。

关键是这并非突发事件,梁兴初从被抓到罗荣桓干预被放,前后起码十多天时间。

吴法宪也不是完全撇清自身责任,但他承认的问题是:自己把梁兴初和王凤鸣留在湖西,没有在他们之间规定好领导上的主次关系。

真是牛头不对马嘴,问题的关键根本不在这。梁兴初被抓和差点被冤杀,吴法宪应该阻止,起码干预一二,而不是视而不见,装瞎子、聋子。

更何况,吴法宪是苏鲁豫支队政委,4大队出现这么大、这么恶劣的事,他竟然从未向师部上报过。

罗荣桓听完吴法宪的解释,更加愤怒了,对其不断质问的同时,又进行严厉批评。最后,吴法宪小声地说出实情:“王凤鸣连梁兴初都敢抓了差点杀掉,我来恐怕也处理不了。”

罗荣桓失望透顶,没有再说什么,只是撤掉他支队政委一职,降为支队政治部主任。

梁兴初获释,见到救命恩人罗荣桓时,铁打的汉子抽泣了十多分钟才平静下来。

0 阅读:120